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贸易合作发展—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综述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精华速览: 

2025 年9 月11 日,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就“制度型开放·服贸新生态—引领全球合作新动能”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研讨。论坛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市商务局、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共同主办,共设置“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和“服务贸易便利化”两大议题环节, 并发布三项服务贸易领域的最新权威研究成果。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服务贸易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服务贸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合作机遇持续释放。习近平主席向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并指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

9 月11 日,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召开。论坛就“制度型开放·服贸新生态—引领全球合作新动能”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研讨。论坛设置“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和“服务贸易便利化”两大议题环节,并发布三项服务贸易领域的最新权威研究成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出席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并发表致辞暨主旨演讲。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张琦,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盛秋平,北京市委常委陈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贸易和商品司司长卢丝·玛丽亚·德拉莫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农贸司司长马里恩·詹森,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米丽莎等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暨主旨演讲或主题演讲。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线上发表视频演讲。

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围绕“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 议题,隆国强在致辞暨主旨演讲中指出,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新的五年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此关键历史节点,我们展望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共商深化服务贸易合作发展大计, 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向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为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谈到, 当前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一是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二是数字化正在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动力;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及其应用将为服务贸易发展开启新蓝海。他强调,这些新趋势彰显了服务贸易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诸多优势,应顺势而为,从建设贸易强国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发展服务贸易,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服务贸易发展赋能,同时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扩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培养更多技术人才,创新商业模式,深化与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合作,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张琦出席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并发表致辞暨主旨演讲。 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围绕“服务贸易便利化”议题,张琦在致辞暨主旨演讲中发表三点看法。一是服务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便利化是释放服务贸易增长潜能的重要基础。希望各国加强开放合作,通过规制对接、监管协调,能够在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与便利化提升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摆脱增长低迷发挥更加积极、更为重要的作用。二是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跨境提供,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潜力巨大。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深入演进和广泛渗透,跨境可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范围大幅拓展、便利化提升,促进更多服务的跨境传输、交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增长点,在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数字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三是中国将继续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开放度和便利化水平,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是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重要体现。

盛秋平表示,当前,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数字技术大幅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2 年以来,中国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6.7%, 是货物贸易年均增速的1.7 倍。2024 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二。他强调,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会被逆转。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拥抱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市场的融合联通,强化与各国的产业协同,通过服务贸易开放合作, 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陈健介绍了北京市服务贸易的情况。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完善开放平台,持续推动服务贸易提质增效。2024 年,北京市服务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总额达到1.17 万亿元,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超过20%,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在制度型开放、开放主体的多元协同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正在成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他还表示,数字化浪潮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北京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努力形成数智赋能、制度引领、全球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王一鸣提出以制度型开放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的五点建议。一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参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 规范服务领域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 简化许可审批程序,降低跨境服务贸易成本。二是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开放。逐步放宽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准入限制, 逐步减少或取消外资在服务业中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资在更多领域设立独资企业。三是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将服务业作为下一阶段负面清单缩减的主要着力点,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 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四是发挥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作用。依托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稳步推进全国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五是构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网络。实施服务贸易全球合作伙伴网络计划, 巩固重点合作伙伴,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高培勇认为,以制度型开放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进而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当下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新趋势,更是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谈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有三方面意义。其一,一流营商环境对应的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的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营商环境的要求。其二, 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离不开国际化,离不开对外开放。其三,以制度型开放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有一系列具体规定和要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明确的参照系,有特定的指向和客观标准。一流营商环境的评价须以各类经营主体的满意度为导向。

帕斯卡尔·拉米表示,当前国际货物贸易增速已然放缓,而服务贸易正加速发展。促进服务贸易增长有两大因素, 一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经历“服务化” 过程,即在其生产体系中服务业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二是数字化正在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大动力,数字技术让服务的跨境生产和交付变得更加容易。他也谈到,由于当前缺乏全球统一的服务贸易监管框架,服务贸易发展仍会遇到阻力。推动不同经济体服务贸易监管框架之间的互认,或者建立相关领域全球统一的监管框架还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努力。

马歇尔·米尔斯分析了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四个特点。一是服务业对于中国而言是巨大的增长动力,二是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持续加速提升, 三是创新提高了市场服务的生产效率, 四是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他表示,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卡里尔·哈什米认为,全球经济正由服务业驱动,服务业是现代价值链的支柱。明确、开放、公平、基于规则的服务贸易体系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不可或缺。他表示,推进制度型开放至关重要,既要解决关税与市场准入问题,更要将信任、可预期性和包容性嵌入全球贸易秩序。他强调,深化服务业国际合作须从三方面着力,一是筑造数字桥梁而非数字鸿沟;二是推动绿色服务成为服务业韧性发展的核心;三是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与人才交流。

