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子商务的增长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诊断和机器人手术,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电子商务的增长推动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
  • 在线健身课程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社交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对网络文化和心理健康的讨论。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和市场预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远程工作模式的兴起正在重塑职场文化和城市发展。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

    0

    柴国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融合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指出,要“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科学回答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但仍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融合深度不够以及政策环境、体制机制难以完全适应发展进程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由来、表现特征、未来趋势和重点环节,以更强的主动担当推进产业相融相长和高质量发展。

    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由来

    为什么会出现产业融合?从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历来经济学家都认为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产、二产、三产乃至更细分的产业。既然产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那么为何又会出现产业融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设身处地站在产业追求利益和安全的角度上进行分析。

    (一)产业分工会形成交易成本。有交换必然有分工, 也必然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且分工越细,交易环节越多, 交易成本就会越高,进而推高边际成本。与此同时,产业还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限制。在边际成本推高和边际收益递减的双重约束下,企业家会算出“ 最佳规模”产量(即供需两条曲线的交点),如果产量超出最佳规模,企业就会得不偿失。于是,当企业家发现生产其他产品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并且比生产现有产品有更高收益的时候,便会选择产业融合。

    (二)某些产业天然具有低扩散成本优势。产业融合首先产生于电信、广播、出版业等新技术行业是有其必然逻辑的,因为新技术总是会随着产品向外快速扩散,而扩散意味着必然要和其他领域融合。新技术一旦扩散,就可能被其他人低成本使用,而且使用该技术的人越多、范围越广,溢出效应越大,扩散成本越低。尽管有知识产权等的保护,但关联产业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该技术的详细信息就可以对该技术进行模仿,进而打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先进的管理、标准、政策、文化等在扩散过程中同样如此。包含这些容易扩散的生产要素的产业往往具有“ 扩散成本优势”,更容易实现产业融合。

    ( 三)弱势产业保护责任。李斯特等经济学家认为, 一国或者区域中存在许多幼稚产业,政府有责任对其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以提高其竞争能力。根据幼稚产业理论可知,每个产业链条上都会有许多幼稚产业或者弱势产业,受不确定外在环境影响, 这些产业在决定分工或者融合时都会事先计算其预期收益,这不仅是一个预期收益和收益成本的比率,也是一个与公共政策制定相关的概念。一旦遭遇逆全球化、制造业回流、重大疫情、产品倾销等外部冲击,就会促使相关国家或地区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保安全、保稳定的政策, 进而大大促进区域产业融合步伐。

    把握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

    哪些产业亟待融合?基于以上三点理由,可得知只要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有效促进扩散成本优势获得、有效强化产业安全的产业,也就是能有效提高综合收益的产业,都可以先行一步大力实施产业融合。这里列举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农业类产业。一些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不足,而这恰恰需要农业与科技服务、工业、物流业实现融合才能有效解决。这些关联产业在与农业融合过程中符合以上三个解释(农业交易成本降低,符合农民利益;农业技术容易扩散,溢出效应增大;粮食安全问题倒逼我国农业形成融合趋势),而且农业类产业融合领域广、潜力大,同时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二)科技类产业。科技类产业融合的最大优势是符合技术扩散成本优势,能够无摩擦快速嵌套融合到任何产业链环节,在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获得超额收益(收益远远大于所付出的技术转让费、专利使用费等各类技术费用)。而且,在科技类产业和关联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随着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其研发设计、营销物流、产品维护等服务占比会越来越高,有助于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增加, 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抢占产业链供应链高端。

    (三)文化旅游业。文化比科技具有更为彻底的扩散成本效应,科技尚需要付出前期研发成本、技术转让成本等,而文化天生具有“ 融合一切”的属性,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拿来使用。同时,旅游业具有很强的融合特性,可以和诸多产业发生关联融合。可以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没有边界的新兴产业,既可以加快与一产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高效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又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经验,加快与二产融合,发展工业旅游项目;还可以加快与体育、商业、教育、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提升三产发展质量。

    (四)新型工业产业。这类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领域,在产业融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大量交易成本, 也没有天然的技术扩散优势(技术保密广泛存在于工业产业领域)。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应该促进工业产业分工以提高劳动效率。然而,在当前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工业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为工业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一方面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成为主流趋势。发达国家制造业跨国公司的主营业务、业务增值、管理模式以及盈利来源均以服务为主,其凭借技术、管理、销售渠道、品牌等优势,在全球市场选择工厂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嵌入制造环节,共同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强大挑战,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将难以增加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国内工业品市场竞争倒逼产业融合发展。大范围的产能过剩给工业企业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能少一道交易环节,就会多降低一点成本,这时企业家便会主动选择产业融合。

    这里重点探讨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融合。这是资源型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课题。资源型地区往往因为大量投资资源产业,吸纳了大量生产要素,妨碍了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严重削弱了区域竞争力。同时,这类产业之间交易密集且交易成本高,技术相近且技术扩散容易,产业融合具备广阔空间。一是企业内部融合模式。一般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使资源利用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最大限度地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二是经济园区融合模式。企业间利用原料、技术和工艺的互补性,彼此耦合形成生态工业网络,将企业内部无法消耗的废料变成其他企业的原料,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实现共赢。三是区域融合模式或者特色专业镇模式。打造区域性的废物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资源循环系统,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循环性产业。同时,推进上中下游产业中供应、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的纵向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这几类产业融合,充分表明产业融合有多种组合方式,比如农业与工业的融合、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以及产业内各部门、各业态的融合等, 体现了产业融合的广泛性。与文化、旅游、科技、大数据等产业融合更具备天然优势, 体现了产业融合的差异性。同时还要高度关注产业融合的战略性作用,比如当前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借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夯实实体经济基石,又可以为服务业寻找新动能、开辟新空间,从而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多赢格局,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产业融合的重点环节

    怎样才能有力促进产业融合且不影响产业分工效率? 这需要企业、政府、社会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扩散、保护产业安全繁荣有序等方面统筹发力。一是减少制度层面“关卡”。明确产业融合目标、领域、行业、区域,出台包括发展规划、政策体系、推进机制在内的配套政策,消除部门、行业、城乡界限及行政垄断,实施有利于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产业融合全面发展。二是激励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参与区域产业融合, 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整合,通过混合兼并、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资源合理流动, 在技术研发、市场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嵌套融合,促使大中小、公私混等各类企业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三是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大力实施科技和教育振兴战略,建设创新型和技能型社会,加强院校面向产业需求设置专业,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加快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绿色赋能,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和全产业链价值。四是培育多元产业生态圈。重点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让更多的产业充分参与融合。拆除营商环境中的“ 玻璃门”“ 旋转门”“ 弹簧门”,实质上就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扩散、保护产业链安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产业融合中无差别享有资源要素、零障碍进出各类市场,真正拥有良好投资环境、稳定收益预期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Visits: 49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