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AI时代”(下)

0

刘 奇

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AI概念最早于1956年由美国的一批科学家提出。上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进入研究阶段。目前公认AI技术领域有三大领军人物,其中有两个在企业搞技术研发,另一个在学校从事理论教学,他的观点独树一帜,认为如果都去企业搞研发了,谁来传递AI的前沿知识。因此,他拒绝了各大企业千万级别的年薪,坚持从事AI理论的教学。

科技发展有三种模式,领跑、并跑和跟跑。中国目前在某些AI 技术的应用领域可以领跑,但在原创技术研究的个别方面只能勉强并跑,大量的技术仍处于跟跑阶段, 且差距较大,比如中国还要大量进口AI芯片。现在在硅谷形成了一批顶尖的企业和专家从事AI技术研究,机器人技术相关专利在过去10 年间增加了2倍。中国以百度为龙头,约有800家企业在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2016年产量约7万余台。现在有20多个省把机器人作为重点攻关项目。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如果以高考作类比,2017 年的目标是考上一本,到2020年目标是考上清华北大。这里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不能一提到人工智能就想着机器人。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容器,机器人有时候是人形,有时候不是,但是人工智能自身只是机器人体内的电脑。如果人工智能是大脑的话,机器人就是身体——而且这个身体不一定是必需的,比如人脸识别、无人驾驶,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范畴,但它不一定有机器人的外壳。目前,百度团队在国内和硅谷的研发力量约2000人,百度年收入的16%用于AI研发。

从目前世界人工智能研发现状看,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从类型上看,人工智能按能力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弱人工智能,即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我们手机的语音助手、导航系统、智能翻译,以及汽车上控制防抱死系统的电脑,甚至包括AlphaGo都是人工智能。AlphaGo 虽然能战胜李世乭,但你若问它, 你跟李世乭交手后感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它就答不上来了。弱人工智能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大家司空见惯并不惊奇,但每一个弱人工智能的创新,都是在给通往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添砖加瓦。就像是地球早期软泥中的氨基酸——没有动静的物质,突然之间就组成了生命。第二类是强人工智能,即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 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达到这一阶段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首要问题就是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运作方式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只有明白人类的智能是多么不可思议,才能明白创造一个人类智能水平的电脑是多么不容易。造摩天大楼、载人航天、研发核武器——这些都比理解人类的大脑,并且创造一个类似的东西要简单太多了。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比较一下:造一个能在瞬间算出十位数乘法的计算机非常简单,但造一个能分辨出一个动物是猫还是狗的计算机就极端困难了;人类早就造出能战胜世界象棋冠军的电脑,但要造一个能够读懂六岁小朋友的图片书含义的电脑——很遗憾——谷歌公司花了几十亿美元也还没研究出来。简而言之,如微积分、金融市场策略、翻译等我们觉得困难的事情,对于电脑来说都十分简单; 如视觉、动态、移动、直觉等我们觉得容易的事情,对电脑来说简直太难了。所以,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还有很多路要走。第三类是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要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目前,弱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这个阶段也被称为人类智能(HI),这是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奇点”,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认为将出现在2045年前后,这个学派被称为“奇点说”派。特斯拉CEO 马斯克已成立一个团队致力于这方面的实践,他们试图把一个叫神经织网的东西嵌入人脑,实现人与机器的结合,把人类与人工智能合而为一,实现思想上的任意上传或下载。这个团队目前遇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先要发明出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足够小、足够软,可以用注射器注射到人的大脑中,然后在大脑中展开成为一个电极网络, 成为记录神经元活动的多个电极。二是还要解决能够破解神经元的语言。这项颇有争议的技术,马斯克称为“脑机接口”技术。人类进入“奇点”这个阶段中,世界将变得完全不一样。

