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5G网络的部署加速了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新的社会需求。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保护个人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 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流程。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家庭生活方式。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迫使企业和个人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在医疗、教育和工业自动化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 农业的新动能:四三理念(上)

    农业的新动能:四三理念(上)

    0

     

    刘 奇

    2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推进这一改革,需要培育新的动能,而培育新动能则需要创新理念。以“四三(三产融合、三物并重、三域齐抓、三利共谋)思维”重构发展战略,凝聚发展动能当是可为之策。

    一、三产融合

    三产融合其实就是把与农有关的工商活动内化到乡村地域系统。最关键是要做到五大理念统领,四合结构业态和三驾马车配套,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顺利实现。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实践,中办、国办文件针对农业三产融合把五大发展理念具体化,即创新强农、协同惠农、绿色协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这是三产融合发展的指导总纲,是严密逻辑结构的结果,也是事物发展经验规律的总结。这个问题,中办、国办文件中已经说得很全面、很具体、很透彻,这里不再赘述。

    所谓四合结构业态,即经营主体联合、产业链条组合、成效互动统合和网络平台配合,这是新业态的主要成分,旨在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一是经营主体联合。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传统小农户这六大农业经营主体,这六大主体构成了中央提出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三产融合中经营主体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合态势。

    一方面,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的比较优势不同,即拥有的资本、技术、土地资源数量不同,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农业与不同的产业融合所需要的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因此导致各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产业融合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龙头企业拥有较为丰裕的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较少的土地资源,农民合作社拥有较少的资本和技术、较少的土地资源,普通农户则拥有最少的资本和技术以及最多的土地资源。各个农业经营主体在三产融合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

    目前,一种主要的联合模式是,在种养层面上还是以小农为主,但是在加工和销售的层面上,由工厂、公司和地方政府等组织来进行食品的加工,以及运输、销售等以实现规模经济。这是过去20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组织形式在产业融合进程中的延续。“公司+农户”,是企业在种地,弊端正在显现。这种模式其实是昨天“公社+社员”的翻版,只不过“公社+社员”是政府与农民打交道,而“公司+农户”是企业与农民打交道而已。中国农业必须走“农户+农户”的路子,才是正途。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所以它更清楚农民的实际需求,并且更容易获得农民的信赖。由农民合作社自己创办该产业的上下游实体,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联结,有效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并把这部分由减少费用转变来的利润合理分摊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环节,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受益。比如,养殖合作社自己创办饲料加工企业和肉制品、奶制品加工企业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直接销售农副产品等。后者是国际上大部分合作社通行的做法,在我国的实践中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盈利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今后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营主体联合的另一个趋势是,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深度融合发展。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利益共同体。还有就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农民合作社之间的融合与合作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我国农民合作社要做大做强,也必须走向融合与合作之路,要积极促成联合社,尤其是县域联合社的发展。

    二是产业链条组合。产业链条组合就是要打造四条循环链条:(1)粮食及副产品生产加工链条;(2)畜牧水产生产加工链条;(3)林业及林产品生产加工链条;(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链条。这四条链条的打造不但有利于打破传统农业只停留在种、养阶段的局限,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建设。例如,我国每年生产6亿吨粮食的同时会产生6亿多吨秸秆,目前基层在秸秆利用方面很头痛,为了防止农民焚烧秸秆,每年都要投入巨资,花很大力气,许多地方每逢收割季节,乡村干部一连十数日在田间日夜蹲守。如果大力发展食草的畜牧业,遵循大自然的分工,农作物的种子让人吃,根茎叶养牲畜,就不会出现牲畜和人抢粮、秸秆无处存放的困局。

    三是城乡互动统合。二元制度使城乡之间长期隔离。三产融合使城市文明、城市的项目、资金、人才等流向农村。一些人只把乡村视为内需市场的供给者,只想着让农民掏出钱,没想到先让农民挣到钱。事实上,今天的乡村是内需市场的提供者,更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地。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更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巨大产业,其开发利用远远没有满足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而传统手工业,可以充分挖掘乡村流传下来的编织、剪纸等传统工艺,加以改造,在浓郁乡村文化的底色中,融入现代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乡村手工业。乡村旅游产业也大有可为,城里人需要到乡村旅游,乡村则应时而动,提供这种需求,城乡之间顺应市场规律,一拍即合,这是乡村再造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随着交通、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应重新审视乡村的功能定位,抛弃乡村只能发展一产的惯性思维,大力发展三产融合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持续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这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内生性物质基础。

