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政策“组合拳”稳住经济大盘

0

本刊记者 高妍蕊

今年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个别地区情况严峻复杂,加之俄乌冲突导致国际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密集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就如何稳住经济大盘作出重要部署。

如何看待二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当前形势对于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此次出台的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有哪些新特点和侧重点?如何真正使得一揽子措施落地见效?对此,《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解读和探讨。

二季度宏观经济有所下行,预期好转

进入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多项指标明显走低。从4月主要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供给端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还是需求端的出口、消费、投资同比增速均较前值明显放缓。二季度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分析,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各方面指标下行压力较大。受国内疫情反复散点式暴发及封控措施的影响, 国内供应链和物流运输受到较大影响,国内消费需求进一步削弱,居民消费持续下滑,二季度GDP增长率相对一季度有所下降。但随着本轮疫情拐点的到来,预期将有所好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戴慧表示,今年以来,受去年的基数效应影响,经济增速总体有所下滑。4月份受上海等地疫情严重、持续封控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停顿、部分产业供应链中断,对全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冲击。但5月以来,疫情有所缓解,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消费、稳投资的政策,消费、投资、经济增速下滑现象将有所缓解。6月的情况应会更乐观。因此,二季度经济仍将温和增长,GDP增速可能略低于一季度。目前,受外部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疫情防控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年完成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肜新春认为,从1-5月份整体运行数据来看,经济增长走过艰难险阻,景气指标渐趋上升。表现在:一是资本投放力度增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二是货物进出口贸易开始发力。5月份,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1.1%,贸易顺差扩大82.3%。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的情况下,包括外贸数据在内的多项经济数据开始全面回暖,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回归正常轨道。三是制造业PMI回升趋势形成。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明显高于上月2.2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 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四是快递物流复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9.3%,比上月回升6.4个百分点。其中,商务快件指数、农村快件指数、跨境快件指数分别回升5.2个百分点、14.8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

在肜新春看来,中国经济冲过“至暗时刻”是大概率事件。二季度随着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稳定经济的多项措施落地发力,财政政策的强力实施, 因城施策的房地产监管政策落地,以及以汽车为主要抓手的促消费政策落地,加之疫情冲击减弱,经济重回正增长区间较为乐观。这为全年实现5.5% 的经济增长目标打下了基础。

保市场主体是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发点

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背景及二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密集召开会议,就如何稳住经济大盘展开部署。5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其运行在合理区间。525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具体提出六个方面33项措施。如此大力度、大规模的政策“组合拳”出台,为稳定经济形势注入强大力量。

保市场主体是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发点。33条措施里财政方面政策占了7条,大规模留抵退税、社保费缓缴政策出台后,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 也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这次中央出台的6个方面33条的一揽子政策是非常及时的。其中十分紧迫的一个方面是救急,当前企业比较突出的是现金流困难,营收少各项开支大,因此亟需缓解企业的收支矛盾,留抵退税、贷款展期、缓交社保费等一系列举措对于补充企业的现金流具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政策效果,缓解了市场主体财务收支方面的压力,有助于帮助市场主体尽快渡过难关,把握未来的发展机会。

据国家税务总局6 10日数据显示,截至69日,全国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主要包括三部分:累计有1548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两倍;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440亿元, 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新增减税335亿元, “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76亿元,将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 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税164亿元等;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税费4289亿元。

肜新春表示,疫情期间留抵退税以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主要面向批发零售、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其中,有81.4万户困难行业企业享受退税2593亿元,5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较一季度加快6.9个百分点。41日至69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占比94.9%,共计退税7039亿元;中型企业占比4.4%,共计退税3412亿元。政策进一步扩大了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将批发和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企业新纳入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 亿元。

此外,对于困难的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形成一系列“组合拳”。肜新春进一步介绍,从政策方面来看, 出台各类政策举措20余个,包括组合式税收优惠、缓缴养老金等三项社保费、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减免国有物业房租等多个方面。5 9 日, 国务院印发的《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从加大资金支持、缓解融资难回款难、推动降成本扩需求和加强服务保障等4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举措。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人民银行等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相关助企纾困的政策举措。5 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的六方面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总共有1424处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比如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等。

从服务方面来看,5月份在全国开展了以“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为主题的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组织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为中小微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通过“指导、培育、推介”,推动更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从发展角度看,纾困与培优相结合,加快构建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

稳投资促消费是一揽子政策的着力点

“ 这次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是比较全面的,在救急的同时,也包括明显加大应对三重压力的相关政策力度,推出了不少增量型政策措施,效果预计会比较明显。” 张立群表示, 首先是应对需求收缩, 全力扩大内需,而且在如何发挥好政府投资的作用这方面增加了相关的政策安排,包括新增的水利项目,适度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强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等,对比年初确定的基建投资,相关的政策力度显著加强,包括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发行更长期限的建设债,支持重大建设项目融资等。其次针对供给冲击方面, 一揽子政策包括确保能源供应安全,进一步释放先进煤炭产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等。

