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货币的普通和神奇

0

陈彩虹,高级经济师,长期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出版有《现代货币论丛》《钱说——货币金融学漫话》《经济学的视界》《世界大转折》等10多部著作、文集。

太平洋卡罗莱群岛中的雅普岛,那里的石头货币令人着迷, 又令人困惑(参阅:《货币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18期)。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成为货币,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会有许多种答案。或者说,找不到统一的答案。

从语言学分析的角度讲,石头货币,可以分解为“石头”和“货币”两种东西。“石头”所指向的, 是由碳酸钙等元素组成的硬邦邦的大自然产物;“货币”则是人类头脑里创造出来的概念。也就是说, “石头”所指之物,有自己天然的物质属性,有具体的存在形态,看得见,摸得着;“货币”则属于人类社会生活催生出来的抽象存在,有明确的社会属性,但它没有自己独立的外在形式,需要借助某种有形的物品承接这种属性并展现出来。当“石头”和“货币”合而为一时,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自然属性的石头,被人们赋予了货币的社会属性”。换言之,石头货币,就是石头自然属性和货币社会属性的结合或叠加。

语言学分析提供给了我们认知“石头货币”几个重要的启示,并衍生出诸多一般性的货币问题。

第一,石头就是石头,只有当石头被赋予了货币的社会属性之后才能够成为“货币”。这一点表明,如果哪天雅普岛“石头货币” 的社会属性被剥离,石头就回归大自然了,仅仅只是石头,而不再是货币。事实上,在雅普岛的历史中,就有过外来的控制者“取消” 石头货币社会属性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石头货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完全不同——前者是天赐的,后者是人为的。既然“石头货币”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分离开来,其他的货币形态,如“黄金货币”等也一定可以分离开来。而且,只要这些货币形态中货币的社会属性分离出去了,石头、黄金或其他承接物,也就都不再是货币了。

第二,货币的社会属性可以由石头来承接和展现,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的物品来承接和展现。这一点表明,货币的形态,会有无限多种可能的承接者和展现者,石头仅仅是其中之一。人类社会货币的发展史证明了这一推论的真实可靠性。从古至今,货币的形态千姿百样, 人们只需参观一下世界各地的钱币博物馆,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用来做过货币的物品是无以数计的, 以至于许多学者不得不运用某些框架,归列为了几个大的货币形态种类,如自然物货币(如石头、贝壳等)、金属铸造币(如中国秦朝的半两钱、汉代五铢钱等)、纸本币(中国宋代交子、现代印制纸币等)、电子或数字货币等。既然货币的社会属性,可以由石头类自然物承接和展现,也可以由纸本类人造物承担和展现,由于人造物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不会受“自然”所限,货币形态的最后存在,一定会走向人造物。这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几近完全的证实。我们眼前的货币形态,不是完全人造的,就是人工进行了加工的。

第三,石头货币可以在雅普岛使用,“ 贝壳货币” 或许可以在卡罗莱群岛使用,那么,一定存在“XX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这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逻辑上看,石头货币走不出雅普岛, 因为走出小岛进入到更大的社会,这些石头就不再具有货币的社会属性,人们必定会选择新的物品作为更大范围内使用的货币。如此推论,直到选择出某种物品构成“XX货币”,能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承接和展现货币的社会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这个“XX货币”就是金本位制度下的“黄金货币”。黄金一度成为国际经济交往和一般财富贮藏的唯一价值物为整个世界所接受。直到今天,各国的中央银行仍然储备黄金;并在相当多的国际商贸、投资等活动中,黄金还在作为货币使用,表明“黄金货币”仍然承接了相当程度上世界货币的属性。这里的潜台词是,如果世界范围内终极的“XX货币”不是“黄金货币”,那会是什么呢? 