    四是网络平台配合。互联网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带来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变革,更创造了穿越时空的可能和便捷,因此,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命运共同体,是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大逻辑。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结合的一个最大的产物就是网络销售农产品以及其加工的食品。中国人喜欢吃,五千年的饮食文明造就了品种多样、花色繁多的传统主食品,每一个品类都能成长出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康师傅方便面把顶新企业从濒于倒闭做到购买台湾101大楼。中粮集团公司2014年的销售额已突破3000亿人民币,居世界500强前100位。利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平台,食品电商以自己独特的采购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和放心的产品。

    根据调查发现,食品电商市场在2010年占比仅为0.08%,经过5年的发展2014年市场占比提升到1.02%。消费者网购食品中有机食品占比达到23%;奶制品达到21%;健康食品达到19%;进口食品达到16%;生鲜食品仅为12%;地方特产占比9%。18-38岁的年轻人群体是食品电商市场的主力消费者,该群体拥有强大的购买能力,并且对于海外采买与生鲜食品较为青睐。2015年的一个爆款食品就是焦糖瓜子,焦糖瓜子横空出世后,“吃货们”在社交媒体中疯狂刷屏推荐,线下企业迅速跟进生产,在网络形成销售通路,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绩。据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8月至10月,虽还未到瓜子炒货的旺季市场,但焦糖及黑糖味水煮葵花籽产品,仅合肥地区的日出货均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余吨。从“地上”到“线上”将是一场农业领域的业态革命。中国在未来将经历从乡土中国到电子商务,从下地种田到上线种网,从熟人社会到虚拟空间的逐步转变。培养农民“打掉中介”的互联网思维是当前的重大课题,农民也会因此逐步学会既能用锄头又能敲键盘。

    所谓三驾马车配套,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重点在于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做实“三调”的关键在于配套打造好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好三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一体(田园综合体)。

    一是打造包括种养加销游五大环链在内的产业体系,实现内部调优、一二三产全面融合。

    (一)种植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下游环链延伸开发的主要依托,种植业应根据现代化多元文明的多种需求着力优化结构。(1)适应人类生活需求优化结构。一是毫不放松粮棉油糖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是协调抓好瓜果菜花。瓜果菜花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显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大力发展具有营养保健观赏功能的特色瓜果菜花。(2)适应养殖业需求优化结构。要改变粮比草好的种植观念,加大饲料粮和饲草生产。(3)适应工业原料需求优化结构。抓好特种作物种植,满足工业原料需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4)适应绿色化发展需求优化结构。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湿地。既要适当运用西方现代农业集约、高效、快捷的后发优势,又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生态农业绿色、有机、循环的先发优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二)调整养殖业。调整粮猪农业,优先发展草食性畜牧业;调整种养分离,大力发展农牧结合型农业;调整养殖方式,最大化利用种植业副产品和废弃物;调整养殖视野,大力开发微生物产品。

    (三)提升加工业。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国家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其次,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应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加工园区和主产区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第三,大力实施“四品”战略。“四品”即品相、品质、品位、品牌。第四,积极落实和创设扶持政策。

    (四)做强销售业。不仅销售自身的种养加产品,还要向内销售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以及种养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服务。在网上销售农资不仅可大大降低消费者成本,而且方便快捷,同时消费者还可享受到名牌农资的质量保证。利用网络提供各种农业科技服务,已经在一些地方广泛流行,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把这一服务模式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五)开发旅游业。旅游业是一项“无中生有”的新产业,尤其在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病的加剧,以别出心裁的创意开发旅游业恰逢其时。

    二是打造包括种业、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在内的生产体系,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

    (1)夯实种业。农以种为先。世界种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兴起,迄今已有将近10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球的种子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而我们自己的市场就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世界第二,仅居美国之后。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主要农作物种子使用情况调查,2012-2014年这三个年度全国玉米、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7种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值合计分别为708亿元,784亿元和819亿元。市场大是大,但是我们的种业生产体系却十分的羸弱。少数几家大型的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的种业市场。前三大公司孟山都、先锋、先正达2012年种子营业额达20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份额450亿的45.6%以上。据保守的估计,这3家公司控制着全世界65%的玉米种子市场和50%的大豆种子市场;孟山都一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91%的转基因种子市场。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50%的蔬菜种子市场,占去了80%以上的利润。外资先玉系列、迪卡系列和正大系列的玉米品种在国内据有压倒性的优势。

