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 剑 杨晓勇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科技创新中心”自此成为首都一项新的核心功能。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这一新的定位。
现在的问题是,北京这一功能定位意味着什么,北京能够承接和胜任这一新的核心功能定位吗?
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创造的引领者
1.中国创造的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功能增添新的定位,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即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迅速崛起,中国正从全球经济的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而这个引领,最重要的就是引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潮流。引领,需要有科技创新中心。如果没有领先的科技、领先的产品,没有在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要引领全球潮流谈何容易。
中国37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的增长,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如果探讨中国37年的经济增长之迷,复制模仿、拿来主义或后发优势,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归因。但随着中国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继续复制模仿或拿来主义可能难以维系,后发优势不再,弊端日益显著。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只有中国创造在全球领先,才能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迅速崛起相适应,才能与全球经济和科技引领者的地位相适应。
把北京城市新的核心功能放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大视野去考察,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的定位。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实际上意味着北京要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中国创造的引领者。因而,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就具有全球意味,其视野不仅仅限于一国范围,而需要在全球领先,需要在全球科技创新中脱颖而出,并引领中国创造在全球经济大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
2.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要素
作为一国科技创新中心,以下一些要素不可或缺:
一是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这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和实力。如果一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在全球拥有一席之地,其生产出的创新成果应具有全球影响,或若干领域在全球具有领先水平;
二是建立了好的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特别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创新成果脱颖而出的创新文化。例如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了创新思想的能量释放。
三是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重要标志,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金融资本科技创新成果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实现。这表现在大量科研成果的产生,在国际舞台上有影响的产品与技术的生产和形成,
四是对一国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作为一国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有自己的研发基地和区域辐射范围,进而带动区域整体科技创新环境的提升。
一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原创性。既然是创新,其成果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在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二是示范作用。一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依赖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而这些构成要素能够在区域甚至一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集成性。一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科技创新领域,还要积极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衔接配套,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效能,是一种集成的合力展现。四是世界性或国际性。一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因而,创新体系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3.北京责任
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自然有着崇高使命、责任和担当。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
一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北京积聚了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例如一半以上的两院院士集聚在北京,北京有条件也有必要储备一批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创新引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引领的含义主要包括,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主要是在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产生原创性、前沿性技术成果;开发和拓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
二是成为高端产业增长极。高端产业增长极,其含义就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进而推动周边乃至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换代,实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三是成为创新创业的栖息地。随着大数据广泛应用、互联网全时空连接,使现代科技创新走向“平台创新”时代。创新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的获取、储存及服务功能;计算能力,将大数据处理成为有效的资源;信息交互能力,在开放的信息空间广域交换信息资源。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加大中关村国家创新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强化中关村的技术发现、源头支撑、示范引领作用,成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并成为中国创新产业的策源地,进而带动中国创造的整体发展。
四是区域协同。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要成为中国创造的引领者,需要区域协同,错位发展,京津冀三地各自扮演不同角色,这样才能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合力,凸显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创造引领者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打造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也应当着力打造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作用,打造河北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作用。使三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托起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学习深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上述科技创新形成要素,结合北京条件看,北京基本具备。特别是北京科技实力雄厚,积聚了大量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例如,北京有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和一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将北京打造成中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有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的。但如果将其放到全球创新先行者和引领者的高度,北京这样的硬件似乎并不突出。
2014年12月16日,美国《福布斯》发布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深圳、苏州和北京三个城市名列前三。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机构推出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公布,2014年中国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无锡。深圳地均GDP全国最高,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国最低,这个排名说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在深圳实现了重大突破。而在上述两项排名中,北京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八名。
深圳,从35年前中国南方一个偏僻的渔村变为常住人口总量超过千万、在中国667座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并超过科技资源十分雄厚的北京。认真比较这两个城市的差异,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是市场环境的比较。真正意义的改革,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的解放,给人以更多的自由,更少的束缚,进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解放”的另一个表达就是自由。经济自由,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区的“特”其实就是自由度的扩大。自由度加大使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快,使市场的交易费用降低。资本、人才和信息流动加快了,深圳自然发展很快。
35年来,深圳在推进市场经济建立、乃至健全和完善,在全国起了引领者的作用。而建设一个较为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特区之所以成为创新引领者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作为市场基础力量得到了显现,市场法治环境得以确立,市场公正得以显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等等。而上述这些都是有利于创新环境的建设。例如,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消前置审批,简化程序,使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数据显示,自2013年3月改革实施以来,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63万户,同比增长93%,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105.2户,居全国首位。再比如,深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限于本土企业,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商事主体,遵守国际规则。例如,华为和中兴通讯近三年来,连续两次获得全球最大的公司排名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这决非偶然。此外,打造法治的市场经济,也是好的市场环境重要因素。深圳早在1993年便率先制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条例,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完善,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于市场环境优越,也催生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丰富的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对于中国最优的创新城市的建立功不可没。美国的硅谷科技创新为什么总是走在前列?一个重要因素是把资本市场跟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机结合,深圳一开始就努力撮合,把这一对孪生兄弟有机结合和高度融合。
