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素有“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之美誉,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过去八年,该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县干群勠力同心拔穷根,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2020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全面普查。全县2.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1.0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黄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共黄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满英表示,黄平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期,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黄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满英
立体脱贫攻坚体系助黄平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据杨满英介绍,黄平县面积1668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8.9%。这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且兰古国都,有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且兰文化”,有红军长征四过黄平的“红色文化”,有旧州二战机场的“抗战文化”,有与林则徐、郭沫若等众多历史名人有着不解之缘的“名人文化”,有苗族和亻革家人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
在脱贫攻坚期间,黄平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杨满英说,脱贫攻坚期间,全县始终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11个乡镇战区脱贫攻坚前线作战部、142个村级脱贫攻坚指挥所、1119个村级网格。形成了以指挥部主“谋”、各战区主“战”、业务专班主“干”、巡回督导主“督”的立体脱贫攻坚体系,为黄平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同时,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短期能脱贫、中期能巩固、长期能致富”思想,以“一菜、二药、三养、四强、五优”为思路大力发展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县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扶贫项目利益联结贫困户100%覆盖。
在此基础上,把稳就业作为完成“六稳”“六保”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落实“八个一批”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全面落实“改圈、改厕、改厨”工程。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指挥,统筹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各安置点“社区公约”全部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就业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等职能机构全部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全面完善,围绕群众增收。
黄平县按照“1511”的工作思路,围绕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目标,全面落实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于2019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减贫摘帽第三方评估,实现了全县减贫摘帽工作,2020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全面普查,撕掉绝对贫困标签,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黄平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主动谋划项目,大力发展肉牛、生猪、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加快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以人才振兴作为支撑,大力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振兴作为灵魂,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态振兴作为引领,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以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作为抓手,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党的工作辐射力和影响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黄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五年过渡期,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推进我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以特色田园乡村示范试点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研究起草了《黄平县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州镇学坝村和重安镇清水江村为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谷陇镇山坪村、旧州镇草芦坪村、平溪镇大寨村、野洞河镇野洞河村、浪洞镇管桐村、上塘镇白岩村、一碗水乡印地坝村、翁坪乡永望村、纸房乡金河村9个村为县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截止目前,州级示范试点村“一方案、两规划”已通过州级评审,县级示范村“一方案、两规划”已初步完成。
三是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在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继续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加大防贫返贫监测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继续深入落实“八个一批”就业岗位开发计划,促进充分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是进一步落实帮扶要求。在确保高质量、打赢收官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持续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确保脱贫攻坚成效不断巩固提升。继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后续维护等方面,着力在解决脱贫群众长效发展问题上下更大功夫。
五是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工作全过程,切实加强对扶贫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让扶贫项目、资金持续发挥作用。继续加强督促指导,对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进行全覆盖式督导检查,对问题反映强烈的领域强化跟进督查,并严肃追责问责。
“黄平蕴含无数美景,蕴育无限活力,蕴藏无限商机,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黄平作客,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在黄平大开放大发展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杨满英说。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成员:张玉雷 司马义 耿瑞蝶 马丽
执笔:耿瑞蝶
Visit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