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交通系统的变革指日可待。
  • 随着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关键战略。
  • 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商业模式。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紧迫问题。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失去诚信必“穿帮”

    失去诚信必“穿帮”

    0

    杨良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市场不断炸响惊雷。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爆雷”的主角竟然是一些行业的巨头,它们在耀眼的光环下不慎“穿帮”,露出可怕的獠牙。

    摊上了就没得选择,彼此都要直面。正如电视剧里的“穿帮”镜头,被敏锐的观众发现了,就无法掩盖了;镜头入眼了,也就无法假装没看见了。而“穿帮”背后不是演员的演技不够,而是导演低估了观众的智商。近期“爆雷”的热点事件同样如此。

    先是视觉中国因“黑洞”照片的版权问题,而被舆论群起谴责,进而被主管部门约谈,并遭勒令整顿和严厉处罚。曾经的行业巨头,一夜间各种“黑历史”被扒出来,尤其是被形容为“碰瓷式维权”的做法让用户痛恨,甚至有如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也不得不低头就范,“充巨额会员费消灾,以免因图片侵权而被起诉”。更被诟病的是,国旗、国徽等照片的版权都归视觉中国所有,乃至有笑话称小米雷军的自拍照被打上视觉中国的水印,本人使用都要付费了。盖子被揭开缘于科学界一个重大成果——“黑洞”照片,被视觉中国宣称获得欧洲南方天文台授权,商用必须付费。而版权所有方却明确否认视觉中国与之联系过,更谈不上授权了,并称只要注明出处就可免费使用,无关商用和非商用。视觉中国穿帮了,这一下炸开了锅,惊雷起,事难平。

    无独有偶。西安奔驰车主维权,揭开了跨国车企在中国销售市场的乱象。一辆没开出4S店的新车漏油,维权之路一波三折。交涉、投诉、敦促处理、再交涉,反反复复,之前达成的意见被一次又一次推翻,最终把一个女研究生逼成“泼妇”,坐上引擎盖哭诉而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在舆论盛赞这位女车主的超强逻辑能力和冷静应对,让4S店老板哑口无言时,这个国际车企巨头的形象瞬间被“打折”。原来,被奉为经典尊为神的德国制造企业,也有如此不堪之事。加之大众、宝马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柴油车排放检测通通造假,已遭美国重罚或正遭德国政府调查将受重罚,一向严谨的德国制造同样“穿帮”,令人惊愕。

    无论是视觉中国还是德国奔驰,这些“穿帮”行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把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诚信——丢在了一边。视觉中国原本没有获得这张黑洞照片的版权,却打上版权标识企图获取巨额利益,在谎言被当事方揭穿后,还想自说自话。把用户当傻子,以为人家不懂英文,远隔万里不会去咨询,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以打着版权保护的名义侵犯版权,以保护版权的名义滥用权利进行碰瓷式维权,由此迅速做大业绩规模,视觉中国尝到了甜头,找到了生财之道,屡试不爽。以至于一些小图片公司也干起同样的事情时,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偷师学艺的,还是从这里出来“创业”的。本刊公众号近期就遭遇这种勒索式维权:“和解5000,起诉赔1万”。经查,网络上声讨此小店的发言成百上千条。看来,这种恶劣的市场生态已经形成,人们苦之久矣。奔驰作为拥有良好声誉的跨国高端车企,在深耕中国市场几十年中,竟然与4S店之间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纵容销售公司长期欺诈客户,收取所谓的金融服务费,一起又一起维权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逼着车主变成泼妇、流氓才重视。这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跨国企业该有的形象,正如有评论所说,尽管个案和解了,但根源仍需深挖。

    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世界通行的规则,诚信为本。法律条文对自己有利的就用,不利的就忽略或者选择性失明,本质就是不诚信。无信何以立?长期肆虐于市场上的“店大欺客”、居高临下“爱谁谁”的傲慢,就是缺乏对消费者的尊重和对规则、法律的应有敬畏。

    人们常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没错,做了坏事最后要算总账。不要以为耍点小手段、玩点小花招就能掩盖过去,掩盖了一时掩盖不了一世。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链条断裂,就会“穿帮”,狐狸尾巴就会暴露出来,真相就像退潮后的沙滩一样,贝壳、石子都清晰可见。如同那些落马的贪官,十几甚至二十几年前干的坏事统统被翻出来,哪能遁形?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企业欺骗消费者、绑架消费者,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倒闭只是时间问题。干坏事的人也一样,最终都会遭到惩罚。把别人当傻子,其实比别人更傻,逼别人变泼妇、流氓,自己就是恶棍、流氓。

    如何治理这些恶棍、流氓呢?仅仅是教育消费者不够,要让法律成为有牙齿的老虎,让那些失去诚信、欺诈消费者的倾家荡产、尸无全形。只有十分震慑,才有足够诚信;只有对法治十分信仰,才有市场秩序足够健康。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