二是从研发阶段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主意识,目前各国研发的机器人还没有自主意识,只能根据人类下达的指令去工作,下一步的研发方向就是让他拥有自主意识。第二阶段是情感意识,未来人和物的交流方式,人和工具交流方式, 不再是人学习工具怎么使用,而是机器、工具学习人的意图,让人和机的对话、人和物的对话变成一种自然语言的对话。美国有部电影叫《逃出克隆岛》,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一个富翁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从仿生人公司订购了几十台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压根不知道自己是仿生人,他们有着跟人类完全一样的情感意识, 正常融入人类的生活。一旦富翁某个器官衰竭了,公司就人道毁灭一个复制品,将其器官移植给富翁。最终有一台复制品觉醒了,它发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真相,它认为“人生而平等,仿生人也是人”,电影的后半部分是描述他如何跟公司和人类对抗,逃出克隆岛的故事。这个电影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伦理问题,就是有情感意识的仿生机器人到底有没有“人权”。第二个是生物人与仿生人产生情感,可不可以结婚。第三个是人工智能觉醒了怎么办,也可以说是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自觉学习意识,如果机器人有了自觉的学习意识,它就会彻底觉醒。从个体机器人的学习意识来看,由于人工智能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学习,学会以后能够永久地储存起来,这种学习能力远远超越人类,所以一台觉醒后的机器人是智商再高的人类都无法匹敌的。从机器人群体来看,由于机器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学习意识,只要有一个机器人觉醒了, 就意味着整个机器人社会的觉醒。那个时候再强大的人类社会网络也无法对抗觉醒后的机器人社会,人类将被毁灭或者奴役, 《人类简史》将成为《机器人简史》的几页序章。

三是从重点领域看,当前人工智能研发着重主攻四个领域。第一个是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目前人脸识别已经做到跨代和跨年龄识别,即在海量的人脸中识别出父子等血缘关系和通过测试一个人儿时的相片就能准确找到测试人的现照。2017年“五一”已经有上百家旅游景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检票, 购票时只需让机器识别人脸,进入景区时就可以不用排队检票直接入场。语音识别方面,机器语音识别的正确率只比人类速记差0.1个百分点,人的速记正确率是95.5%,机器已经达到了95.4%

第二个是仿生人。现在法国已经推出一款硅胶仿生机器人,价格也不高,约4万元人民币,它可以有18种表情,还可以陪人聊天,以应对老龄社会。所以,未来人类的生活空间将有三种人,一种是我们这样由猿猴进化而来的生物人,一种是有着机器外观的机器人,另一种就是仿生机器人,它是以模拟真人为目的的机器人,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他与人类的区别,甚至在身体的内部构造上也与人类相似。2013 2月,英国就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仿生人,名为“Rex雷克斯)”,造价100万美元左右。外表上看,雷克斯有血有肉,会说笑话,与人类相似;内部构造上, 它也有胰腺、肺、脾脏、耳蜗、视网膜等人造器官,甚至还有人工血液循环系统,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专家预测,再过十年左右, 拥有自主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的仿生机器人就将诞生。以后我们人类谈恋爱,根本分不清对象是真人还是仿生人,往往仿生人比真人还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满足真人的各种需求,只要付出,不要回报,而且如果你用了一段时间,觉得腻味了,还可以给它进行软件升级,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以后人类社会需不需要婚姻,这都是一个问题。仿生人技术还有一个特点, 它可以对人体衰竭的心脏、肾脏、胰腺和脾脏等进行替换,从而解决世界范围内捐赠器官不足的问题。当然,这又涉及我们刚刚提出的伦理问题,仿生人有没有人权。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细说。