上述深圳的优势、特点,在一定程度显露了北京的不足。北京的市场环境不能说不良好,但自由度似乎不如深圳,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民营经济的影响力和发育程度与深圳相比也有一定距离。政府对民营经济提供的服务不如深圳。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程度更是明显低于深圳,而上述这些是形成两个城市创新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创新环境需要一种良好的体制和机制。这其中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作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深圳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制度保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深圳都有一系列完善的保障措施。而一个好的制度保证,为深圳凝聚人才,凝聚更多的科技成果,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深圳是全国最早立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城市之一,“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技术转移条例”等法规形成了一张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密法网,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催生出华为、比亚迪、腾讯等大批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
比较而言,在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北京似乎并不逊色。甚至更加完备和健全。这也是北京能产生联想这一类国际有影响的企业原因之一。但就精细化程度比较,北京的不足也是很显然的。
三是人口年龄结构比较。深圳市是一个移民城市,创新是移民城市的特征。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是由户籍和非户籍两部分组成,如果把非户籍看作外来人口、外来移民,截至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1077.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万人,增长1.4%。其中户籍人口332.2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0.8%;非户籍人口745.68万人,占比重69.2%。也就是说,目前深圳常住人口至少70%属于移民。实际上,2014年332.21万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属于外来移民。也就是说,90%以上的深圳人实际都属于外来移民。
由于移民的主体是年轻型人口,因而深圳又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城市。判定一个城市年轻与否,可以用人口年龄结构中位数这一指标。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深圳常住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9.9岁,其中15至64岁人口914.79万人,所占比重为88.3%,城市劳动力资源整体年轻充裕,创新创业活力较强,而同期中国为35.2岁。
移民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而宽容失败,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精神也几乎是移民城市共有的特征,这已在深圳新一代移民身上得到传承。而年轻,则是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不懈源泉。
与深圳比较,虽然北京也有800多万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外来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北京在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一个移民城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移民城市的品格特征不具备,即追求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似乎并不具备。
此外,北京人口年龄相对老化,年龄中位数2010年是41.5岁,北京比深圳高出11.6岁。60岁以及上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2%,深圳2015年只有4.5%。北京人口年龄过于老化,这也影响了北京的活力和创新。
与深圳相比,北京还有以下不同特点。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政治中心以稳定为主要特征,因而各项工作都以“稳”为主要要求,而科技创新中心则要求“创”字当头。“稳”与“创”,这两者如何平衡,支撑这两个核心功能的文化背景实际有着巨大差异。此外,由于是中国政治中心,北京的“官本位”、“等级制”影响深远,这也影响了北京人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的建立,而这些文化因素显然不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不利于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北京的努力方向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面临着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而这种角色转换,迫切需要中国科技创新中心能够成为中国创造的引领者。
要担当起中国创造引领者的重任,北京的努力方向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视角定位
用怎样的视角看待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功能定位,十分重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用全球眼光来谋划创新发展格局,持续培育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技术,持续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潮流,成为原创思想的策源地、全球创新资源的集散地和人才国际化发展的集聚地,打造引领自主创新的动力引擎。这就需要,未来北京发展应当具有全球视野,国际领先意识,立足于京津冀,着眼于北中国,进而为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区域发展支撑。
2.创新载体着重于国际化企业
创新主体是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的载体是企业,而且是高度国际化的企业。这就要求.北京要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动大量面向国际化的企业作为北京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载体。这是北京目前发展的短板,也是北京应竭力努力的方向。
北京中关村,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大与大学、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结合,目标指向是市场,并且主要是国际市场。现在的任务是,如何为这种结合创造更好的便捷条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使这种结合有着强大动力。
现代创新是国际化创新。北京的优势在于,北京也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同时体现国际交流的特点。任何封闭的、孤立于全球创新体系之外的创新都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所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其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3.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从创新全链条上来布局和发力。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重构创新链条,把政府布局与市场发现相结合,突出金融在整个创新链条中的支撑作用,前期提供源头活水、中期提供资金保障、后期持续跟进成果转化,以资金链支撑创新链、引导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北京已经形成的科技与金融优势,进一步优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整合北京科技与金融资源,共同做大科技创新中心。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2014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7.9%,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北京产业结构优越,具体体现在投入少、产出高、能耗低等方面。但要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仍然需要加大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同时注重培育和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新材料、新的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还应着眼于在未来的一些新兴产业上有新突破。
5.充分吸引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打造北京成为中国创造的引领者,北京需要吸引全球一流的科技人才为北京发展服务,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最优先位置,以创建国际人才自由港为重要载体,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继续保持人才领先优势。要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吸引全球一流创新人才,就要创造出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利于人的潜力和能量释放的体制机制。
为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北京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必须把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发展品质”放在突出位置。这既是城市转型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路径,也是北京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必经之路。
6.强化制度建设
北京要成为中国创造的引领者,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创建一个好的市场环境。这包括,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的市场环境,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有利于创新企业发展的投融资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品牌、专利、商标保护的体制机制,有利于科技等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焕发的市场机制,等等。
例如,要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需要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立项、实施和评价的机制,完善以科技资源开放量和服务企业业绩为导向的市场化评价机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经批准可采用协议工资等分配方式聘任高层次人才,探索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开展企业境外投资试点。
释放市场活力,还需要探索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系统性政策体系,解决成果转化确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分配等技术转移关键问题,并在集聚区开展试点; 需要探索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较高比例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等,都属于创建好的市场环境中的体制机制建设。
在推进制度建设方面,还需要在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北京与深圳相比,一个明显弱势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要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市场规律,通过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股权激励措施,完善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打造北京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统筹协调,促进中央和地方的协同创新,深化央地合作。在这一方面,仅仅通过协调沟通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创建好的机制,全面落实与中央单位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并完善中央和地方科研及产业资源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北京落地。
7.营造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需要培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形成思想市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创新发展规律,形成更加开放的创业氛围才有可能。而固步自封,僵化保守,领导为上,都不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
作为一个经济体量相当于欧洲的国家,中国不应当只有北京一个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经过35年的发展,实际已经跻身中国科技创新中心行列,中国一南一北两个科技中心,应共同构筑中国科技创新双中心,以引领中国创造在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Visi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