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几点思考

0

张俊伟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常用“56789”来描述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一些沿海地区(如福建泉州),民营经济占比更是高达“88999”。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民营经济是经历一路风雨发展起来的

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历一路风风雨雨发展壮大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量知青返城和有关政策的放开,首先是个体户大量涌现出来;伴随着个体经营规模的扩大, 又发展出大量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出现和发展, 也引发了人们关于“ 姓资姓社” 的讨论。199210月,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上下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 一些体制内人员“ 下海” 创业; 大量“ 假集体” 摘帽, 解除“ 挂靠” 关系;还有一批国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通过产权改革甚至股权出售转化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到上世纪末,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占据半壁江山。据统计, 到2000年, 内资民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 D P)占全国GDP的比重约为42.8%, 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占比约为12.6%,二者合计,占GDP 的比重约为55%。本世纪前十年,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各行各业、大中小企业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便如此, 在进入由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领域(如资源开采、金融保险、铁路航运、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传媒出版等行业)时,民营企业普遍感觉在市场准入方面面临“ 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 “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又凸显了出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明确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为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步入“ 新常态” 后我国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诸多结构性变化,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民营经济有效化解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通过对内实施扩消费、稳增长、防风险的宏观经济管理,对外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和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全方位拓展市场,帮助民营企业融化“市场的冰山”; 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强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帮助民营企业攀越“融资的高山”;通过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推行“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帮助民营经济跨越“ 转型的火山”。

当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 导致民营企业家对未来感到迷茫,生产经营趋于保守,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在2022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2023 年的经济)工作。这不仅为今年做好整体经济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今后一段时间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供了行动指南。笔者认为,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需要把握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要顺应发展趋势, 追求可持续的增长

近期以来,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各地纷纷发力“抓经济”。但同时要看到,当前国内消费增长乏力, 世界产业链“重构”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也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稳经济”的核心,已不再是恢复过去的中高速增长, 而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学校”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当前,由于劳动人口的持续下降,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 的假设早已不复存在。在新的条件下追求经济增长,必须把重心放到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上。必须看到, 土地、劳动力、管理者才能乃至货币资本等生产要素,都是具体的、个性化的。打破原有的生产组合,把上述各具特色的生产要素重新组织起来,向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不是简单地“ 用同样的砖去垒长城”,而是“用不规则的七巧板去拼美丽的图案”。因此, 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过程注定是一个分散进行、不断试错的过程, 是充分发挥全社会积极性、依托市场机制实现的过程, 是民营经济充分发挥积极性、实现更大发展的过程。为此, 必须摒弃依托“招商引资竞争”、大规模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 坚定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 把立足点放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深入推动建设“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把政府作用主要集中在增强市场机制、厚实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上, 真正做到“ 无形之手” 和“ 有形之手”优势互补,实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三)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方面大力完善市场机制,改善营商环境,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显著加大了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力度。面对一些由于认识模糊、简单化操作等原因增加的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家预期的降低,我们要牢牢把握“多主体参与”的核心要义,在公共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相关诉求,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如媒体、研究机构、专业协会)的作用, 显著提高公共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伴而生,相辅相成。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肩负更重要的历史责任。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步伐,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在基建、新基建领域规范开展PPP项目等也可以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国有资本传统的业务领域,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多重目标。

(五)用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社会,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

当前,一些人不能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实现共同富裕,把实现共同富裕简单地等同于收入再分配;另一方面, 有人用陈旧的理论来裁剪现实, 忽视了在当下的中国讨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客观现实。需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深入推进理论创新,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以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