第四,当石头和货币结合成为“石头货币”时,一定是石头的自然属性,能够承接和展现货币的社会属性。例如,石头的形状、重量、耐久性等,就可以承接并展现货币的标价、支付和价值存储等的社会性功能。水就不能作为货币,因为水的自然属性,无法和货币的社会属性相配,无法承接和展现货币的社会属性。那么, 其他的货币, 如“ 贝壳货币”、“黄金货币”等,也一定有这样自然属性和货币社会属性的关系。事实上,贝壳和黄金,都用来进行过标价、支付和价值贮藏的,它们在历史上就是货币。由此而来,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形态的自然物货币,即石头、贝壳和黄金等,它们的自然属性是不同的,但承担和展现的货币社会属性似乎一样, 是不是所有的自然物货币,都能完全一样地承担和展现货币的社会属性,还是不同的自然物存在承接和展现方面的某些差异?一是如果货币为人造物,如当今的国家法定纸币,就物的形态来看, 只是一张标有货币名称、单位和价值数量的纸张,它承接和展现了货币的全部社会属性,还是仅仅为一部分属性? 

由石头货币得到的启示,特别是衍生出来的问题,恰恰是货币理论迄今为止仍然在讨论和研究的基础课题。上面所谈到的四个方面, 涉及“货币本质”“货币本质和外在形态”“货币形态的统一”以及“自然物货币和人造物货币的异同”等重大问题。由于石头货币历史的鲜活,特别是由于石头货币的可观察性,不仅可以较轻松地理解这种货币的内在规定性,更是有助于理解现代货币的复杂性。当人们在眼花缭乱的货币问题、货币现象乃至于货币悖论面前束手无策时,看看石头货币,用这硬朗、冷静的自然物,透视货币的迷茫,或许会有令人惊讶的“柳暗花明”时刻到来。

对于货币的认知,一个大体的“范式”,是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功能和货币的形态三个方面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参阅:《货币认知的“三件套”》,《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19-20期合刊)。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货币的不同形态和货币本质之间的关系,其中又以“自然物货币”和“人造物货币”是不是完全无差别地承接和展现了货币的属性,为重中之重。通俗地说,雅普岛的石头货币和美国的美元纸币,除了外在形态不同,从内在的规定来讲,它们是不是完全一样,承接和展现了货币的全部社会属性?还是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地方,并非是本质上的同一种东西,尽管都叫“货币”? 如果它们有差别,哪种承接和展现货币的社会属性更全面些? 

从历史和现实生活来看,石头类的“自然物货币”是货币社会属性完全的承接者和展现者, 雅普岛上居民用石头标明其它物品或服务的价格,抬来抬去完成商品买卖的支付或清偿债务,并将石头作为货币的价值内容保存下来,石头的物质形态就是货币的全部存在;纸币类的“人造物货币” 情况大为不同,在纸的形式上,标明有货币的名称、单位和价值数量,但纸的形式自身的物质形态是可以忽略的,美元纸币要么“可兑换黄金”(曾经如此),要么可以购买美国的商品或服务(现在如此),说明这种纸的货币形态, 作为计量的单位和数量记录,只是部分承接了货币的标价和货币的支付等职能,并不能够承接货币的价值保存职能,即如果美元没有黄金或美国商品劳务为支撑, 美元就是废纸一张,可见美元纸币只能说是货币社会属性的部分承接者和展现者。

这种“自然物货币”和“人造物货币”的差别认知,非常关键。理论上概括而言,前者是,货币的属性只要一个自然物就可以全部表达;后者则是,货币的属性需要一个系统,包括表现在外的名称、单位和价值数量的记录纸本,以及支撑这些记录内容的实际价值体(或黄金、或商品和劳务等)等,合在一起来表达。大量的货币难题,都可以由此展开去寻找某种合理的“解”。可见,石头货币的确是普通的,它的躯体不过是一块石头; 然而,石头货币又是神奇的,它有种特别的内在力量,能够承接和展现货币的全部属性,因而可以博古通今地透视人类货币历史,解读现代货币的某些奥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