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传伟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 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随着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技术跃迁引领着经济范式转换、生产要素重置、治理模式变革,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提出到“ 十四五” 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继行政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放广电5G牌照后, 中央支持广电网络行业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政策红利,将为广电网络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 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广电网络行业而言,在传统业务增长普遍承压的情况下,要积极抢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机遇,开拓第二增长点、形成“微笑曲线”,全力打造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努力为建设网络强国、文化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深入领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变革的主旋律, 数字化转型是各行各业正在上演的“生死时速”,正在成为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疫苗”:远程办公、在线协同、制造工厂等在保障生活的同时, 也在持续提升社会的“免疫力”,助力经济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数字化也成为应对不确定性、人口老龄化和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随着“ 文化数字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生态圈加快构建,从而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底座。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抓手。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态势下,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 在文化内容创作、生产、消费等各环节加速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在文化数据、算力资源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上持续聚势赋能,在“线上+线下”共同拓展上不断催生各类文化业态创新,成为我国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
站在“全国一网”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关口,广电网络行业在技术演进和业务发展双驱动下,持续加快战略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步伐。融入数字经济大潮,如何发挥数智全业、新型媒体资源禀赋,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实践,进一步打造为用户增乐、为企业增智、为产业增能、为社会增值的产业发展新图景, 是广电网络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深入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既是广电网络行业主动融入、全面落实国家战略, 以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又是厚植行业竞争新优势、激发产业转型新动能、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前期,广电网络行业以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契机,抢先布局文化数字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有利于广电网络行业构建更加鲜明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争取配套的政策支持。广电网络行业要紧紧把握这个重要契机,将承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资源优势、先发优势,转化成后续的平台优势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大数据平台,在数据产业持续深耕,全力助推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进程,让中华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借助广电5G赋能,努力从原来的文化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乡村大数据等“单点”项目建设, 逐步发力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提供“端到端”场景化应用解决方案,多维度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助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加快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形势和任务
面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 布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重点项目,发挥塑造生态、赋能企业、带动产业的重要作用,成为广电网络行业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在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空间巨大。《意见》明确提出,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战略实施的根基和前提, 其中“国家文化专网”概念是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首次正式提出,成为了行业高频词,是整个《意见》实施的重要“骨架”之一。在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电网络行业是重要的建设实施主体, 工作任务异常艰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全国一网”整合成效, 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设施设备的光纤化、IP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照这一目标要求, 广电网络行业要根据文化专网组网的技术标准,对覆盖全国的有线网络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部署标识解析系统,形成网关物理隔离的文化专网。依托全国八大区域中心建设,在不同区域内加快开展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进而通过各个省域中心实现在全国范围串联覆盖。当前,“东数西算”工程已经正式全面启动,国家级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包括贵州、江西、重庆等在内的多地广电网络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设计,努力构建跨区域大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资源输送通道。随着全行业加快推进云网边端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广电云平台、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以“云、网、端”为基础的资源要素进一步深度整合,新型广电网络总体架构发展方向已基本形成,未来能够充分适配文化数字化建设中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调度和算力服务需求。
在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方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应用前景广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21年末, 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2.46万个。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国家文化专网依托现有的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和广电5G网络而形成,在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方面, 广电网络行业是重要的参与承建主体,国家文化专网接入服务能够为广电网络行业带来千亿级的规模产业发展。当前, 广电网络行业正在加快建设广电5G应用平台与内容集约化平台,依托自建的文化专网, 可以深度对接汇聚各类文化数字化的内容资源,参与支撑各类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与互联网消费平台的有效衔接,不断集成同文化生产适配的各类应用工具和软件,提供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大数据挖掘分析、多网多终端分发等多元化服务。2022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组建上海数据集团, 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交易平台,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普遍认识到,最大的市场是在数据交易市场。