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年度研究成果解读

0

 

本刊记者 车海刚

1124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第五届年会” 上,发布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7-2018年度重要课题研究成果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对成果和丛书作了总体介绍和解读。

张军扩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直属于国务院的政策咨询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智库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的作用,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近年来,国研中心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扎实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质量提升、人才优化、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传播、支撑保障和党的建设六大工程,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与完善,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高端智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他表示,国研中心拥有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并组织协调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决策咨询研究,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从2010年开始, 为了扩大中心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用和影响力,每年都会选择一部分高质量的、可以向社会公开的研究报告,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的形式,由中心直属的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到今年为止,这套丛书已经连续出版了九年,累计出书129种、133册。九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已经成为我国智库行业的知名出版物,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同志以及政策咨询研究机构、智库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丛书给予了充分肯定,有的图书还获得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学术荣誉。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牢牢把握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紧紧围绕十九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政策价值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今年出版的这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8’,就是这些成果中的精华部分,是过去一年国研中心主要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张军扩介绍,今年的丛书一共包括13 部(1 4 册)著作,其中两部著作是国研中心的重大研究课题报告, 一部是《百年大变局——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上下册),一部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畅通与繁荣》;其他11部著作,是中心各研究部所的重点研究课题报告,包括《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新工业革命的中国战略》《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发展:制度与政策》等等。

张军扩根据今年研究丛书的选题方向和内容,具体分析了其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体现全球视野、大国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 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与此同时,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 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中长期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的战略选择”确定为中心的年度重大研究课题,由李伟主任牵头负责,组织全中心的力量开展深入研究, 最终形成了《百年大变局——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这部重要的研究报告,这也是今年这套丛书的扛鼎之作。这部研究报告从国际格局和中国战略两个维度展开,既有对国际格局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判断,又有对中国战略选择的论证和阐述。报告提出,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的大调整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大国竞争与博弈不断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快速变革等,将成为影响未来国际经济格局的三大重要因素。全书从技术变革、产业布局、国际贸易、跨境投资、人口、绿色发展、粮食安全、能源结构、国际金融、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探讨了国际经济格局将产生的十大变化趋势, 并基于外部环境的这些重大变化将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我们的应对策略。

“ 一带一路” 倡议是中国顺应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要求,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行的积极探索,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思路与政策研究”作为常设的跨年度重大课题。2017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演讲时指出,我们已经确立“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框架,要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尽快落地的重要依托,也是系统建设的切入点, 既构成了全面推进的基本支撑框架,又是化整为零、分区施策的主要载体。鉴于这种意义,国研中心将“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思路研究作为“一带一路”研究工作的重点,列为年度重大课题, 这一课题也是由李伟主任牵头负责。在整合国研中心各部所研究力量的同时,还邀请了与经济走廊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的内蒙古、陕西、新疆、重庆、云南、海南等地方智库参与联合研究,发挥互补优势,确保研究的理论高度与操作实践的有机统一。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畅通与繁荣》这部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六大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种发展变化,一方面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探索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年度重点课题,由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承担。课题组认为,要全面理解中国发展的经验, 不仅需要对中国过去的发展实践进行总结,还需要通过国际比较,尤其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比较来进行分析;不仅要在理论逻辑上自洽,还要在经验事实上经得起检验。本项研究运用历史思维和国际比较思维,梳理了不同类型后发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并提炼出相关典型事实,建立了与经济发展典型事实比较一致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第二个特点是体现时代特征、前沿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们普遍认为, 从当前到未来几十年,将是新技术革命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谁能真正把握住新科技革命的趋势、特征和战略先机,谁就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中获得领先优势。

今年的丛书当中,有三部研究报告反映了这样的时代特征和主题,它们也都是国研中心的年度重点课题。一部是《新工业革命的中国战略》,这一研究课题由产业经济研究部承担。课题组提出,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进而导致一批世界经济强国的崛起。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曾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遇,相继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和现代化国家。中国要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必须深度参与这场新的工业革命。课题重点研究了新工业革命的内涵及其重大影响、全球新工业革命的进展与趋势, 深入分析了中国推进新工业革命的基础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构想、核心内容、政策和制度保障,并以上海为例,跟踪研究了新工业革命在地方层面的具体实践。

