加快推动新兴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0

 

喻江东 赵泽宽

在多领域产业变革同时发生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愈趋明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积极构建有效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完善车联网生态及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汽车产业与环境保护、交通建设协同发展,将有利于培育形成新兴汽车产业发展新动能,有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新兴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多领域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未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多领域产业变革同时发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的特征愈趋明显。当前,能源和环境挑战日益严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新材料和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汽车产业形成历史性交汇,汽车产业生态面临重塑的新局面。

一是能源利用结构调整加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我国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根据有关统计,预计到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由2018年的14.3%提高至38.7%,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成为能源系统中的主导能源。其中,电力需求预计2020- 2035年期间年均增长2.9%,到2035 年电力消费将达11.37亿千瓦时,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7.2%。另外, 尽管当前汽车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据生态环境部中国移动源/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汽车排放仍然是当前环境污染,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能源结构调整将加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电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5%,较2018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较2017年增长了2.7 个百分点。深圳、柳州、天津等城市的电动乘用车市场占比均已超过20%。

二是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加速汽车行业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随着5G等基础设施加速构建,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并产生海量数据, 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加速与智能网联汽车结合,车联网迎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将向“车—路—云— 网”协同发展的方向演进,推动车联网通信产业持续升级。根据有关预测,2020年我国联网车辆将达到7000万辆。目前,我国正有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工作,全国已建成十余个测试示范区,共有20 多个城市发放了300多张道路测试牌照,上海、长沙、北京等已在开放道路上批量安装多模式路测通信终端和感知设备,并在积极推动载人载物测试和示范应用。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较好的规模效益优势和发展环境, 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从2009年实施标志性项目“十城千辆”算起,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已走过十年,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从市场规模、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看,还是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看,我国均处于全球汽车电动化变革的前沿。

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增量已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虽然受宏观经济压力增大、国Ⅴ燃油车降价挤出效应、相关支持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仍超过12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占到所有新车产量的20%,将有约700万辆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大量补助资金。2014年,我国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并先后出台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措施等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2017年,我国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引导汽车产业逐步向新能源化过渡。可以预见,将来相关政策措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是能源供给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达51.6万台,充电站保有量也由2015年的1069座增加到2019 年的35849座。另外,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新技术新模式正逐渐兴起, 将为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方式提供新的选择和更可靠的能源供给保障。

四是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持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已下降至1元/瓦时以下,比2009 年下降85%。且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不断演进,共享出行的成本将更低,电动汽车的性价比预计将在数年内超过燃油汽车。

(三)汽车产业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背景下,2018年起我国汽车产业在经历28年持续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期。但自2019年下半年起, 随着企业有序调整应对和相关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汽车产销同比降幅不断收窄,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预测今明两年将是汽车行业筑底企稳时期,未来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且随着政府推出“双积分”政策并优化相关细则,过去以低质电动车骗取补贴的情况将成为历史, 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质量将成为重要的发展驱动力。例如,2019年1— 11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的11.4 万辆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比达90%。

当前新兴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拥有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但仍面临以下问题。

(一)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无论人均水平还是车桩比均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公共类快充桩缺口较大。二是小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难度大。电动车聚集性充电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用电负荷紧张,加重配电网负担。三是整车、动力电池、充电桩和电网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幅提升充电效率的需求。四是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和支付互联互通水平还需加强,运营商之间支付互联互通程度还不够高。五是公共充电桩的运维管理还需加强,一些充电企业为抢占市场,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

(二)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体系还有待完善。一是电池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虽然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多项行业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不具有强制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动力电池回收和利用的相关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动力电池生产环节中的生态设计、梯度利用中的创新技术、再生利用中的有价金属提取等技术环节还有待突破。三是受限于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规模,电池回收利用经济性较差,行业内开展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三)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协同性不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保有量呈反向布局特点,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但全国风电装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全国光伏发电装机也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北”地区,电动汽车用电市场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存在区域性布局错位。

(四)自动驾驶领域的部分技术尚待突破。从发展成熟度来看,我国的芯片、自动驾驶算法、整车电子架构与5G等多数相关软硬件技术与互联通讯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与整车电子构架等核心模块,仍处于技术路线测试、迭代的技术触发前期。

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新兴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历经2009-2013年的探索实践后, 于2013年发展开始加快,并于2018- 2020年开始走向成熟。今后两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年,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引领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全面市场化、成本和价值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转折点。应抢抓这一重大转折的窗口期,加快推动新兴汽车产业发展。

(一)构建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推动汽车产业与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据有关方面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到2035年,电动汽车用电量合计将达到5800亿千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将超过5%。但目前大部分地区存在电动车在充电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随意性问题,要做好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与能源布局和电网的友好互动。可大力发展分布式微电网技术,从全网范围内的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的全局高度进行统筹协调,科学做好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用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发展。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清洁能源分布,结合地区电网发展特点,合理布局建设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有效平衡发电输出和电力需求。

(二)推动汽车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汽车排放的空气污染物显著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推动汽车电力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方向。一是可提前布局提出“禁燃”时间表。“禁燃”是国际形势,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通过不同形式提出了电动化发展的时间表。可提前布局,分公务车、公交车、网约车、巡游出租车、场地作业车等类别,研究提出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给市场一个良好预期。二是应加快完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产业链闭环。大范围推广电动汽车带来了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资源与能效压力,完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不仅能回收镍、钴、锂等有价金属,还有利于避免因废旧电池的粗放处理引发的环境风险。三是应加快探索推进把交通移动源纳入碳排放交易工作。将燃料供应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汽车使用者作为碳排放的受控主体,将上、中、下游道路交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融为一体,建立政府、企业、居民协同共治的道路交通碳排放交易机制。

(三)完善车联网生态及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汽车产业与通信产业协同发展。车联网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5G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将加速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据中国联通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车联网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有预测分析认为,2025年我国新增车联网比例将达到80%。2018年8月,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在包头市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开展了智慧矿山网联自动驾驶应用示范。2019年11 月,由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中国移动合力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已在洋山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一期码头内实现了集装箱智能转运。各地可积极挖掘车联网潜在的市场空间,促进车联网衍生出更多新产品、新服务。如可积极扩展车联网应用场景和功能,探索推广智慧矿山网联自动驾驶,积极在工业物流园区、旅游风景区等封闭区域先行开展自动驾驶运载测试,打造“智慧工厂”“智慧景区”等。

(四)推动汽车产业与交通建设协同发展,打造“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我国交通强国征程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加速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共享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交通需求将明显增多,以安全、快速、舒适、经济、准时、绿色为主要特征的出行需求将大幅增长, 对交通系统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地区的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根据奥迪中国研发中心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第一负责人预测, 到2030年,我国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里程将达到总里程的30%。各地可积极先行先试,利用智慧城市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升级的机会,聚焦具体、灵活的项目与技术开发,吸引更多车企、互联网企业、智能设备企业等各类资源聚集。可营造宽松的路测环境,加快推进路测设施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场景下的部署,分阶段、分区域开放道路测试路段。

(五)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超前谋划,尽早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完善财税金融体系。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优势,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能源基础设施、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强化人才队伍保障。结合新兴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改革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汽车与能源、环境、通信、交通等学科专业融合建设。四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鼓励并引导有关机构、企业成立电动汽车行业协会, 广泛联系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企业及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促进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国新兴汽车产业发展要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完善有利于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新兴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得到蓬勃涌现,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