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749 亿元, 整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据要素流通正迎来加速期。围绕文化大数据上下游产业链,广电网络行业可以联合第三方机构探索开展各类平台体验场景的项目集成,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持续激活各地文化产权交易,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红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方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未来潜力无限。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全息呈现、全真互联、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应用得到大量普及, 以内容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为动力的文化内容和消费场景迅速崛起,形成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字文化消费加速发展,高度契合新时期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多元化、互动型、沉浸式体验的消费需求, 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创新探索与应用实践。当前,广电网络行业已经形成有线电视和广电5G两大主业,以此为契机, 需要紧密结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 整合发展广电5G放号商用等重点工作,不断丰富视频内容,创新内容呈现方式,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持续巩固电视大屏阵地,积极拓展移动小屏市场。围绕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未来广电网络行业要着力打造“三圈环流”系统:以家庭体验、智能服务为先导的“核心圈”,以社区、街道、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理为驱动的“紧密圈”,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的“协作圈”,不断丰富拓展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的空间和载体。结合广电网络行业承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广电服务平台、应急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可以拓展作为重要的阵地资源,针对少年儿童、中老年人群、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 提供高质量、泛在式的网络消费空间, 解决在传统文化消费中受到身体条件、装备设施条件等制约的问题,推动数字文化消费从“在线”转向“在场”,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全方位创造新的文化体验。
总体来看, 广电网络行业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较为艰巨。首先,文化数字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特征是融合互联,基本要求是安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多方面的协同,需要由政府牵头组建领导小组,出台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等建设任务。其次, 文化数字化的核心技术是3D 数字内容和3D可视化, 即由一维、二维向三维沉浸式体验深化,需要元宇宙、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众多学科与技术渗透。需要组建文化数字化高端智库,培育文化数字化领域重点实验室,重视裸眼3D、VR/AR、全息影像、互动体验等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文化及数字创意产业的应用,围绕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领域持续布局深耕,进一步提高数字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推动文博行业及传统文体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方式由现场展示、数字展示向数字化体验发展升级。最后,文化数字化的目标是文化数字产业化,需要政府推动建立文化数字化产业联盟,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数字化科技创新产业园;组建文化数字化基金,鼓励文化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支持广电网络行业孵化更多的专业子公司加快上市融资,推动文化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奋力打造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广电样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产业规模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全国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网络行业要坚决扛起这一历史使命,努力开创全领域、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奋力打造“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广电样板。
一是打造“数字有线”。
文化数字化不仅要着眼于“数字”,更重要的是在于“化”,应当是一次系统性的谋略、持久性的攻坚、全局性的再造,最终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围绕加速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未来广电网络行业要全面建设“数字有线”,突出以广电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 对有线电视内容生产、传播服务、运营决策全过程进行效率提升与效能重塑,为“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书写现实范本,为开展智慧类业务提供更多平台抓手, 通过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重点发力,逐步打造形成广电网络行业稳定的“第二增长点”。
文化数字化, 是让文化更“活”、更“火”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更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产品让老百姓“百看不厌”“惊喜不断”。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必将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载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不论是对优质数字内容资源、还是对数字内容商业化改造等方面的需求都将大幅提升,前期广电网络行业在文化内容领域的资源积淀及相关的衍生创作,有望在中长期实现价值兑现。特别是对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场景运用, 是加快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的“牛鼻子”,广电网络行业要坚持市场导向、用户视角,挖掘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展深度化业务适配,推出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底座,加大探索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平台建设,打造开放共享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数智赋能”。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中长期目标,就是到2035 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而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正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有力抓手。“时间表”已定,“施工图”已出,广电网络行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科学谋划,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 在融合中共享,尤其是突出数字技术与内容创作的融合创新,吸引更多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群体共建共享、共生共赢。