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革命与全球产业变局

0

魏际刚

新产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全方位、多层次、内涵丰富、持续演进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生物科技等正在突破人类自身局限与资源环境瓶颈,大大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量新的思想、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要素、设施、组织、模式、市场应运而生,不仅对各次产业、资源配置、生产流通、生活消费、工作学习、文化思维等带来重大影响, 还深刻地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 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同时对各国的比较优势、生产流通组织方式、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赋予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以新的内涵。新产业革命叠加日益凸显的地缘政治因素, 进一步推动各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演变。

发达经济体着力推动新产业革命

发达经济体着眼于新增长动力、竞争力与未来发展制高点,对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制造强国、创新强国,产业优势主要集中于高科技、互联网、航天航空、半导体、页岩气、软件、智能化增值服务、创新、可持续人才资源等方面。新产业革命让美国认识到,要赢得未来竞争,必须在人工智能、微电子、生物技术、量子计算、5G、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增材制造和储能技术等领域领先世界。与之相应,美国出台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政策与法案, 不断升级国家战略版本。特别是针对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迅速发展, 美国认为, 必须要赢得对中国的竞争,并采取专门针对的遏制措施。

德国作为工业4.0倡导国, 其工业品以品质优良、技术领先、做工精细在世界享有盛誉,其优势产业涉及钢铁、化工、设备和机械制造、汽车、光学、医学仪器、环保技术、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拥有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德国制造业在追求创新与质量的阶段遭遇到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生产效率、研发速度与生产制造的灵活性成为了其面临的难题。德国充分感受到来自美国高科技领域的高水平竞争压力与亚洲竞争对手的追赶。在新形势下,德国正发挥其作为世界领先制造设备供应商以及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长处,广泛地将物联网和服务应用于制造领域,以实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起到引领作用的目标,通过技术和经济融合占领工程高地。

日本是经济总量排第三的发达经济体,其优势产业包括汽车制造、半导体、高端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动漫产业、电子产业、钢铁制造、新材料产业、军事工业、机械制造、精密光电业、精细化工业、显示设备、乐器产业、游戏产业和旅游业等。日本在以往精益生产、精细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健康、新材料等的发展,对武器、飞机、核能、航天太空、可用于军事的通用零组件制造、网络安全、电力、燃气、通信、上下水道、铁路和石油等核心技术进行全面管理, 采取“知”“育”“守”“用”措施,即掌握核心技术分布,集中资源培育核心技术,防止核心技术流出,推进核心技术商业应用。

韩国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汽车、造船、钢铁、电子电器、石化、通用机械、机器人、电力、铁路、航空航天、轻纺服装、有色金属、网络通信、生物技术、旅游等产业方面有其优势。在新产业革命浪潮下,韩国着力打造未来增长动力产业,提出在尖端技术领域达到全球领先和建设制造强国的愿景,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培育大容量电池、半导体、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稀有金属、白色生物等支柱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强化尖端技术产业竞争力。

新产业革命改变国际分工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产业分工不断调整,不同国家开始根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特定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发达国家重点聚焦于全球价值链高端领域,转而将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环节大规模转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中低技术产业的增长。

新产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使劳动力成本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下降, 发达国家通过大量采用高效、数字化及智能化的技术与装备,不但使生产环节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制造成本降低, 而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工序和流程。随着设计、消费与制造更加密切地结合,发达国家原先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的生产活动有所回流, 传统“ 雁形模式” 所预言的后发国家赶超路径在某些产业领域可能被封堵。

新产业革命对跨国公司和中小微企业的未来角色带来影响。跨国公司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力量,更关注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业务,而将低附加值业务环节外包。中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连接来参与全球研发设计、个性化生产配套、跨境贸易及相关业务,在某些特定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新产业革命给发展中国家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带来挑战。数字化制造将使个性化定制、分散生产成为更有竞争力的选择。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制造数字化实现消费地生产。

新产业革命带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新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制造环节劳动力减少的同时, 也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将增进融合,制造服务化与服务型制造趋势更为明显,服务在整个价值链中将占据更大份额,服务业在全球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

