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个人和企业都在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服务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逐步探索疫情后的新生活方式。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气候变化问题促使全球采取更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在线健身课程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海洋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减排承诺。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热潮。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在开放中共生共赢

    在开放中共生共赢

    0

    杨良敏

    党的二十大召开,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会议闭幕不久,陆续迎来多国领导人访问的同时,习近平主席也密集出席国际会议,并访问泰国,会见多国领导人。久违的线下外交,向国际社会介绍二十大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蓝图,也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为全球经济加快重启注入中国信心、担当大国责任。

    三年疫情反复延宕,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影响,断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尚未完全修复,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与博弈引发的能源和粮食危机等破坏性因素,以及在危机应对中一些国家以新冷战思维割裂彼此的连接,拖累应对成效,世界经济正遭遇严重挑战。

    在陷入困境中的世界,没有谁不被波及,只是受影响程度不同,能不能挺住、能挺多久的差异而已。世界犹如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几乎不存在自循环、独自生长的“孤岛”。比如,在经济领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把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也没有哪个国家生产所有产品时都不需要外界的原料与技术供应,尤其是高端产品,程序复杂,环节众多,需要全球协同方可完成。即便是尽最大努力希望摆脱这种“束缚”,自己来解决所有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难题摆在面前,所有国家都有责任去应对和解决。在此,大国必须承担领导角色,为世界走出阴霾贡献更大的力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此期间召开,肩负重要使命,在这里聚集了世界主要大国和新兴经济体,需要他们共同商讨对策。

    开放是最好的药方。没有开放,就没有分工协作;没有开放,就没有共同发展。开放的世界,为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了土壤,也为彼此紧密合作创造了条件。我们看到,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世界各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找到自身位置,绝大部分经济体在这个开放系统中分享到分工带来的红利。尽管这种红利分配并不均匀和完美,甚至会存在一些经济体受损的情况,但这并非开放系统中分工协作的错,而是每一个参与者是否始终跟上技术变革的潮流,不断提升自己在分工链条上的价值。如果无法通过量的优势获得更大话语权,那么就需要提高质的密度来赢得竞争优势。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些资源型小国可能在量和质上都不具备优势,因而就成为其中最弱势的一方。这就需要我们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平等伙伴意识,通过知识分享和发展援助,帮助其提升技术水平,增加要素价值,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中国是开放的获益者。40多年的开放进程,让中国从一个块头大而分量轻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规模与影响两个“大”的统一,正向“强”的方向迈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罗雨泽在本期撰文中谈及开放政策选择的正确性时给出一组数据: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6万亿美元,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截至2021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6万亿美元,境外投资存量超过2.7万亿美元,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双向投资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增长了310倍,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8.5%。

    这一巨大成就,正是随着我国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进程中实现的,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这20年取得的进步尤其明显,近十年来又不断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加速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并继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促进区域融合发展。高水平开放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发展目标。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推动者和维护者。在开放中获益,必定把开放促进发展作为重要经验来推广。因此,我们在任何多边或者双边场合都坚持开放立场,维护多边贸易机制,强调通过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协调解决共同面临的难题。我们始终反对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反对脱钩断链,反对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和搞排他的“小圈子”。这些封闭的小循环,始终无法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不知不觉中会把自己推进深挖的壕沟和困境中不能自拔。

    在开放中共生。这是系统论的基本要义。既然彼此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形成深度链接,就要努力维护好这个生态不被破坏,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能在系统的链接下实现共生的理想。破坏或者脱离这个系统,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作茧自缚。因为封闭是死路一条,这已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

    在开放中共赢。分工是开放的基本特征,越开放分工越细,彼此连接也就越紧密,因而合作就成为必然要求,也将在合作中促进这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共赢。舍此,诸多难题无法求解。

    在开放中统筹发展与安全。开放既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彼此的共同意愿。你开放、他封锁的事,道理说不通,也无法持续。对于人为设置障碍、破坏国际合作的行为,既要防范也要斗争。这既要提高斗争意识,也要提升监管水平。在开放中安全发展,在包容合作中实现共赢、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也是我们开放观的重要内涵。

     

    Visits: 45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