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贵州省施秉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后,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有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确保顺利实现从“两不愁三保障”过渡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中共施秉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袁迎凯介绍,施秉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综合改革,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施秉县地处黔东南州西北部,山奇水秀、人文厚重。该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山水为根、用文化铸魂,把秀美风光、民族文化、康体养生等旅游要素融入旅游,着力推进云台山杉木河联合创建5A景区,着力打造集夜游、夜漂、夜宿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着力推出一批独具特色民宿,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静心养心最佳目的地,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进阶版乡村振兴。
据介绍,施秉县经过多年连续奋战,全县累计减贫8890户38204人,5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4.98%下降至0。2019年4月,贵州省政府正式宣布施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8月,高质量通过脱贫攻坚全面普查国家验收。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该县健全责任体系,消除返贫风险,巩固脱贫质量,为接续乡村振兴新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聚焦组织保障,扎实健全责任体系。施秉县制定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成立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在此基础上持续压实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坚决防止脱贫摘帽后干部松劲懈怠,保持脱贫攻坚政策和支持力度连续性。并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66个、第一书记66名和驻村干部153名,在保持原有干部结对帮扶关系不变的基础上,选强配强村级班子,持续提供组织保障。
聚焦重点人群,扎实消除返贫风险。该县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制定印发了《施秉县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施秉县关于进一步完善返贫监测行业部门预警工作和调度机制通知》等系列文件。截至目前,共核实防贫预警线索8期1737条,监测对象共692户2948人,通过采取引导社会力量帮扶等预防性措施和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综合性社会保障等干预性措施,对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进行针对性帮扶。
聚焦“3+1”政策落实,扎实巩固脱贫质量。第一,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在户户通安全饮用水的基础上,完成435处20人以上饮水安全工程消毒设备安装、需要保护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安装,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第二,全面落实教育帮扶政策。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全县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同时,按照“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原则,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913万元,惠及学生15035人次。第三,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三重医疗保障”,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全面执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第四,全面改善住房保障条件。持续巩固7249户农村危房改造、722户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成果,实现33446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评(鉴)定全覆盖,全部达到住房安全保障标准。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促进高质量发展
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施秉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今年以来,全县大力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抓实中药材、生猪、魔芋三大主导产业。积极争取并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6543万元,实施项目39个,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1.4万亩,魔芋1.5万亩,生猪存栏8.82万头、出栏3.39万头,不断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更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做到生态宜居。施秉县狠抓乡村规划和村庄保护,制定印发了《施秉县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方案》等系列文件,集中人、财、物等优势资源重点抓好2个州级、8个县级示范点创建。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补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并继续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为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该县组织县、乡、村三级宣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选树和推荐工作,整体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文化、科技、卫生、法制“四下乡”,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深入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等文化惠民工程。
扎实推进乡村和谐稳定,确保治理有效。施秉县按照“一好双强”标准稳妥推进“一肩挑”,并同步优化分工,完善运行机制。严格把关村级后备力量人选资格,继续采取“四定”(定向选优、定人帮带、定期培训、定岗锻炼)工作法落实“一对一”培育。深化抓党建促脱贫“四带模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强化治理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力争达到生活富裕。该县持续用好农村改革这个法宝,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继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探索丰富“三变”改革多种实现形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广泛参与,更多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企业合作成为农村产业革命主力军。在此基础上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和模式,提高集体经济经营水平和资产价值;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动乡镇“四权”改革、乡镇闲置资产盘活改革、特色小镇建设改革等举措,不断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
在袁迎凯看来,施秉的风景无处不在,一山一水都充盈着灵气,一景一物都记忆着乡愁,一砖一瓦都透露着风情,一风一俗都充满了神秘。“这里是一块充满生机的投资热土、兴业福地,更是一片远离尘世喧嚣的神秘净土,是一个静谧凉爽的天然氧吧,是生态旅游、探险、避暑的绝佳胜地。我们期待着各界朋友共赴施秉山水之约、畅享浪漫之旅,到施秉投资兴业、旅游度假,见证新时代施秉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成员:张玉雷 司马义 耿瑞蝶 马丽
执笔:耿瑞蝶
Visit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