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隐私保护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首要任务。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和市场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推广正在成为社会趋势。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0

    张元宗

    内容提要: 

    7月2 7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办公厅(室)联合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 0 2 3—2 0 2 5年)》,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本文认为,落实好这项工作,重点在于形成一个认识,把握一个目标,遵循四个原则。一个认识,即进一步提高对县域商业建设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使命感。一个目标,即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四个原则,即集中化、市场化、差异化、示范化的原则。

    7 月2 7 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办公厅(室)联合印发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 0 2 3 — 2 0 2 5 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实施步骤,对加快构建我国完整高效的流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如何全面理解《计划》的内涵要求,突出重点,切实有效落实《计划》,实现预期目标,应重点形成一个认识,把握一个目标,遵循四个原则。 

    形成一个认识

    一个认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县域商业建设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使命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预计在我国实现70%的城镇化率时,仍有约4 亿人口生活在乡村,这是我国不同于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特点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 相对于城市,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从我国流通网络建设的现状看,城市商业网点比较完备,具备体系化、连锁化、网络化的特点, 而相比之下,县及乡村商业网点则是另一种情况,网点少、门类不全、规模小、存在同质化竞争,城市的网络延伸不下去,乡村的网点依靠不上,从而出现了日用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与农产品上行“ 最初一公里”的难题,城乡难以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严重制约国内市场大循环,阻碍消费增长。

    当前,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我国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完备的流通网络,特别是建立产地农贸市场、冷链仓储设施、规范的购物场所等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保障农产品上行的“ 最初一公里”顺利实现,才能发展农村电商,才能保证优质工业品下乡,丰富农村的产业业态,吸引更多资本、人才等各类资源进入农业农村,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的致富路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和消费质量。

    加强和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在此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其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县域商业网点(特别是乡村商业网点及其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只是相较于城市商业体系,相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显得不足与滞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2 0 2 1 年7 月,全国农村商业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与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或完善,中央财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先后牵头或联合出台了加强县域商业建设、促进消费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计划》是这些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现实举措。还要注意, 《计划》是阶段性的工作, 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年8月,中央财办等九部门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提出到2 0 2 5 年和2 0 3 5 年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

    其二,如何理解县域。加强对县级工作的重视,是从推动工作、明确责任的角度来讲的,不是要各地画地为牢,甚至设置各种关卡障碍。县域商业是一个经济概念, 其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比如笔者今年5月份在浙江省丽水市调研时,发现该市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毗邻,两地都是毛竹的主产区。丽水市在规划发展竹笋产业时, 就在寿宁县政府的支持下, 把寿宁县的竹笋加工销售纳入整个产业发展,结果是共同受益,农民欢迎。因此县一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更要多支持市场的自然形成、资源的合理流动,让本区域的小网络成为全国大市场的有效节点。

    把握一个目标

    即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要全面畅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和农产品上行的“ 最初一公里”,实现城乡物资、贸易、服务畅通无阻。

    近几年我国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绝大多数地方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硬化,实现路面下雨不沾泥;加上通信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商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条件。但是也要看到,县域商业流通网络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冷链物流、加工、包装、仓储、场地等硬件建设,也包括信息、标准、结算、产品追溯、质检、售后服务等软件建设。既需要多个涉农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也需要多个市场主体、多个行业、多种业态的参与和合作。再者,当前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补强全国流通体系的短板弱项,最终目标是构建完善而强有力的全国流通服务体系,真正服务于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于“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必须立足当地,着眼全国,瞄准未来。具体说,就是要着眼“ 四化”, 即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冷链化。

    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农村和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除供销合作社系统外,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农村商业服务网点不在少数,但一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效益好的不多;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农产品流通网点不足。如果现有商业网点实现数字化,有利于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网点的规划布局,促进经营者之间的合作; 有利于引进县域外的企业和资本,从而加快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的速度、力度和质量,提高农村商业网点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广泛运用,提高农村流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连锁化。主要是提高农村商业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农村商业是个体户、夫妻店居多, 规模小,进货批量小,议价能力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发挥县域流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利益链接的方式,辅以必要的行政促进手段,逐步把他们组织起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不仅能解决货物来源和保障货物质量,还能降低采购成本,让利消费者。同时以此为基础,与全国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大型连锁企业等实现对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优质消费品和优质服务。

    标准化。主要是解决农村商业网点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质量不高、商品质量无追溯、售后服务无保障等影响农村商业信誉、制约农村消费的问题,即农村商业服务品质问题。标准化既包括商品的标准化,也包括服务的标准化,如店面标识、售后服务损害赔偿等。标准化与连锁化是相匹配的,标准化既是连锁化的基础,也是连锁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县域商业标准化建设,才能有效实现县域商业与全国商业流通网络的融合与对接。

    冷链化。一些商品因为保质的要求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和储藏,特别是大量鲜活农产品,如瓜果蔬菜、水产等, 产量大,运输量大,既有南菜北运,也有北菜南运,特别是冬夏季,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农产品产销受制于自然条件,往往是一地生产,全国乃至全世界消费;一季生产,常年消费。这对农产品的储藏运输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即全程冷链。这一点目前在业界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并大量付诸实施。

    遵循四个原则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组织本地,更要对接全国乃至全世界。因此,做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既是一项经济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集中化。首先,要坚持党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的集中领导,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其次,要集中各部门的力量,统一发力,避免内耗。《计划》由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推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最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行动,《计划》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交出优秀答卷。

    二是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要把握好市场化原则。首先,在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中,要考虑人口数量、地理位置、服务半径、消费水平等因素,科学选点,既要消除网点空白,更要注意避免重复布点,造成无序竞争或者闲置浪费。《计划》提出“一网多用、一点多能”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注解。其次,按照市场要求运营县域商业网络。从很多地方的成功经验来看,即使是政府购买的服务也要通过市场化的原则来实施,这样才能产生最大效益,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最后,投资应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和政策引导。要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即政府推进的工作,就必然是政府投资为主,没有政府资金就不开展工作。各地既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更要注重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快本区域商业体系建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差异化。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县情,因地制宜,不搞“ 一刀切”。《计划》在目标中提出了“领跑型”和“基本型”,就是基于此。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计划》在目标中只强调了网点功能,没有对网点规模、档次等作统一要求,就是为了让各地量体裁衣,量力而为。比如浙江省丽水市在探索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时,就针对山区人口少、分散偏远、规模网点难维护等情况,在市委组织部门的统一协调下, 聚合所有涉农服务部门和资源,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流动供销致富大棚车,把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送到千家万户,同时把分散在千村万乡的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及时收购上来,满足城镇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这种做法较好地解决了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县域商业体系的建设问题,把政府的公共服务送到山区农民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示范化。典型引路,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全面推广。《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运用浙江“ 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一年总结经验,两年复制推广,三年总结提升。“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再向共同富裕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 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过程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由低到高、由点到面,不断演化升级的过程。

    作者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一级巡视员

    Visits: 21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