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海洋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
  • 数据隐私成为数字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云计算的普及正在改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
  •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数据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育和娱乐带来沉浸式体验。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以“四力”应对变局,促经济稳步回升

    以“四力”应对变局,促经济稳步回升

    0

     

    杨良敏

    在经历几十年来罕见的下滑后,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中国经济终于“由负转正”,让市场舒了一口气。而在我们创造“新奇迹”的同时,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并适时进行策略调整,努力激发市场活力,畅通双循环,尤其是着力构建内循环体系,重振疫后经济,促其稳步回升向好。

    疫情是今年最大的变量。它不仅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福祉带来直接危害,而且对世界经济运行、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其威力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从经济上看,上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一例外都出现负增长。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当前疫情“震中”的美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字和死亡数字增长仍在不断创新高,经济数据也呈现几十年以来最糟糕的状况:二季度同比下降9.6%,环比年化下降32.9%,上半年实际下降4.6%。作为欧洲的火车头、制造业强国的德国,二季度同比萎缩11.7%,上半年同比下降6.7%。而作为世界经济的最大引擎,中国经济表现还算不错,在一季度大幅下滑6.8%的基础上,二季度迅速实现3.2%的正增长,上半年同比下降1.6%,好于预期。在极端严峻形势下,我们在短时间内扭转了局面,这一奇迹般的成果,归功于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性胜利,同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控经验,即便在北京等地区出现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也能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动态清零。在此过程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平衡有序,最大限度地把之前的损失抢回来。这一努力收到了成效,最新统计数据就是最好的注脚,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强了信心。

    但也要看到,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且随着各国重启经济而出现了新的反弹趋势,后续影响尚难估计。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已经显现,而对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可能更为深刻。对此,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做出的反应需要格外关注,尤其是在疫情蔓延严重叠加国内选情焦灼的情况下,其政治影响的“溢出效应”可能会对国际安全局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当前我们面对的最大外部变量,需要审慎评估,策略应对,争取把复苏向好的势头延续下去。

    一是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外部情况已然发生巨大变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要认清自身所处方位,始终清醒认识当前的最大任务和未来的梦想与愿景所在,不惧困难、不怕风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执行每个时间节点、每个重要阶段的历史任务,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即便有曲折、有干扰乃至破坏,也要坚决克服和排除,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与此同时,在应对疫情的“战场”上,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经受了考验,赋予我们蓄积经验与自信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看到自身进步对各种外部挑衅的免疫力在增强,但也不能盲目自负。只要不自乱阵脚,保持定力妥善处理分歧挑战,不犯颠覆性错误,就没有人可以阻挡我们追梦的脚步。

    二是始终保持对局势的清醒认识和应变力。变化是世界的常态,提高应变能力是稳健驾驭全局的关键。疫情的应对,改变了人们许多盲目认知,也对世界局势带来诸多变化。在变局中,有重大挑战也有战略机遇。对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危机并分类管控危机,尽力使之不滑出“红线圈”;同时,对战略机遇做出新评估,在中长期战略框架内解析其新内涵,并尽力使之转化为助力长期目标实现的新优势,同时尽量延长“有效期”。这是提高应变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是充分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疫情的冲击给市场主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生存危机萦绕在前。这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应对外部变局,保护和激发1亿多户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当务之急。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这些市场主体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所说,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对此,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激励企业家不断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全方位激发市场活力。

    四是打通双循环,更加重视内循环体系的构建,充分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疫情改变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外需增长动力不济,就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同时,把内需扩大的动力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当前情况下,外需的提振受海外疫情控制进程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能够主动争取的是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上下足功夫,打通堵点、消除痛点,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在就业、产业和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下,立足创新,把短板补齐、长板拉长,利用好我们超大规模市场、产业链完整和数字领域领先的优势和潜力,期待韧性十足的中国经济在年终收官时有个更漂亮的成绩单。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