    我们种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1%,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研发部门。长期以来,我们种业研发的核心都在科研单位,88%的品种都是出自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培养的品种多大程度上被市场所接受是很成问题的,他们的兴趣和激励主要在做基础研究,发论文和项目结题上,品种的市场接受度并非优先被考虑,强人所难,既出不了好的商业品种,也出不了好的研究成果。畅销的作物品种,市场和生产一线的激励反而更为重要。我们的种业起步晚,缺乏超大型的国际公司,多数为家族经营的小作坊。资金短缺,研发投资很少。科研正在起步,还没有实质效果。有鉴于此,央企最近才纷纷出手布局种业生产经营,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中粮控股Nidera,中信集团控股隆平高科。不过这只能是开始,在目前种业发展仍然脆弱的时候,政府政策还应该大力倾斜,对企业创新国家要扶持,让一些具有规模的种业能够在政府的协助下做强做大。

    (2)优化肥料结构。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们肥料工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们化肥产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据显示,2014年我国化肥总产能已达到13167万吨,化肥产量达到8011.73万吨,而我国化肥需求量仅为6610万吨,生产过剩量在1401.73万吨,过剩产能近一半。不过这是故事的一方面,有专家指出,目前产能过剩停留在传统大化肥的层面,而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肥料、专用肥、水溶肥却是短缺的。因此,化肥产业的重点应该是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主线,发展能增加肥效的相关肥料品种,例如,微生物肥、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液体肥料在很多国家已广泛应用,美国液体肥料占全部肥料的55%,有3000多家液体配肥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也大量用液体肥,以色列田间几乎百分百用液体肥。而微生物肥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被广为使用,而这部分我们才刚刚起步。未来,我们要把很多高科技型肥料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特别是加大对高效环保肥料的推广力度。

    (3)整合农药产业。根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中国每年要使用农药140多万吨,其中主要是化学农药,占世界总施用量的1/3,中国是世界第一农药消费大国;过量的农药使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危害和健康问题。我们出口的大蒜、香梨等都曾因农药残留而被大量退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成功与否已经成为我们农业竞争力成败的关键。农药行业数量多、规模小,且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农药行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并购整合是今后农药行业的一条出路,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另外,严格的环保措施也是一把利器,它能有效淘汰落后、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应大力支持生物农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最后一点就是,要鼓励农药企业为农户提供覆盖整体解决方案套餐。植保知识和技能缺乏,是农民在生产中滥用农药的原因之一,农药企业不应只提供产品,更应该着力供给植保服务。在美国约有1万家公司从事植保服务工作,年销售额为70亿美元,服务对象遍及家庭、商业、农业和工业。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4)提升农机产业。2004年中央出台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由最初的7000万元逐年大幅增加至2015年的237.55亿元,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机行业的发展。从2005-2014年,这十年间农机行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在机械行业名列前茅,被称为农业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283.68亿元。国产产品基本满足国内90%的市场需求。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青饲料收获机等主要产品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在我们产品智能化、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针对于此,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这为农机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未来的重点就是要逐渐解决科研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改变国内农机中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三是打造包括经营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在内的经营体系。

    (1)促进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形成“小地主大佃农”。受传统“耕者有其田”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租佃制还是有一些误解,一谈到租佃就色变。事实上,现代经济学发现租佃制度的存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否则就无法解释这种制度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在目前我们土地如此细碎化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租赁的办法,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目前,全国经营1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已达34万户。小农成为了地主,而大农成了佃户,小地主大佃农,这是前所未有的农地经营格局。土地的流转必须保持适度,不能盲目扩大。我们人多地少,过度土地流转,势必剥夺其他人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流转不可行政干预强迫,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租佃关系的纠纷也必须纳入到人人平等和公正严明的法治框架下来解决。

    (2)发展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以往农民从种到收,所有的事情都会自己做,而现代小农引入了社会化服务,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服务都有专业组织来做。这种外包作业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重要形式,也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而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利用率越高,平摊下来的成本越低,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得农业劳动变得轻型化。老人、小孩和妇女管理一亩三分地绰绰有余。还要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由当地一些给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来帮农民种地,农民可以进城打工,托管组织只按照农民的要求搞服务,收获的粮食和农产品还是归农民所有。这是规避农业风险,充分发挥作业承担者的企业家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好形式。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