第三个是汽车无人驾驶。这个领域以百度、谷歌、特斯拉的技术最为领先,现在主要的技术难题都已经解决,量产的难点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探测器价格太高, 目前售价需几万美元,需要降到几百美元才能够进入量产应用阶段。因为它目前需要使用一种叫内嵌富勒烯的人工合成物质,用于导航定位,这种物质由牛津大学合成, 每克售价高达一亿欧元,约合七八亿人民币,这可能是眼下世界上最昂贵的人工合成物质了。其二,当人机同时操作时,若人类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行驶,会影响机器的判断,引发交通事故。其三,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台装了4个轮子的电脑,如果遭遇黑客攻击,也会危及人身安全。这些问题预计一两年内即可解决,这件事带来的震动是全世界的汽车厂商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不知道哪天一觉醒来整个汽车行业就被无人驾驶技术颠覆了,他们的企业就变成了汽车界的“柯达胶卷”。201691日,迪拜开通了世界上首个无人驾驶公交系统, 首辆车在长700米的繁华大道上运行,每小时运载2500名乘客。继迪拜之后,法国、美国、荷兰、瑞士等国也都先后推出无人驾驶公交系统。美国波士顿集团认为,到2025 年,无人驾驶公交车可达1800万辆。不久前,奔驰汽车厂商已经和Uber签了协议,未来奔驰生产出来的无人驾驶汽车全部卖给Uber,由Uber统一管理运营,为AI时代的到来提前布局。

汽车无人驾驶一个小小的变革可能引发多元的社会震荡。一是全世界几千万职业驾驶员失业;二是全世界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都要推倒重来;三是无人驾驶技术使共享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最终使家庭都不再购车,进而解决停车难问题。我们在汽车工业时代忙着造车、买车、却忘了停车。中国目前停车位全面告急,全国家用汽车拥有比率已达35%,即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汽车,停车难问题全面爆发,全国缺口达5000万个。发达国家的车辆数与车位比是11.3,我国大城市10.8,中小城市10.5,这个难题等到未来每个家庭都不再买车,全部使用共享汽车时,就能迎刃而解了。四是便利的共享交通使人们出行量大大增加,导致城市消费大量外溢,乡村成为生活的热点,工作在城市,生活在乡村,将是未来最流行的生活方式。晚上下班,二维码一扫,无人驾驶汽车便可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你可以在车上睡大觉,也可以继续办公,到达目的地它会自动停放到该停的地方。未来建设田园综合体,首先则要考虑无人驾驶汽车的巨大停车场问题。以色列纳米技术公司刚推出一款划时代的“超快速充电”电动汽车电池,该电池可在短短五分钟内完成充电,并支持汽车续航300英里(约483公里)。德国已经宣布到2030年将不再使用内燃动力车,所以建议很多准备买高档车的朋友可以再等等了,说不定再等个五年,你乘坐的都是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了。可见,仅汽车无人驾驶一项,人工智能技术就将全面颠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四个是医疗。20172 月初,世界癌症日时,“沃森医生” 首次来华。沃森是美国IBM公司研发的超级计算机,于2007年开始研发,主要应用在肿瘤诊断领域。这台超级计算机里存储了200多部肿瘤专业领域的教科书,超过300种医学期刊以及1500多万页肿瘤文献的关键信息和临床试验中的60多万条医疗证据。沃森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病史和诊查数据,自动搜索海量的病例和医学图书、论文数据库,进行对比匹配,得出诊断结果,并给出治疗方案。过去的4年多时间里,沃森已经接受过较多培训,美国多家顶尖肿瘤医院已经“雇佣”它。世界癌症日时,沃森在中国,2小时内为21名癌症患者做了义诊,包括胃癌、肺癌、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义诊的诊断结论,经现场知名医生验证都叫权威。医生评价为:不仅可以提供可选择的诊疗意见,还能帮助医生总体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风险。预计今年底,沃森将会进入150家医院。来自“沃森医生”的压力逐渐在外科医生领域蔓延。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认为,机器人医生不可能代替人,虽然它记忆运算决策优于人, 但它是冷冰冰的,而医生是温情的,虽然偶尔治愈,但常常关怀, 总是安慰。他认为未来世界可以通过6G网络实现远程手术,再偏远的地方都可让北京、上海的医生做手术。

