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助力东北振兴的四个着力点

0

卢 伟

为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计划,2016年我国先后发布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同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通道之一即是贯穿东北地区,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由此可见,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于开辟东北地区开放新通道、助力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2016年1-10月,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俄)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合计853列,同比增长99.77%,共运载5.89万个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60.92%,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班列已达23条,阿拉坦布拉格—乌兰巴托—扎门乌德高速公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大桥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东北三省为积极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先后提出了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陆海通道等战略构想。本研究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助力东北振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构筑与俄远东地区出海口和经俄、蒙联系欧洲的陆海联运通道,将东北地区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日本、韩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东北地区与日韩同处东北亚经济圈,与日韩的经济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理应成为我国在东北亚区域与日韩合作的重点。而现实却是,俄罗斯、日本、韩国虽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口国和进口国,日韩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利用外资来源国,但东北地区对日韩的贸易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却不断下降,2015年,东北地区在韩国对我国各地区贸易进出口总量中占比仅为4.1%。受制于市场容量、经贸环境等因素,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蒙古、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潜力有限。但相对于东北地区与日韩和欧洲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东北地区对日韩和欧洲开放与合作的潜力还远未释放,通过构建陆海联运通道建设,东北地区的出口市场和腹地可拓展至日韩和欧洲。

对外运输通道特别是铁路通道建设滞后仍制约着东北地区扩大开放程度。除大连港、营口港等沿海港口—沈阳—长春—满洲里—莫斯科的南北向主通道外,锦州港—赤峰—珠恩嘎达布其—毕其格图—乔巴山—俄罗斯和欧洲、丹东港—沈阳—白城—阿尔山—乔巴山—俄罗斯和欧洲、俄远东港口—绥芬河—满洲里—赤塔—欧洲、阿尔山—白城—长春—珲春—俄远东港口陆海联运通道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四条重要的陆海联运战略通道,对于东北地区开辟港口腹地和物流通道、拓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这些陆海联运通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货运通道节点和口岸设施建设滞后、铁路没有连通或者通而不畅、货运量不足等问题,使得其未能充分发挥运距短、成本低的优势,也没有形成常态化运输。近年来,珲春对俄通道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开通了珲春—扎鲁比诺—釜山铁海联运航线、珲春—罗津港—上海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等多条航线,长春经珲春至海参崴国际货运线路也正式开通。

下一步,应加快建成同江跨境铁路大桥,推进黑河跨境公路大桥和东宁跨境公路大桥建设,推动同江、黑河口岸由通关型口岸升级为贸易型口岸乃至加工型口岸。探索参与建设、投资、经营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通道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各港口的途径和方式。从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中蒙阿尔山—乔巴山跨境铁路建设,加强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扎鲁比诺港、罗津港的综合利用能力,尽快推动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浦项航线、珲春—日本新潟航线复航和辟建。积极谋划建设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和公路,推动珲春—马哈利诺—扎鲁比诺铁路货运产品多元化,加快推进对珲春铁路换装站及铁路口岸、珲春口岸、圈河口岸等基础设施的扩能改造。建设珲春浦项物流园区二期工程,打造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基地,构建以长吉图为中心、连接东北地区、辐射东北亚的大型现代国际物流体系。加快营口港疏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中蒙俄通道和中韩自贸区的重要连接点,与蒙古在锦州港开展物流合作,将其建设成为蒙古的海上通道并实现互联互通。

推动东北地区能矿资源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在俄、蒙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以“走出去”助力“去产能”和转型升级

2013年以来,俄罗斯加大了开发远东地区的力度、制定远东地区发展规划出台了鼓励向远东地区移民政策。2015年,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在远东地区建立了14个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批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为首个自由港,并出台了相关简化投资程序和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在阿穆尔州的别洛戈尔斯克超前发展区、雅库特共和国坎加拉瑟超前发展区、滨海边疆区纳杰日金斯基超前发展区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投资达到160亿元,我国企业与俄远东地区的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林产品加工、冶金、造纸等领域。2015年,俄罗斯进一步开放了远东地区资源类项目控股权,表明俄方能源和矿产开发方面的政策开始调整,放宽了对远东地区能源和矿产开发政策。