另一部研究报告是《万物互联和智能化趋势下的企业变革、产业变革及制度供给》,由企业研究所承担并完成。经过一年多的大范围调研和全面深入研究,该报告对今后产业和企业的变化趋势得出了一些重要判断。比如,从产业变革的趋势看,将主要呈现由线性产业链到智能生态群的变化;从企业变革的趋势看,将主要呈现从传统企业向智能化企业的演进。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监管制度改革考虑不足,对产业和企业变革估计不足,对新旧业态发展统筹不足。为此,从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包括重构行业监管制度,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 激励创业创新,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人才与就业,完善企业制度等。

还有一部相关的研究报告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发展:制度与政策》,由创新发展研究部完成。创新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动力,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以科技人员和企业家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是人才的先锋队。本项研究对我国在高等教育、科研激励、企业创新、人才流动、人才政策和计划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了梳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讨了新时期我国人才政策的改革路径和重点举措,为我国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与流动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三个特点是体现问题导向、务实管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都对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了明确部署。今年的丛书当中有两部是聚焦三大“攻坚战”的研究报告,一部是《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风险防控》,一部是《财政促进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风险防控》研究课题由金融研究所承担。课题组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对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意义重大。本项研究从不良资产市场体系的视角,研究了不良资产处置的进展和成效、难点和问题,提出在不良资产风险形势依然严峻、不良资产处置到了攻坚阶段的情况下,应当坚持以市场化方式为主化解当前风险,并从完善金融监管、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债务企业改革、恰当发挥政府作用等方面给出了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有效防范增量风险的政策建议。

《财政促进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段炳德等同志完成。201512月底至20185 月,段炳德同志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点扶贫县河北省大名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在扶贫一线亲历脱贫攻坚,对县域财政和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有着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书可以为扶贫参与者、财政与扶贫的研究者提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参考借鉴。

由市场经济研究所完成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与长效机制研究》,也是一部具有鲜明问题导向和重要政策价值的报告。本项研究围绕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目标,从土地供应、规划体制、住房金融、住房租赁、住房保障、监管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建议。同时,报告认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并不意味着政策长期不变,而是要建立稳定、可预期和前瞻性的政策调节机制。

第四个特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深化改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在总结以往发展和改革经验基础上,对发展全局进行新的、富有新时代特点的顶层设计,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

今年的丛书当中有四部是探讨重大改革问题的研究报告,分别是:《农业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保护重点领域改革》《我国社会治理的制度与实践创新》,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展与建议》。

《农业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由农村经济研究部完成。本项研究在回顾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四十年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两条关键经验,一是赋权,二是市场化。报告认为,在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赋权和市场化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将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动力。报告系统梳理了农业农村改革中最重要的“四梁八柱”,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并对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提出了思路、方向和政策建议。

《新时代中国社会保护重点领域改革》由社会发展研究部完成。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推进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社会保护体系建设,围绕社会保护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内在要求相比,我国社会保护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深化社会保护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护体系,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本项研究针对新时代对社会保护体系的需求,从社会保护体系改革的意义及目标、社会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收入分配、就业、教育、住房、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了不同领域改革的进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与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治理的制度与实践创新》研究课题由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完成。课题组认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新性提出了社会治理概念,日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形势有了根本性好转,但是,还存在一些共性的瓶颈问题。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和趋势性变化将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为了打造现代社会治理格局,课题组从创新社会治理理论,发展和保障民生,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领域,坚持因地制宜和有条件推广, 推进多元共治体制,注重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文化、民间力量相结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与建议》这一研究报告,是以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体力量,以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政府研究室、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为重要协同力量的课题组共同完成的。本项研究对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实际效果,以及各地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创新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客观评析,为下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和优化模式。

张军扩最后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建近40年,之所以能够在政策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且不断发展进步,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今后,国研中心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在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核心价值理念,扎实做好政策研究、政策解读、政策评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工作,为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