人工智能的祸与福

人工智能是福是祸,现在众说纷纭。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人工智能从此将人类从辛勤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终于可以把生命消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了。人工智能时代是天堂,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告解决。另一种相对乐观的观念认为,人类由猿到人的进化史,就是猿猴基因突变的犯错史,人类的历史也是一连串美丽而意外错误,意外才能带来惊喜,带来进化。人工智能太完美了,完美到不会像人一样犯错,所以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这个观念把人类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人类的犯错上,或许也是对人工智能终将控制世界的一种反讽。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福利。

一是把大多数人从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占1%的精英社会的人将成为“神人”,所有的事情都由这些“神人”所设计的机器人完成, 另外99%的人将成了“闲人”,他们由人工智能创造的社会财富保障其生活,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不再需要为了生计再去劳作。

二是“数字劳动力”可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使服务个性化。牛津大学的专家提出,到2035年,将有35%的工作全部由机器替代。从现在算,到2035年也不过是18年的时间。而李开复则认为AI将渗透到每个行业、每项工作, 它将在10年内改变、颠覆、取代50%的劳动者。马斯克更声称AI将于2030年在一切领域击败人类。

三是改变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人类社会基石。不劳动者照样可以丰衣足食,由1%的“神人” 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社会财富,用一个合适的社会分配制度让99%的闲人尽享生活的乐趣。你可以斗鸡走马,也可以驾鸟玩鹰,你可以静坐冥思,也可以周游地球,只要不违法,不侵犯他人,便可以尽意而为。

四是人类想象中的《乌托邦》因为AI技术而成为现实。李彦宏出版的《智能革命》不久前上架,刘慈欣给这本书做了个序,他提出作为AI元年的2016年,恰恰正是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发表500 周年,AI时代将使有史以来人类生活方式实现最大的一次改变。这个最大的改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一个崭新的课题:人类有史以来的乌托邦幻想可否在500年后的技术革命中实现,而不是由制度变革实现?《未来简史》认为,未来几十年内,科技会抢走政治的所有风头。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可能即将彻底变革人类社会和经济,甚至是人类的身体和心智。

在人工智能带来的诱惑面前, 有一批人始终保持着对人工智能的高度警惕。包括比尔·盖茨、霍金、马斯克在内的很多精英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了担忧。不久前,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自掏腰包1000万美元捐给很多机构,让他们去研究人工智能的无害化,这说明人工智能在他心目中已经是洪水猛兽,必须提前防范。自古以来,人类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改善生活而劳动。我们都说劳动者是美丽的,但谁都知道不需要劳动的生活更美丽。未来,机器很可能将人类从劳动中解放,但也很可能人们的生存反过来遭到机器这个人类创造物的威胁, 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需要主动做出改变去迎接AI时代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精英结盟。具体而言,就是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结盟,变成了“神人”,“二八定律”将被打破,世界将只有1%的“神人”和剩下99%的“闲人”, 如果制度变革滞后,很可能造成富者巨富、贫者赤贫的严重两极分化,带来许多社会问题。99%的“闲人”将失去选择权、决策权、分享权、资源占有权、尊严权,全部由“神人”操控。