自2013年蒙古国实施新外国投资法排斥和限制外资以来,我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大幅减少。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我国对其矿产品需求减弱,过度依赖采矿业的蒙古经济陷入经济危机之中。蒙古为走出困境,正在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打算重启被搁置已久的巨型塔温陶勒盖煤矿并建设240公里的铁路,从矿区直达中蒙边界,同时还包括建设输煤选矿厂,附加电力和供水设施等项目。这些对于东北地区资源能源加工企业进入蒙古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资源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随着东北地区资源的逐步枯竭,以生产低层次且缺乏竞争力的原材料、初中级产品为主、作为东北地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产业进入衰退期,形成了大量的富余产能。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东北装备制造业深陷订单下降、利润下滑和产能过剩的窘境。通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以开放带动转型升级是这些产业脱困转型的重要途径。俄远东联邦区人口为630万,蒙古国人口仅有288万,市场容量较小,制造业缺乏,但能矿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在与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投资合作上,应立足于采矿及精深加工、水电开发等领域合作,发展外向型能源矿产业,推动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和央企开发利用俄远东地区和蒙古能源、矿产资源,通过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多种方式进入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领域,将上游采掘、炼化等初加工产业链通过投资合作向境外转移,在境内延伸下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可充分发挥对俄远东地区和蒙古在石化、食品、装备制造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大与俄罗斯在化工产品、金属制品、食品、机械装备等受美欧制裁影响其国内产品需求较大行业的产能合作,与蒙古国尽快达成塔温陶勒盖煤矿开发等大项目的合作意向,支持蒙古国开展矿产品本地深加工、煤化工、煤制气等产业发展,与其开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推进辽宁蒙古霍特工业园等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以东北地区为开放前沿推动中俄、中蒙自贸区和跨境合作区建设,以扩大开放形成新的增长点

推动传统支撑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口岸建设、扩大开放程度、发展加工贸易所受的重视程度却相对不足,2003年以来,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2015年,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14.6%)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而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占全国比重较人口规模比重和经济规模比重异常低下。受制于国有企业改革尾大不掉和社会压力巨大、依托重化工业发展存在较强路径依赖等因素,资源型城市已很难再次成为支撑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有必要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开放前沿地区,按照新体制机制→新口岸→新产业→新城市的建设思路,摆脱原有的重化工业和大型国企发展路径依赖、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僵化的体制机制和观念束缚,依托重要沿边口岸,通过扩大开放培育若干支撑东北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实施这一新的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上看,东北地区与俄、蒙商品贸易层次整体较低,东北地区出口产品主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如家电、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俄、蒙则是以传统的石油、矿产等能源产品及相关产品出口为主。俄罗斯的贸易壁垒严重,关税税率调整频繁,一些对华的歧视性贸易规定至今仍然存在。同时,目前东北地区的众多边贸口岸运行状态堪忧,虽然国家将部分口岸的级别调高,但是目前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却未加改善,特别是一些二类口岸,设施老化,超期服役等问题非常突出。

未来应重点提升东北地区加工贸易能力,培育能够适合海运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加强中俄、中蒙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口岸通关能力。推动珲春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珲春—扎鲁比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以边境自贸区建设进行先行先试,率先依托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在牡丹江—海参崴跨境地区、珲春—哈桑跨境地区开展自贸区试点,待条件成熟时逐步扩大到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更大范围的次区域自由贸易区,最终建设中俄自由贸易区。扩大中蒙贸易规模,完善贸易结构,扩大汽车、机械、轻工业品、日用品等产品的贸易。在传统贸易基础上,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促进中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样板,加快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推进自贸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加强与韩国在物流和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吸引日韩资金技术积极开发东北地区

随着第四次朝核实验和国际社会全面对朝的制裁,开城工业区全面封锁,罗津—哈桑项目、丝绸之路快车(SRX)计划的中断和韩美最终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韩两国部长协商的“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合作讨论中止,构成韩国“欧亚倡议”核心动力的朝韩关系改善和国际合作项目已难以继续推进。但积极引入日韩资金和技术依然是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强有力的外部支撑。从本次赴韩参与“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的培训学习中能够体会,韩方正在积极思考“欧亚倡议”与“一带一路”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也正在通过建设仁川至烟台的黄海火车渡轮进而从海上推进丝绸之路快车计划,并对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韩方对于东北地区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政府审批效率、创新能力仍有着诸多顾虑。

在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上,韩国在许多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可以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三方市场。如共同建设韩中农业产业综合园区,共同开发俄罗斯沿海州农业园区和推动蒙古东部地区农业开发。又如共同在珲春建设远东物流基地和在蒙古共建综合物流园区。同时,也可以深化中韩FTA建设为契机,优化中韩出口商品结构,推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放宽非关税壁垒,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

同时,东北地区应根据201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深入推进重点专项领域改革,为吸引日韩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加强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的合作,在哈尔滨、绥芬河、珲春、沈阳建设若干中韩产业科技园区,重点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韩资企业,吸引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三星集团、LG集团、现代摩比斯等韩国百强企业入驻。除双边投资外,东北地区还应积极吸引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为跨境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融资,不断扩宽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融资渠道。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