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 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其他城市群也纷纷开始跃跃欲试。
近期,浙江与上海正在探讨杭州湾大湾区规划,旨在将原先长三角地区中杭州湾一带的城市经济进一步细致定位,构建新的科技发展带。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也在谋划发展湾区经济。
日前,环渤海地区高铁又有新进展。据悉,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的第二高铁(京滨高铁)即将动工,天津滨海新区到山东潍坊高铁的可研报告已经由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近日,潍坊至烟台快速铁路的预可研评审会议举行,这为环渤海高铁最后一段尽早动工创造了条件。此前,大连到营口、秦皇岛、唐山、天津滨海新区的高铁已经通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这将使得该地区经济整合和互动加快,环渤海大湾区规划可期。
环渤海地区有着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未来随着环渤海高铁的全线贯通,沿线城市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届时城市群之间有望进一步整合。据悉,环渤海高铁建成后,天津到青岛不到2个小时,比目前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大连至烟台的海底隧道建成后,两地间只需半小时左右就可直达,城市群间的经济互动将更便利。
高铁将打通环渤海城市群“任督二脉”
环渤海地区位于我国沿太平洋西岸北部,幅员广阔、连接海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这里不仅是我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更是我国最具整合能力与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渤海区域内,由北向南有着辽中南、京津冀及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制于空间及交通限制,三大板块彼此间的联系始终不够紧密。
“因此,沿线高铁有望全线获批,对环渤海地区而言意义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刘勇近日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首先,高铁的全线贯通,将助力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又一个大湾区型)新的增长点。
如今,我国经济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主要矛盾体现在结构上而非总量上,这其中,既包括城乡结构也包括区域结构。从区域结构层面看,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找寻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变得尤为重要。
放眼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刘勇表示,目前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呈现为湾区经济。其中发展最为亮眼的要属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与此同时,向北望去,与地处东南沿海的粤港澳大湾区相呼应的另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当属位于我国北部的环渤海地区。
其次,高铁的全线联通将使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间的互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三大板块间各项要素流动更加便利,实现空间一体化。
刘勇强调,空间一体化的核心是交通(网络的)一体化。未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北向南)将会形成环渤海、杭州湾以及粤港澳三大湾区的总体格局。但就目前发展来看,颇受国家战略青睐的粤港澳大湾区明显走在了前面。不仅因其周边环绕着香港、澳门等经济重心城市,还包括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联通的便利条件加持。
反观环渤海地区,虽然有着京津冀、山东半岛以及辽中南三大城市群,但由于长期的地区分割,导致三个城市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且各有各的问题。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国家在东北振兴战略上下了不少功夫却起色不彰。同时,不少观点担心山东省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二个经济滞后的东北。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一直以来都饱受大城市病的困扰。因此,加快环渤海地区铁路的整合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如今,环渤海区域内,不仅有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山东半岛“黄蓝两大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国家级战略,还包括天津和辽宁两大自贸区,以及大连金普、天津滨海和青岛西海岸三个国家级新区。
“今后,随着环渤海地区高铁的联通,将有效连接起区域内各战略规划互动发展,促进三大城市群间劳动力、人才等各类要素更为便捷地流动,使区域内三大板块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日前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如是说。
此外,环渤海高铁的全线贯通,将对疏散及均衡区域内产业格局,尤其是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带来巨大利好。
刘勇直言,当前,由北京城区向通州的疏解计划实施进度有待加速,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首都功能疏散承接地的空间范围。未来,仅仅依靠通州与雄安这“一副一区”推进北京的功能疏散是远远不够的。环渤海铁路的贯通,将有效扩大功能疏解的覆盖范围。今后,辽宁、山东都可被列为疏解首都产业的承接地。
环渤海经济破局关键:天津还是大连?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将京津冀和山东、辽宁以及山西和内蒙古皆囊括进来。然而,就目前来看,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合作却并不多。
究其原因,陈耀指出,首先是由于环渤海地区三大板块间距离较远,空间范围较大,交通欠发达。尤其是京津冀与辽东半岛间的高铁,多年来迟迟未贯通。
其次,环渤海地区几大城市群间分工定位尚不明确,产业同质化严重。区域内的很多城市都是依托港口进行产业布局,主要包括石化、钢铁、能源、电力、船舶、汽车、装备制造业等。由于未能形成合理分工,也导致各城市间争夺腹地现象严重。比如,营口和大连目前对环渤海地区港口枢纽地位的争夺就十分激烈。反观东南沿海地区,在港口整合方面做得就相当好。陈耀认为,辽宁沿海地区应以大连为龙头进行港口整合,不可再各自为政。
刘勇则强调,环渤海地区经济要想真正实现腾飞,当务之急是要明确落实好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
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天津市是我国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而自从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后,天津便不再提及“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