第二个问题是大量失业。过去的技术革命都有新的技术替代, 比如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被形容为“羊吃人”,但新的技术也造就了新的就业机会,失去土地的农民至少还能学习新技能,到城里当纺织工人。而人工智能革命就不存在职业转换了,所有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代替,人类彻底没事可做, 普通人想找事也找不到,想当奴隶而不得,连被剥削都找不到地方。李彦宏认为,当人工智能逐步逼近人类能力的时候,各个行业都将被颠覆。他列举人脸识别应用:“一旦该技术成熟,我们以后去机场, 就可以大摇大摆走过去,摄像头同步进行识别,而不需要再过一道道的安检。”牛津大学的一份报告则称,到2033年,很多行业会彻底消失。专家预测人类最早失去工作的行业将是数据密集和赚钱最多的行业,最先被AI“革掉命”的非金融业莫属,在华尔街,所有的金融巨头都正在逐渐给自己贴上科技公司的标签。再如保安员、售货员、电话营销和保险业务员,基本上这些行业可能会最早告别人类的历史舞台,最晚失业的将是公益类和考古类的行业。比如环境保护、社工服务等职业的生命力更强,考古学家也相对安全,因为替代这个行业的商业利益太小了。尽管如此,这些行业距离最终消失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伦理问题。1956 年,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就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人不过是肉做的机器,而钢铁做的机器有一天也会思考,人与机器的边界将不复存在,未来世界将人机共存。” 在60年前,人工智能概念刚刚提出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而这个理论在一个甲子轮回后的2016年已经开始步入现实,一旦成为现实,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有自主意识机器人完全符合生命的一切特征,它算不算一个新的生命物种?它能否被人格化?它有没有隐私权等人权所对应的机器人权?人类可不可以伤害人格化的机器人?机器人犯罪怎么处罚?比如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了,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应该怎样定罪及谁来承担责任?由车主承担?由安装自驾系统的汽车制造商承担?还是由编写软件的程序员承担?现在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自主意识,一旦以后机器有了自主意识,他们犯罪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承担又该如何惩罚?以色列作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了和明斯基相似的另一种生命的概念,这是一种以能够自行独立演化的计算机程序为代表的无机生命。如果程序设计师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个体心灵,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编码组成,但拥有自我的知觉、意识和记忆,这算是生命吗? 如果让这个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 这算是一个人吗?如果我们删除了这个程序,算是谋杀吗?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想,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大脑整个备份到硬盘上,再用计算机来读取运作,让计算机像我们一样去思考和感受,那样的计算机是我们吗?或者算是别人?如果备份了我们的大脑记忆的计算机控制了我们,到底算是我们的永生还是人类的灭亡呢?我们都知道凯文·凯利最卖座的书叫《失控》,但他还写过一本被严重低估的书,书名叫《科技想要什么》,在这本书里他就提出一个观点说科技其实是这个地球上的第七种生命形态,前六种是动物、植物和四种微生物,第七种生命就是科技,它符合生命的一切特征,人类只不过是科技的父母,是它生命第一个阶段的保育员,但是紧接着它会踏上自己的生命演化的进程,人类再也控制不住科技了。

第四个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人都不一定再是真人了,还要不要追求真、善、美?真善美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新的标准又是什么?比如利用技术可以把人类大脑中痛苦的记忆删除,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这是不是人类的自我欺骗?失去痛苦记忆的人又如何分得清好坏真假?

第五个问题是哲学问题。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服务,使人类不再需要结婚,不结婚就无法繁衍,人类的延续将会中断。同时,高度发达的医学可以让人长生不老,人若不死, 生有何意义?总之,从哪儿来, 到哪儿去的人类终极哲学命题将面临挑战,人们的思维方式需要重新调整。例如学习了人类围棋3000万步棋谱的AlphaGo,给围棋界带来的是理念和思维方式的颠覆性冲击。以前大家认为正确的东西, AlphaGo用实证告诉人们是不正确的,人类数千年的实践,总结出的围棋理论被AlphaGo彻底推翻:那都是错的!棋圣聂卫平也表示“理论被颠覆了”,而2.0版的AlphaGo 已经脱离了机器对人的模仿,走棋风格完全摆脱了人的定式,另寻他径,实现了对人类智慧的碾压,重构了一部围棋进化史,而且得出了与人类两千年来不同的进化结果。如果跳出围棋规则,由此推演地球生命的进化,人类是从原始的有机物、到单细胞再逐步到灵长类动物,并且发展出超越其他一切生物的智慧,这条进化路径是唯一的吗?AI告诉我们,如果有合适的条件,极有可能还会有其他生命的进化,并且产生不一样的进化结果。这也说明,人类离最顶级的生命形态和智慧还有很远的距离,也很可能不是唯一可以进化到顶级形态的生命。