稳投资促消费是一揽子政策的着力点。在肜新春看来, 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稳定投资,就是要加快实施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中谋划立项的重大和重点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类项目;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下,满足住房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正常融资需求,尽快扭转房地产投资下滑局面。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参与经济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建投资预算已下达3412.8亿元,预算执行进度超过53%。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

“ 要扩大有效投资,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加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基础上, 还应进一步吸引和扩大民间投资。如何判断投资的有效性, 市场的反应是最客观的。”苏剑如是说。

张立群认为,促消费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努力减少疫情对消费特别是线下消费的影响。包括疫情对物流、供应链等行业的影响,确保线上线下的消费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因此,现在对疫情的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是扩大消费或促进消费回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二是保就业、保居民收入的效果,这对于消费的恢复是一个基础性条件。对于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系统性的,包括保市场主体,也包括关于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一些直接的支持措施,如发放消费券等。总之, 应通过多种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者购买能力。

同时,肜新春还表示,阶段性地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预计减征车购税600亿元,可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多地可以通过消费券等方式促进消费增长,刺激消费潜力释放;继续支持消费升级,阶段性提高对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的补贴力度。此外,还要加大对服务消费特别是公共性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健康消费。

保就业保民生是一揽子政策的落脚点

保就业保民生是一揽子政策的落脚点。保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数据显示,今年城镇就业劳动力近1600万人,仅高校毕业生规模就达1076万人。相较往年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在市场需求减少的同时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就业市场承压艰巨。

肜新春表示,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稳岗返还政策,在前期将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的基础上,考虑到部分大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此次将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支持各类参保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二是拓宽一次性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大型企业。同时, 各省根据疫情影响程度和基金结余情况,还可扩大到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三是新增激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扩岗政策。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向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在张立群看来,保就业最重要的是保市场主体,当前有1.58亿个左右的市场主体,是就业的基本盘。第一,要把就业形势稳住,最重要的是让绝大多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能够保持生机和活力,要为市场主体创造较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加大扩内需的政策力度并尽快见效,是当前最重要的。第二,要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保供稳价工作还应进一步做细做实,确保企业经营有较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第三,在疫情防控和稳增长的关系方面,要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避免停产和断链。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让就业和民生得到切实保障。

针对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肜新春进一步建议:一是由于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制造业领域就业。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将成为显见的就业方式。政府应在政策层面提供社会保障和职业伤害保障,这将为灵活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利好。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目前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多招青年人,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可以给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推动高校开办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和技能培训,着眼就业的市场导向。高校的学科设置要关注经济结构变化趋势,加快优化学科体系。四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的重要作用。平台经济的新场景和新应用,也让就业形式开始呈现多样灵活的特征,惠及行业也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 比如,快递、货运、网约车、外卖配送、家政服务、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等在内数以万计、种类丰富的就业岗位。

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一直是保民生的重点工作。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受阻,市场主体还面临较大困难,加之国际通胀高企,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如何确保价格基本平稳运行? 

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稳定在2.1%, PPI同比回落至6.4%。“尽管我国存在结构性的大宗商品的涨价压力,但相比当前面临比较大通胀压力的欧洲和美国,我国整体通胀压力明显可控。” 肜新春说道。

他认为,总体上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包括:粮食生产实现“多年连增”,库存充裕;生猪产能处于较好水平,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 供给能力充足。此外,各地经过抗疫取得了不少管理经验, 应急保供稳物价能力增强。当然,为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应从供给、流通、预期等方面全方位施策,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一是扩大国内供给;二是畅通物流通道; 三是扩大煤炭长协合同签订范围;四是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五是稳定预期。

在苏剑看来,疫情对国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均造成了较大的挑战。在上半年的抗疫、保供工作中,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畅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稳定的供应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张立群认为,保供稳价一是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稳增长的关系,尽量避免疫情对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进行。二是处理好供应链安全与减污降碳的关系。当前对于能耗以及污染排放的控制有约束性指标和考核指标, 不应仅仅为了能耗指标对于钢铁、水泥、煤矿、有色金属、石化产品等行业进行限产,导致供给紧张和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必须有全局思想,必须通盘考虑,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此外, 因疫情影响, 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程度加重,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明确要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进行兜底。目前中央财政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将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肜新春介绍, 财政部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保障。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民生补助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资金下达和监控同步,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 确保资金精准用于基本民生。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