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情的持续应对,远程工作已成为新常态。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来源和营养价值。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提出新要求。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逆风起势,何以为基

    逆风起势,何以为基

    0

    杨良敏

    世界经济的脆弱复苏不断遭遇新挑战,其进程是否会被打断,甚至陷入新一轮全球性衰退正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

    今年以来,对世界经济的前景,权威机构都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年初起就三次下调201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3.7%调降到3.5%、3.3%和3.2%。世界银行更为悲观,由年初的2.9%调降到2.6%。他们警告全球经济面临重大下行风险,易受到贸易紧张局势和金融动荡影响,甚至明确提及美国贸易政策和英国“无协议脱欧”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世界经济动荡的根源主要来自美国,这与美国经济地位尤其是美元地位有关。10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于美国次贷危机,然后向全世界传导,其影响至今未消,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脆弱。如今,人们不仅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悲观,甚至开始讨论全面衰退的可能性,这仍然是基于美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发生新的重要变化。

    从政策来看,特朗普就任总统以后,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在全球挑起贸易争端,并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对方让步,实现其“美国优先”的理念。一年多以来,美国已经与欧盟、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展开贸易争端谈判,各方多数选择屈服,但目前存在反复的可能,比如欧盟正重新考虑对美进行关税报复。而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可谓最大规模的“碰撞”,双方谈谈打打,在美方不断失信中,贸易争端持续升级,不但涉及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加征税率在不断提高,美方甚至通过打压华为公司,由贸易战到技术战,近期又无端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试图挑起金融战。这一争端影响最大,国际社会普遍充满担忧。市场也十分敏感,一有坏消息传出,美国股市便应声大跌,并向外传染,世界股市一片惨状。

    从经济形势来说,特朗普总统一直坚称美国经济“非常强劲”。但是,最近出现了新情况。一是非农数据低于预期。非农数据是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此番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悲观情绪。二是美国债券市场出现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收益“倒挂”。这种反常情况,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被视为债券市场发出最强烈的衰退预警信号。受此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三大股指暴跌,市场担忧情绪持续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人士对债券市场“倒挂”现象作出不同解读,有的认为不必大惊小怪,美国经济依然强劲,但是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长期国债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避险投资,“倒挂”现象的出现则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不乐观,预期和信心出现波动。从已有的实证研究看,过去40多年这种“倒挂”出现过6次,其中有5次“灵验”,衰退随之发生。

    对此,我们应当警惕。世界经济确实在放缓,而全球性衰退是否会到来,需要密切跟踪。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单个贸易战的冲击。关键是,我们要未雨绸缪,积极储备政策工具,随时祭出以平复波动,化危为机。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世界上仍属“健康派”、“火车头”。世界银行报告对此充满信心,将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6.2%不变,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应对外部挑战及其他“逆风”。

    逆风起势,以稳为要。保持稳定状态,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做好自己的事情,发展好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近期一系列重大举措正是前瞻性布局、战略性安排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积极与美国谈判接触,同时根据对方动作相机反制,既表明诚意又不突破底线原则积极开展斗争,努力争取好结果。在对美商品加征关税的同时,对其他国家可替代商品进行减税,保持国内市场的正常供应,实现双赢,从而减少贸易战对供应链的冲击。

    其次,聚焦国内办好着眼长远的大事。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先手棋”。一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发,战略意图明显。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创造了发展奇迹,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最具创新能力的领先企业,如华为、腾讯、大疆等。新时代,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被寄予厚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示范,同时坚持创新引领,走在前列,占据产业链高端,成为抵御风险、迎接挑战的坚强堡垒,开创未来发展新局面。

    二是持续扩大开放。世界潮流不可逆转,但逆流时有干扰,中国不为所惑。中国在开放中融入世界并充分受益,未来将继续扩大开放。这既是价值取向,也是胸襟和胆识的体现。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是对逆流的又一个回击,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政策宣誓。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在重点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使命。

    三是积极发掘内需潜力,围绕促进消费开展工作,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和“放管服”改革,疏通堵点、稳业增收、改善环境、形成合力,这既是当前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紧急要务,也是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