人类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崛起

20世纪是一群军事、政治疯子把人类社会拖入灾难。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导致约5500万人丧生,第二次导致6000万人失去生命,小规模战争就更不用说了。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必须防止那些技术经济疯子没有节制、盲目地推动科技发展,最终把人类带入灾难深渊。前不久,当今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英国《伦敦时报》采访时,就表达了对AI崛起的警惕和担忧。他认为, 各国应该共同采取行动,甚至组建“世界性政府”,帮助监管和控制AI技术无序而快速的扩张。霍金说:“我们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识别这类威胁,并在它们失控前采取行动。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组建某种形式的世界性政府。”

今年219日,《欧洲时报》报道,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欧洲议会目前正就一项提案进行投票。该提案提出要设计一套全面法律,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关于机器人的定位问题,议案提出要把机器人定义为电子人,也就说把这些机器当成某种特殊的人。而且建议新机器人要登记注册。欧盟基本权利宪章里的“人权、尊严、平等、知情权和隐私”等原则也将被考虑在内。在设计层面,提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设计者应该确保机器人有一个紧急切断装置,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其关闭。二是要确保机器人在使用时没有风险,不必担心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在伦理层面,提案提出机器人不得用于武器和军事用途,既要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也要防止机器人为它们主人的利益最大化而行事。议案还提到涉及人工智能破坏行为的保险问题,未来机器人的生产者和所有者需要为机器人可能造成的破坏性行为缴纳保险。

从更深层次上看,AI时代的应对,牛津大学公共政策学者马切伊·库辛斯基认为,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回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让人之所以为人?是对超高效率的追求,还是非理性、不完美和怀疑等任何非生物实体的特质?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在AI时代确定必须保护和维护哪些价值,从而确保更大的安全和公平。而创造更平等未来的关键之一是数据,人工智能进步依赖于大量人类活动的在线和离线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人要获取赋权,就意味着必须拥有大规模自己创造的数据。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最大的善意铺就而成的。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可能在几十年内超越人类,如果不为此做好准备, 人类控制自己创造物的能力将受到挑战,进而危及人类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生存权利。我们看到了AI 技术的风险,但也不能就此因噎废食,搁置这项技术的研究,更何况AI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的,挡也挡不住的。因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是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做出改变。思想观念方面,社会存在三种形态——物质的、运动的和思维的。这三种形态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将发生极大的改变。比如,人与人的关系不仅仅是人类之间的关系,还应包括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也将因为改造物质的主体由人类变为机器人而转变为机器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因为人工智能使人类的闲暇时间更多,对生态的保护也将更为迫切;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因为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 相互依存的程度变得更深。

思维方式方面,一般我们说思维方式分为究根思维、发散思维、线性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相同,所以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在未来,做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现新的价值。就“三农”领域而言, 其一,休闲的价值。以前我们说休闲是资产阶级的玩物,生命不息应该奋斗不止。现在要重新认识休闲的价值,以后“闲人”越来越多, “闲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休闲上。农业不光具有生产产品的价值,更要在生产过程中发掘出其休闲、观光、旅游的价值,其产生的连锁效益往往比生产的产品高出数倍。休闲可能会“闲”出创新的火花,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诞生,就是一批“闲人”闲出来的产物。

其二,乐趣的价值。比如玩游戏、养鸟、斗蟋蟀,这些也都有价值。在山东的两个蟋蟀大县宁阳和宁津,最好的蟋蟀一只能卖到5万元。每年一到秋天,这两个县在外打工的都回来捉蟋蟀,运气好的一季就能挣好几万,仅蟋蟀交易一项每年就可为宁阳带来8000万元的收入。斗蟋蟀已经发展成两大门派——天津派和上海派,斗蟋蟀的赌资达上百万之巨,斗之前还要经过精密仪器检测,防止有人给蟋蟀镶钢牙。去年广州、厦门、上海等地举办萤火虫公园,从农民手中5毛一只收上来,到公园里面10元到20 元的价格转手卖出去,乐趣产生的价值可见一斑。