围绕加速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各地广电网络公司要充分运用数智赋能,全力建好国家文化专网,统筹建好中华文化数据库,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广电网络行业具备全国分布式部署数据中心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专业数据中心的设计、建造、运维能力,能够满足各类文化机构对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对于不具备建设专用数据中心的文化机构, 通过研发推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专用产品,集成部署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系统,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快速上线、快速发布能力,一站式满足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计算中心,建立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能够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具体来说, 在云端要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云平台建设,有序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中心平台;在资源端要分批次对省域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数字化采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使用国家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尽快完成基础文化数据向公司云平台的传输;在消费端要逐步对接互联网消费平台和各类文化体验场所,搭建数字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 为文化数字内容提供多网、多终端分发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数据确权、定价、交易、评估、资本化等后续事项。最终实现依托有线电视网建设国家文化专网,进而打造一张与消费互联网并行的文化资源互联网,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关联、重构、呈现,源源不断地输出文化资源数据、文化数字内容,充分连通云端、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效协作,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
三是搭建“数据超市”。
目前,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超过1000亿GB,数据存储容量每2年翻一番,最近3年所产生的数据是人类历史上4万年所有数据的总和,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世界将被海量数据占据。如今,数据如同阳光、空气和水,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万物皆数”的奇迹正在持续演进。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 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部署,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 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广电网络行业要积极配合各地上级主管单位,推动文化主体机构通过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的文化专网、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汇聚、交易平台,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匹配交易、结算支付等服务,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态的数据流通和协同治理。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吸纳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充分发挥在线交易平台优势,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兼具实体企业属性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广电网络行业要综合运用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全社会数智化转型、政府高效能治理、百姓高品质生活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进一步加大文化数字化的产业布局和应用实践。在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集聚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品牌效应,持续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红色基因库党建一体机以及智慧党建云平台等创新产品迭代研发,并与高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文化资源大数据服务技术落地合作,确保研究成果和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围绕数字场馆、数字采集服务,加大与文化场馆对接,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参与数字场馆建设和文物保护数字采集服务,将大数据深度融入红色文化;围绕文化固边、文化润疆等重大战略,整合文化大数据内容资源和广电网络行业现有平台产品,向中西部和边境地区提供文化数字化平台服务;围绕文化旅游,推进景区智慧旅游、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项目承接;围绕文化体育、文化教育,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和展示体验终端建设; 围绕文化交易,推进文化数据的交易和文化IP创作,发展文化数字经济;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广电5G逐步商用,努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文化数字化向农村地区延伸,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将数字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拓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商用化。
四是催生“数字觉醒”。
当前, 通过场景和价值的驱动,技术和市场正在加速裂变和聚变。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再到万物智联,从泛在5G连接到AI演进,再到云网融合、新兴科技等,全域数字化进程正加速开启,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将加速开进。文化数字化产业是一片“蓝海”,但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需要广电网络行业顺势而为,努力催生全行业、全社会的“数字觉醒”,全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完成“一张网、一云架构、互联互通、统一高效、安全可靠、承上启下”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上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中心平台,下接区域中心各省级平台,多维度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进程。
数字化转型首先是人的数字化、思维的数字化,行业上下要以数字化的思维重塑数据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动企业运营决策依据,从传统的营收、利润、用户这三张报表, 延伸拓展到数据第四张报表。各地广电网络公司要依托各类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干部人才队伍的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加快培育一批文化数字化领军人才,孵化一批新型文化企业机构,打造一批专业化子公司和服务团队,广泛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 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文化产业“ 生态圈” , 引领文化数字化产业建设方向。要跳出“有线”看“有线”、跳出行业看未来、跳出网络谋发展, 从传统有线电视用户的“ 居民楼”,走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深入对接各级宣传文化机构,拓展广电网络行业在数据服务、算力服务等方面的利润增长点。要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底座,助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努力打造集文化数据汇聚、文创技术孵化、技术转移应用、文化产业对接、产业链创新及辐射带动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产业试点基地,积极探索数字化文化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有效落地。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广电网络行业作为“党媒政网民屏”,要全力把握时代机遇,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 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引导社会各界、行业上下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共同建设。尤其是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后,更要充分发挥综合传输优势,面向政用、民用、商用和工业用, 创新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准化数据服务,通过各类资源要素汇聚,协同推进各领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本文是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重点资助课题成果)
作者为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Visit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