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协同施策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国际领先优势

0

徐建伟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走出前期培育引导阶段,进入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关键技术加速成熟、产业组织结构更趋优化、竞争优势持续显现的产业化提速阶段。巩固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领先优势,需要坚持全链条全周期全生态视角,加快推动产业从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应用技术开发、产品示范推广、本土内生发展向强化全链条协调发展、基础前沿攻坚、产业生态优化、国内外协同合作转变,更好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把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为我国新的国际竞争长板领域。

自2001年我国启动“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10 年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先后经历了科技创新启动期、市场推广应用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关键技术加速成熟、组织结构更趋优化、竞争优势持续显现的产业化提速阶段,产业自生能力不断增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体量能级跃上新台阶,成为抢抓技术创新窗口、抢占制胜新赛道的成功实践。面对发展阶段变化,需要适时适势调整政策措施,加强全链条全周期全生态协同施策,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锻造成为优势更加稳固和突出的国际竞争长板领域。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产业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一)产业发展从培育引导期进入规模扩张期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取得长足进展,进入市场加速成长、规模快速扩张的新发展时期。2015—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34万辆增长至705 .8万辆,增长幅度超过20 倍,连续8 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5.6%, 超过欧盟5 个百分点。2023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至2 9%。截至2022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 2 2 7万辆,突破1000万辆大关,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超过5万亿元。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2022年,宏光MINI、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豚等分别销售4 0 . 5 万辆、34 .2万辆、27. 2万辆、2 0万辆,位居车型排行榜第二、四、五、十一位,甚至超过凯美瑞、速腾、雅阁、宝来等畅销的热门燃油车型。在国际上,2 0 2 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十大畅销车型中,我国自主品牌占据7席。

(二)核心技术创新从路径探索期进入成熟提升期

经过2 0 多年以“ 三横三纵”为主导的技术研发攻坚, 我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优势不断增强,在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等核心技术路径上均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 比亚迪、蔚来等整车企业研发投入都超过10 0 亿元,技术和产品创新力持续增强。根据智慧芽中国研发指数,2023年6 月,新能源汽车研发指数延续活跃态势,达到152 . 0,连续保持七大焦点科技领域第一位。作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动力电池是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续驶里程、产品性价比的核心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释放,2 0 21 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 012年提高130%,价格则下降80%。2021年,纯电车型平均续航里程约395 公里,相比2016年提升93%,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大大缓解。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报告, 在2022年测评的19 款纯电动汽车中,轿车和SU V车型的常温续驶里程平均值分别为552公里和522公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等新型产品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得益于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和生产工艺优化,有的企业近5年的单车制造成本从58.5 万元下降至2 5万元,降幅达57.3%。

(三)产业组织结构从蓬勃涌现期进入格局优化期

一段时期以来,受新能源汽车增长热点效应吸引,传统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创新资源都对新能源汽车保持浓厚的投资热情,市场进入者不断增多,呈现技术路径多样探索、产品多元供给的发展态势。2 0 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总数超过10 0 家。经过市场的淘汰和选择,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领军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地位和话语权不断增强。2022年,销量前十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合计销售567. 6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 4%,较上年同期提高5. 9 个百分点。其中,比亚迪销量超过180万辆, 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7.1%。即使放在全口径汽车企业销量排名中,比亚迪也位居销量榜单第六,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占比达到7%。2 0 2 3 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 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在产业化进程中达到了全球新高度。在造车新势力中,哪吒、小鹏、领跑、理想、蔚来等企业形成各有特点的汽车产品和市场定位,2022年销量都在10万—15 万辆之间,分别占据约2%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四)产业竞争优势从同步平行期进入国际拓展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技术、产业规模、关键零部件、创新活跃程度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领跑者。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 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2.6%,出口量同比增长1. 2 倍,超过汽车出口增速的两倍。2 0 2 3 年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3.6 万辆,同比增长1.5倍,总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目前,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在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S IXT计划在6 年内采购1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车, 也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2 0 2 2 年巴黎车展上,比亚迪、长城、东风等中国汽车企业“闪亮登场”,纷纷推出代表车型,产品国际化步伐提速。同时,我国日益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心,动力电池产能约占全球的70%,有6 家企业位居世界十大锂电池厂商。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出口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领军企业已经或计划在欧洲、北美建立电池系统生产线。

协同施策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国际领先优势

(一)从聚焦重点突破转向加强全链条协调发展

加快全产业链补短板、促协同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政策支持主要聚焦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打“ 攻坚战”,集中力量突破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个整车领域和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部件,重点解决续驶里程短、生产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在整车设计集成相对成熟、关键核心部件取得突破之后,产业发展需要更加关注全产业链的畅通协调发展,加强电子部件、专用材料、软件系统等产业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避免配套关联领域发展不同步、出现短板制约,尤其是要针对进口依赖严重的车用芯片、高速轴承、毫米波雷达、高品质电机、传感器等“卡脖子”领域,加快国内备链企业和替代方案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与协同有序升级。

(二)从应用技术开发转向加强基础前沿攻坚

适时推动技术优势从终端应用领域向基础前沿领域拓展延伸成为当前技术创新的主要着力点。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以产业化为导向, 贴近终端、显示度高的整车开发、电池制造、智能显示等应用型技术成为先期研发创新的重点,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尽快推出产品、走进市场形成强力支撑。在新能源汽车形成较大产业规模之后,如何提高基础研发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成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下一步要加快轻量化关键材料、基础元器件、操作系统、整车平台等基础领域的创新积累, 加强跨车辆、工程机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进一步夯实底层技术支撑能力。同时,加强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新体系电池、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数据信息交互等新技术开发,布局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三)从产品示范推广转向加强产业生态建设

从积极发力培育市场向构建良好产业生态过渡成为当前市场引导的重点。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都把产品示范推广作为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抓手,中央和各地政府在购车指标、购置补贴、税费减免、出行支持、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营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形成内生增长力、需求规模跨上新台阶之后,需要围绕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和竞争秩序,更好发挥政府在法规标准制定、绿色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作用,破除地方市场保护、分割的藩篱和壁垒,推动市场互通、规则互联、供需互促,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全国统一大市场,避免汽车企业陷入价格战等不良生态,引导企业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下功夫,让具备竞争力的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让具备优势的企业能够借助市场整合扩张,提高发展能级。

(四)从本土内生发展转向加强国内外协同合作

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本土优势产业向国际领军产业跃升是当前产业开放合作的关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形成快速发展势头,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汽车股比放开和跨国企业布局调整,国内外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格局、竞争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需要,支持国内企业加快全球市场布局,推动产业竞争优势在国际范围内拓展延伸,深化整车、动力电池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支持具备优势的企业“ 扬帆出海”,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竞争能级。支持企业整合利用国际高端产业要素和创新资源,深化与国际汽车品牌商、汽车研发设计机构、芯片制造商、软件系统供应商等合作,借势发力、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