其三,共享的价值。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报告》称,当下热门的共享经济有共享交通、共享房屋、共享单车、共享餐饮、共享物流、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领域,现在又出来了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在农业领域,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共享农机,每年50万台农民自发购买的大型收割机,其共享效应已经成功解决了我国机械化收割的问题,以后病虫测报、喷洒农药等无人机植保也都可以通过共享无人机实现。海南农民的无人机播种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无人机播种已广泛应用于林业,人工播种一天的工作量,无人机一小时即可完成。而一项研究称,人工植树一天消耗的卡路里超过跑一次全程马拉松的两倍。2016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已达近4万亿,同比增长率为76.4%。用户规模是2015年的7倍。农业在共享方面的资源可谓十分丰富,可做的文章很多,如客栈式民宿的共享、农产品的共享、各种大型农机具的共享、农技知识的共享、仓储物流共享、土地的共享、劳动力的共享等等。利用AI技术广泛深入地探讨农业智能化的发展,是农业领域一项全新课题。

其四,免费的价值。比如,羊毛出在狗身上模式,浏览网页虽然不要钱,但因为我们创造了流量, 网站可以得到广告收益;再比如, 羊毛出在猪身上模式,有的景点用交通车接人不要钱,景点与汽车厂商签订合约低价买入汽车,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转手卖给司机,但是与司机约定,每拉一个乘客景点就给一定的钱,汽车上还能做广告, 实现多赢。西湖以前每个景点都收门票钱,游客逐年递减,现在全景区免费以后,游人如织,收益反而翻了几番。

其五,创意的价值。如洛川的人类第四个苹果、浙江冬天掛树不摘的柿子,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陕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正在打造全国的婚庆平台,金婚银婚新婚都跑去洋县结婚,这些都是创意的价值。

其六,绿色的价值。比如金寨98元一斤的土猪肉、绩溪500元一只的土鸡、河套地区杨兆霖400多元一斤的有机面条、云南勐腊县河边村10元一个的土鸡蛋、16.8元一斤的褚橙价格虽然令人咂舌,却都供不应求。新的背景下,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要做出改变。所以,农业不仅要把农产品种出来,更要深挖其休闲、养生、共享、创意、免费及绿色等诸多方面的潜在价值。

二是调整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分配方式。政治体制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目的就是提高效能、推动发展。比如农业现在是多龙治水、各管一块,一瓶矿泉水6 个部门管,一只蝗虫3个部门管,一只老鼠2个部门管,一个水果3个部门管,这种现状急需实行大部制改革,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化建设,不能光靠政策设计,更要通过法制将其规范起来。

经济结构的调整十分复杂,它包括所有制结构、一二三产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劳动力结构、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经济结构调整的总基调就是要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推进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使农村成为三产化农业、知本化农民、智慧化农村这样一个“新三农”的统一体。分配方式上,三次分配都需要改革, 第一次是市场分配,第二次是政府分配,第三次是社会分配。市场分配靠税收,西方对于纳税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要“拔最多的鹅毛, 听最少的鹅叫”。好的税收制度是让富人纳税、穷人免税,但是咱们国家再穷的人去商场买东西都要为产品交税,这种人人纳税的税收制度是不合理的。第二次的政府分配也不合理,农村人条件差,资源配置反而向城市倾斜,搞锦上添花。第三次的社会分配同样不合理,慈善事业不发达,美国有数万家基金会,咱们才有几千家,发展状况也大都不能尽如人意。在AI时代,分配制度改革一旦脱节,社会的两极分化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

