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娟
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正在温暖世界。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中国经济的大海里, 汹涌的波涛终将化为行稳致远的动力。
《中国发展报告2024》日前在北京出版发行。报告指出,总需求潜力与长期发展进程中积累的重要优势相结合,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没有变。城镇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推动形成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总需求潜力仍然较大。从供给看,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规模经济、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要素条件持续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一系列重要优势,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得以不断巩固升级。
翻开这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全景式年度发展报告,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历程,看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发展重大问题的若干研究成果,还可以从中读懂中国发展的动能与韧性。
发展的动能与韧性来自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跃上一个大台阶。报告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系统梳理、提炼和总结了2023年中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重要发展成果。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城乡融合均取得积极进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步伐加快,环境污染治理、低碳发展和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开放成为必由之路,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双向投资平稳发展,“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发展的动能与韧性来自长期积累形成的比较优势。当前,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报告显示, 中国在这两大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无限。在新能源方面,报告认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本上源于中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长期积累形成的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要素禀赋结构深刻改变、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结合,有力支撑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方面,报告提出,中国在需求潜力、供给能力和智能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和强大潜能,比如人工智能消费潜力巨大,产业应用场景广阔;科技基础较完备,技术跟进能力强;智能基础设施领先,经济智能化升级具备良好条件;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可以发挥对全社会算力、数据、人才等关键要素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动员与统筹协调能力。
发展的动能与韧性来自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发展未来产业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报告认为,目前未来产业尚处于技术突破关键期或商业化探索导入期,是未来5—10年内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或较强战略性影响的新产业形态。未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未来材料、低碳能源、生命健康、未来空间等7大重点发展领域,以及这些领域内的一些新技术和新业态值得关注。报告初步估算,2030年中国未来产业7大重点领域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约10万亿元。
中国发展前景光明,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和挑战,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破浪前行。
Visit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