“目前,天津对于国家所授予的‘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战略定位,自信心严重不足。同时,天津周边的几个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也始终未能及时调整与把握好自身战略定位。”刘勇介绍,事实上,自滨海新区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后,天津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并曾连续多年位居沿海地区经济增速首位,而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则占到全市比重的60%左右。“未来,相信天津将凭借其出色的区位优势,在环渤海地区的金融、物流、服务等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对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应如何破局,陈耀等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其中,修建由大连至烟台的海底隧道应尽快提上日程。刘勇也表示,该条海底隧道一旦建成,对于连接环渤海地区互动发展的重要程度,将丝毫不亚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
一直以来,提及环渤海地区的交通建设,烟大海底隧道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修建渤海海底隧道的提法始于1992年,但是直到2015年,它才从想法变成了计划。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
2016年2月,大连市政府发布《大连市贯彻落实〈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指出,将推动大连至烟台跨海通道建设,将两地陆路交通距离由1600公里缩短为107公里,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促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融为一体,形成渤海地区闭环交通大动脉。
事实上,长期以来,业内很少有人否定烟大海底隧道的价值,而是将争论焦点集中在其风险与性价比上。除了地震威胁外,其造价更是高达2600亿元。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所研究员牛凤瑞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公开表示,烟大海底隧道的性价比要看建造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运行收益。“一方面,海底隧道建成后,东北地区和山东的运营成本、时间成本都将大大减低;另一方面,隧道建成后,其将会发挥长期效应,运行收益将相当可观。总体而言,烟大海底隧道短期看建设成本过高,但长期来看收益也更大,尤其是对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而言意义重大。”刘勇补充强调,此外,国家还应当超前研究和规划大连到天津的东西向海底隧道建设项目。“如此,环渤海交通网络一体化才能最终形成。”
二是要尽可能形成突出各自专业化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合理分工。比如,对区域内港口的整合,今后应加强各港口间的相互合作,以天津港、大连港为枢纽港,周边其他港口为喂给港,形成北方港口集群。
三是要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环渤海地区污染形势已极为严峻。对渤海湾地区的环境保护,应更注重联防联控,也可将京津冀的生态保护经验复制到环渤海地区。
四是务实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如今东北经济增速居全国倒数,经济发展处于极为困难的局面。今后应加大对该地区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和支持,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方面要加以改善,切实扭转人口、资本、企业外流的局面。
谁将成为下一个湾区城市群的适格对象?
对于今后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格局,刘勇指出,在东部沿海地区将形成“三大多小”的战略格局,而在中西部地区,将有三类热点地区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具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三大”即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三个湾区,“多小”包括辽宁的“五点一线”、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黄河三角洲城市群、潍坊淄博城市群、烟台威海城市群、青岛日照城市群等)、以连云港为核心的苏北城市群、(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粤西汕尾城市群)以及北部湾城市群等多个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中西部地区的三类热点地区,一是老工业基地及历史文化区(例如武汉、太原、成渝地区等)。二是资源条件优势地区(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三是区位条件优势地区(例如四川盆地、北部湾地区,以及作为中巴走廊起点的新疆喀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环渤海、杭州湾等将会成为我国下一个大湾区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在陈耀看来,大湾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因素非常复杂。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更是具有其特殊含义。“由于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城市群实行不同的体制,使该地区内的要素流动障碍也更大。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正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旨在探索出该地区城市间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推进要素在三地间更加顺畅地流动,推进市场一体化。”因此,陈耀建议,与其盲目跟风,造成地区间的无序竞争,今后沿海各地区应更多地通过合作,突出自身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分工,进而发展湾区经济。
与此同时,陈耀预测,相较于环渤海和杭州湾,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沿海纵轴最南端的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其实更大。今后,北部湾城市群将会凭借其地处沿海沿边开放前沿的重要位置,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大格局中占据日趋重要的战略地位。
而在刘勇看来,尽管相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由于内部协调不够使得自身经济发展始终稍显逊色,但只要保持住足够的发展信心与决心,认真科学地制定好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工合作机制,环渤海地区未来的发展仍值得期待。“如果凭借高铁的全线贯通,能够成功打破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掣肘,对环渤海地区乃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都将带来重大利好。”
Visi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