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挑战。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正在加强应对措施。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城市和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基础。
  • 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在线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但也引发了公平性问题。
  •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作用思考

    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作用思考

    0

    赵玉金

    内容提要: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分工协作、塑造新生态、筑牢安全屏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贸易保护主义及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小米汽车底盘结构设计吸引关注。 图/ 中新社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战略价值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主要指其抵抗冲击、快速恢复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从安全的角度看,当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是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期,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我国高端技术产业发展遭遇围堵,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国际局势紧张、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断链”“卡链”等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韧中有脆”的问题不容忽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能够主动提升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粮食、能源、医疗、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等战略资源的稳定供应,以及防范应对关键技术“卡脖子”、关键产业“断链”问题,保障国家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从发展的角度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意味着有序的链接能力、有效的循环能力、领先的创新能力。通过有序链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有效循环,形成统一大市场,增强国家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自主性和稳定性,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应用,激发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活力,形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营企业在韧性提升中的关键作用

    (一)打造有机更新底座,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基础

    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主体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产业链供应链金字塔的坚实底座, 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有机更新。

    一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既是产业链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也是市场对产业真实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在基于需求的市场活动中,可以“自下而上”牵引供给方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够“自上而下”主动粘合市场,着力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是串联、疏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民营企业凭借其量大面广和灵活的优势,既是原材料供应、生产、营销、配送等各环节之间查漏补缺的“粘合剂”,又是疏通堵塞的“毛细血管”,通过设点连线, 聚线成面,最终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内在有机更新。民营企业的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人才链、物流链等随市场变化不断流动、融合、碰撞,形成多层次、多链路、多触角、多交点的有机结构,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整合要素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效能

    在横向整合上,通过平台等形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民营龙头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 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主动搭建新型数字信息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数字化工具,开放设计研发、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资源要素,通过营造场景,以及提供技术、数据、资金、营销、品牌、人才支持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连通便利、边际成本低的创新解决方案,形成大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发挥优势,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共生、共荣、共赢发展新格局。

    在纵向整合上,通过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赋能,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研发投入前1000家的民营企业中,有757 家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来推动转型升级,协同上下游技术、人力、资金、渠道等离散要素资源,创新性重置生产要素配置,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端跃升的系统集成能力。同时,民营企业通过纵向整合,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集聚化、集约化、高效化优势,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范竞争,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更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技术创新是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紧迫而又关键的任务。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研发投入前1000 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已经成为突破技术要素供给约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大量有突出综合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智能手机、新一代通信技术、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领域,成为“链主”企业, 应用新兴科技创新成果催生新兴产业链条或改造传统产业链条,赢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话语权,积极建设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关键科技力量,包括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掌握细分市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精准弥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在光伏硅片制备、激光雷达等领域甚至已经锻造出一些“杀手锏” 技术,对人为断供行为产生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已经成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中坚力量。

    (四)深化国际合作,开拓对外开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网络

    民营企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为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拓新路径。

    一是吸引境外资金投资我国高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8.9% 和4.1%。高技术产业引资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提升至37.3%。

    二是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物流、在线支付等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发展成效显著,不断提升产业出口的便利性、连通性及安全性,为进出口业务数字化转型及拓宽进出口渠道提供极大助力。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2.38万亿元,增长15.6%。

    三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挑战。我国民营企业加快“制造出海” 步伐,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东、北非、拉美、东欧等地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境外建厂设企,布局跨国研产销市场,充分利用海外优质资源、技术、市场,协调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配置,持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为产业链供应链健康稳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作用的建议

    (一)激活市场机制,突破创新瓶颈,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要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支撑,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的卡点、堵点中的创新引领作用,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更高水平自主创新释放更多活力。

    一是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与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对“卡脖子”问题更加敏感也更有痛感的独特作用。在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科技创新领域,加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势、效率优势等方面良性互补、有效融合。

    二是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组织协调能力、精准配套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民营企业海外布局,努力吸引来自全球的科创资源、高端人才参与民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取得新突破。

    三是关注民营企业投资周期性。在对国家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进行统筹布局时,针对需要超前布局和投资的未来产业, 进一步探索国有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科研工作中的协同模式,形成合理退出机制,为非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稳定预期。

    (二)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 为激发产业链供应链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混改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能源等领域,且由于在管理规模、资源类型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制度机制的融合上面临挑战。

    一方面,要加速向纵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在国计民生的更多领域,特别是供应链复杂、抵御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能力较弱、改革提效需求较为迫切的领域,比如农林牧渔、建筑材料、房地产、机械设备以及航天、电信等领域,引导民营资本把资源投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保障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创新、安全。

    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混改机制和混改企业治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水平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新型合作模式。比如,有效运用股权投资、专业化重组、资产收购、基金管理、IPO等方式,丰富和便利资本整合手段与工具,提高混改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性、市场地位和市场融资便利性等优势,以及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加快在融合创新上整合资源、在企业治理上各取所长,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

    (三)培育“链主”企业,贯通上下游,塑造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

    通过分类建库、靶向支持,加快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链式发展。引导在技术引领、市场影响、品牌影响、营销网络上有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民营龙头企业,发挥头雁效应,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形成稳定的分工协同关系,并进一步提升“链主” 的整合力、牵引力、协调力、控制力、竞争力、影响力。

    一是支持“链主”通过并购、参股、引进等方式增链补链强链,吸引优质要素资源聚集,带动形成更加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集群。

    二是支持“链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赋能平台,有效辐射和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支持“链主”牵头或参与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 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其他创新型企业,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协同治理能力突出的“配套专家”企业,建设“枝繁叶茂”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生态。

    四是为“链主”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资料包和服务包等精准支持,更好发挥国家驻外机构、组织的作用,增强“链主”企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应急能力和协同能力,提升“链主”企业协调国际资源、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水平。

    (四)凝聚治理合力,共建共治共享,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屏障

    随着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愈加精细化、主体愈加多样化、网络愈加复杂化,产业链供应链治理需要采取更多举措应对新挑战。

    一是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资源。鼓励民营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发挥先遣队作用,进一步探索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资源整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改善产业链供应链数据信息“孤岛化”“碎片化”现象,提升数据上下游传导、流程企业间协同的效率。

    二是搭建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态势感知体系。充分运用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量大面广的优势,以及对价格、产销、周转等指标更加敏感的特性,以民营企业为重要抓手,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预测,对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组团发展。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平台,引导上中下游企业在技术共享、人才培养、资源协同上实现更高水平竞合发展, 形成稳定持久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和更大合力,带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提升,“以商引商”,实现供应链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Visits: 29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