三是重构“三观”。“三观” 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靠“观世界”得来的, 人不能主宰世界之后,我们将面临着一个颠覆性的、急剧性的和不可知的变化,比尔·盖茨说,人们一般只注意到一项新生事物前五年起步阶段步履缓慢的发展状况,而看不到后五年井喷式的成长。他具体描述了七个方面在未来改变世界的可能。一是自动装置和机器人将在未来20年内令工作岗位大范围消失。他表示,为了稳定国家预算,应当直接对机器人征税。二是大约到2030年,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满足能源需求。便宜的电力不仅将防止气候变化,也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在大约15年内, 非洲将实现自给自足。产量更高的种植作物和更高效的肥料已经有了,如果把它们使用到非洲,产量可以翻上一番。四是穷国将从网上银行业务中获益。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让银行业务变得更加容易,非洲较贫穷国家的数百万人口可以更轻松地解决他们的日常事务。五是2035年时没有穷国。通过发达国家的帮助,届时很多新兴工业国可能会消除贫困。更优良的种子、疫苗和数字革命,将使几乎所有国家都至少达到“低至中等收入”水平。六是小儿麻痹症将在全球范围内杜绝。通过广泛注射疫苗,患小儿麻痹症的人数得以不断减少。在上世纪8 0 年代每年还有近4 0 万新增病例,而去年全球就只有37例了。七是生物恐怖主义威胁来临。恐怖分子可能会释放侵入性的“超级流感”或者是人造天花病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令3300万人死亡。

说到人生观,未来我们可能还要树立正确的“人死观”。AI 时代,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将会进展飞快,人的寿命会趋向于无限延长。有专家预测,到了2050年,只要身体健康、钞票够多,人就可以每十年接受一次全面的治疗,除了医治疾病,也让衰老的组织再生,最终实现长生不老。有人说,死亡是上帝给人类的最好的礼物,如果人没有死亡,世界将会停滞。AI时代, 我们这个生物人种的死亡,需要重新思考,想死可能需要写报告,提出申请,不是随便可以死的。

价值观在理论上分为经济价值观(追求有效实惠)、政治价值观(追求权力地位)、社会价值观(为他人服务)、理性价值观(追求真理)、审美价值观(以美为本)、宗教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等等。对各种价值观的排列次序,尤为重要,何者为先是关键。现实生活中,重构价值观首先要重新认识幸福,具体到“三农”问题上,就是要打造一个诗意栖居的理想地,未来城市不会是人类理想的幸福之所。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将回归乡村,追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环境。尤其在汽车无人驾驶成为现实之后,到远离“城市病”的乡村“桃花园”中去寻求自然本性、山水精神的生活,将是人类的群体追求。

三观重构是十分复杂的认识问题,眼下的大学里,很多文科生不太了解和关心科技,而很多理科生又十分迷信科技,导致价值观分裂,各种盲区叠加,知识的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严重不足。手机、微信、互联网改变了人际的空间关系,让远朋变近,又让近邻变远,古典文学中占据主题的“相思”“怀远”已逐渐离我们而去。电子世界让人们见多识广,但很多“知识分子”只是有知而无识,因为他们的信息来自于屏幕而非实践亲历。人们以抓取代替思考,自己的思维被他人建构,在言论阵地上,真正的知识在退场,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在退场,不少人以逻辑真理代替事实真理。所谓碎片化的知识,就是缺乏论证过程的知识, 而这种知识又最易造假。对不少人来说,他们本来需要的就不是思想的美餐,而只是大脑的填充物或刺激物。作家韩少功在《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一文中认为:“上帝死了”是现代科学的最后一个后果;至于人文价值还要不要,真善美这一类的东西还要不要,是科学接下来逼出来的另一个大悬问。

要解决这些诸多领域的问题就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良知的社会学家、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政治家进行世界性的协作、协调和协商,用一套共用的语汇体系和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 从科学的视角找到平衡点,制订出一系列能处理技术、治理和伦理之间相互关系的政策,如已经出现的“AI伙伴计划”“AI道德规范与治理基金”等,这些都是应对的正确方向。在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变革中,中国和世界第一次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第一次平等地拥有了资本、公司、技术、人才等要素。人工智能的争夺是未来世界最主要的争夺,中国没有任何的空间犹豫和后退,需要政府、企业、个人都参与到这个巨大的变化中,携手引领人工智能革命。

AI时代的压路机向我们轰隆隆碾压过来时,我们要么成为压路机的一部分,要么成为路的一部分。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