卢丝·玛丽亚·德拉莫拉谈到,服务贸易不仅意味着进出口领域的增长, 也对千行百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当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日益加深,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受到关注。硬件的商品与软性的服务如何有机结合,成为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其市场战略中的重要考量。同时,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紧密结合,服务内嵌在商品贸易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她同时强调,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亟须弥合数字鸿沟,进一步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合作,更好发挥服务贸易数据的积极作用。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朴之水表示,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潜力巨大,有望大幅提升整体经济生产率。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 对中国高质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释放服务业开放红利,建议继续开展试点,扩大外商投资领域, 重点推动部分领域的开放;系统性梳理和优化服务业相关法规,推动重点领域结构性改革;积极参与数字治理等前瞻性议题。

马里恩·詹森表示,服务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服务贸易的强劲增长得益于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赋能。2024 年,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主要贡献国。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应继续扩大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进一步降低中国企业的服务贸易成本,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服务贸易壁垒。

米丽莎介绍,世界银行一项关于服务贸易的区域研究显示,在东亚地区, 服务业已从过去的边缘位置成为贸易格局的中心,带动了增长和就业。其中, 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在过去15 年中显著提升,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显著提升。她还强调,服务贸易发展应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监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提升服务贸易透明度,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在“ 服务贸易便利化” 议题环节, 发表致辞暨主旨演讲的还有RCEP 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许宁宁,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该议题环节还组织了两场对话。其中, 聚焦“服务业创新:城市信心提振强引擎” 议题,斯洛伐克驻华使馆经济参赞杜琪雅,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影,中国越南商会中方顾问团秘书长丁韶鹏等参与研讨;聚焦“服务业数字化: 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型与融合发展”议题, 雅培全球政府事务副总裁吕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食智库秘书长冯全普,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行云集团合伙人、副总裁、公共事务总经理刘若愚,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等参与研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服务贸易(特别是数字化服务贸易)潜力巨大,未来将实现更快增长。服务业扩大开放,既要积极与国际对接, 也要注意把握好“度”。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全球包容性增长。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应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产业强则贸易强,二是企业活则市场活,三是数据准则研判准,四是政策稳则预期稳,五是伙伴多则机会多。

三项服贸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2025 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三项服务贸易领域的最新权威研究成果,发布人分别为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王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罗雨泽,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张汉林。

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2024 年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二;旅行等传统服务贸易表现亮眼,可数字化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比重达52.2%,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稳步扩大。其中,离岸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及应用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正在从营销、管理等后端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渗透。中国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额同比增长较快。报告认为, 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在稳外贸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完成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新增了人工智能对数字贸易的影响等研究内容。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将从贸易方式、贸易对象及贸易主体三方面对数字贸易产生变革性影响,同时将引发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与更新热潮。在贸易方式方面,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贸易全链条智能化升级,深刻改变数字贸易成本结构与运行效率。在贸易对象方面,人工智能不仅催生新型数字交易标的,更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与服务贸易范式变革。在贸易主体方面,人工智能为数字贸易各方参与者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重塑参与格局和治理逻辑。

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2025 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今年1—6 月, 中国服务进出口额3.9 万亿元,同比增长8.0%,1—2 季度服务进出口发展综合指数为102.5%,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上升,体现了中国服务贸易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与潜力。报告预测,今年3—4 季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报告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政策建议: 短期内要稳规模、调结构、防风险。中长期聚焦数字赋能、规则对接、产业融合, 构建数字服务贸易规则体系、打造“文化出海”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制造+ 服务”深度融合。长期看要进行机制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建立“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监测体系、完善国际标准认证和专业技术互认机制。

论坛各环节分别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王忠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方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冯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亮主持,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作论坛总结。

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的服贸会是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服贸会的重要论坛会议活动, 服务贸易发展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六届, 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打造全球高水平服务贸易合作交流平台为目标, 推动服务贸易成果落地并形成长效机制举措,获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论坛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市商务局、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共同主办。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国家高端智库、国际组织、外国驻华使馆、中外企业、新闻媒体等机构代表约200 人参加本次论坛。

Visits: 3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