新产业革命会使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并得以发展。基于不同的国情和创新基础,一些国家在重点产业领域和技术研发方面实现了不同方向上的突破。现代生物技术正步入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以基因工程、干细胞、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为标志的现代生物技术体系正在形成。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步入高速成长期,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和深度应用将继续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5G、新一代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发达经济体基于其雄厚的技术基础、领先的人才优势、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成熟的市场机制与法律制度,将有可能率先在下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其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助推其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出于战略考量,发达国家将会更加重视研发和创新,重视新兴产业、前沿科技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新兴经济体一直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与水平,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产业和科技的追赶。由于新产业革命所需的大量新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科技知识大都处于实验室阶段, 因此所有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新兴经济体若能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以更快的速度构筑新技术体系,就能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跃。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新兴经济体依然面临着技术、市场、制度等多方约束。技术层面,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与竞争;市场层面,新技术产业化机制不完善,新产品价格偏高,实际市场启动的容量有限;制度层面, 准入、标准、质量、检测、监管、法律法规等建设也有待完善。

新产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变化

新产业革命是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下产生和发展的, 与以往的产业革命有着很大差异。各类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性竞争与不平衡流动特征,新产品新服务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目标市场。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未来国际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布局新兴经济体的同时,为赢得战略竞争,开始着手构建由其主导的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构建新产业、新技术的国际市场规则。新兴经济体利用新技术推动出口结构升级,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从依附跟随为主逐步转向更多的正面竞争,如果新的经济和贸易秩序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在高技术产业中的贸易摩擦会增多,如在新能源、平台经济、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激烈竞争将引发更多的贸易和知识产权纠纷。

新产业革命推动生产经营组织变革

新产业革命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社会化生产、平台型企业、网络化组织、开放式创新和产业生态等更加流行,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更为紧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更加重要。“ 大规模定制” 和“批量个性化”融合,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方式将更加多元, 产品的竞争优势也来自于灵活、个性、经济的新制造。跨国企业通过全球网络将产品价值链分解到不同地点,产品生产过程由全球范围内多个企业高效、快速合作完成,而企业间以网络方式跨越边界与环境紧密联系。

数字技术将改变传统的产业组织模式,使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作业、控制管理等整个制造系统发生改变。把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快速反应到产品的设计中来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以往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环节在空间上分离开来的传统产业组织模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将以上各价值链环节在时空上集聚的产业组织模式。新工艺为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生产基地更加靠近消费市场,设计人员能够和生产线更紧密地合作,更贴近客户并迅速响应需求。

新产业革命提升知识性生产要素地位

新产业革命的顺利推进, 很大程度上基于知识性生产要素,未来各国在人才、技术、数据、品牌等要素资源的争夺上将更加白热化。

人力资本将成为最重要的创新要素,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低技能的生产工人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专业服务提供者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

新技术的发展和吸收对产业发展方式至关重要,技术的转换会成为全球价值链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将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布局。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随着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其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数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与特殊资产。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无论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繁荣商贸流通,还是宏观调控、解决民生问题、扶贫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数据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着重要的价值。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供需匹配与创新, 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增加透明度,提高企业和公共部分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吸引消费者与增加公众福利等。

品牌将更加成为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甄别、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网络化销售使供求信息成倍增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使其对产品更为挑剔。标准制定、市场规则、知识产权等领域会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面对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和日益增加的市场风险,创新商业模式, 更好地识别产业价值、更高效地创造价值、更迅速地实现价值,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有效规避风险,将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产业革命对中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正处在由大变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同时迎接着全球新产业革命的大潮,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多重因素与趋势的叠加,使中国产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但发挥好这一优势需要构建开放、包容、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是中国抓住发展机遇的优势所在,但需要妥善应对产业分工体系变革带来的影响,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中国人才素质的提升和“科技人口红利”提供了智力基础,但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也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和观念,束缚着创新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面对奔涌而来的新产业革命, 应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 着眼长远、把握机遇、系统部署,以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产业升级,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通过一二十年的奋斗与努力,加快成为现代化产业强国。

作者为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