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娟
3月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中国吸引各方宾客纷至沓来。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跨国公司高管们来中国参会、投资的热情高涨,都将中国作为全球布局的重心、深度合作的伙伴,以实际行动展现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跨国企业高管纷纷表达了扩大对华投资合作、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认为,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先进的科研实力和蓬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重要作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提出, 希望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并持续加大在中国的长期投资力度,推动中德、中欧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施耐德电气董事长赵国华表示,中国不仅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更是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 是其创新源泉和发展动力,期待携手更多中国伙伴共同发展,一起打造更加可持续、包容和繁荣的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各方人士高度关注中国经济,也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中国是生物医药领域全球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开放政策和科技创新能力为跨国企业注入信心,阿斯利康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投资,借助前沿技术推动创新,寻找更多机遇。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外资对亚洲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在波动中上升,近年来达到60%左右,而中国和东盟仍是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亚洲经济体。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更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比较健全的利用外资法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等因素共同形成了对外资的强大磁吸力。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务实举措持续扩大开放,不断印证“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让外资企业吃下“定心丸”。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再次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今年以来,中国一系列开放举措加速落地。1月1 日起,中国—马尔代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实施, _双方超过95%的产品将最终实现零关税。截至目前,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展深化。2月,《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向外界释放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明确信号。3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此外,首批13家外资企业正式获批经营增值电信业务,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在天津开诊。
在此背景下,外资企业持续投资、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和信心不断提升。据商务部数据,2025年1—2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74家,同比增长5.8%;英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7.9%、54.7%。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中国英国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76%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当前的投资水平或增加投资;中国德国商会的报告显示, 92%的受访企业计划继续在华开展运营,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投资。 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的同时,也成为外资企业眼中“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兴业的热土”。事实不断印证“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这一场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中, 中国和外资企业都将收获美好未来。
Visit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