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聚焦十九大指引下的中国经济——“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8”综述

0

本刊记者 车海刚 杨良敏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工作的重要坐标。1 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8”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官、产、研等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十九大指引下的中国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致开幕辞并作主旨演讲。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受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主持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等到会发言。

主要矛盾事关全局,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我国经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李伟在主旨演讲中说,这是我国自1981年以来第一次正式调整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充分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理解这个新矛盾,关键是理解“不平衡、不充分”。

他认为,“不平衡”讲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问题,主要指比例关系不合理、包容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制约生产率的全面提升。“不平衡”主要表现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主要经济体最高,超过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英国,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比较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距自2006年以来逐步缩小,但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城乡发展不平衡,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1倍。收入分配不平衡,2017年基尼系数还在0.4677,仍处在较高水平,而且,近年来又有扩大的兆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人民群众仍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大气、水、土壤污染挑战十分严峻。

“不充分”说的是总量和水平问题,主要指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距离。“不充分”具体也有许多方面表现: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准入还存在限制,行政性垄断、所有制歧视时有发生;效率发挥不充分,资本投资效率逐年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43%左右;潜力释放不充分,我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4%,欧盟国家的25%,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有效供给不充分,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而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能力跟不上;动力转换不充分,创新驱动增长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制度创新不充分,有利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制度环境还未全面形成。

“主要矛盾事关全局,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我国经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如何解决好主要矛盾展开。”李伟强调。

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五方面关系、推动五个变革、实现四个转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李伟表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最鲜明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规律所决定的。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李伟说,这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回答,需要着力处理好供给和需求、投入与产出、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国内和国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总体看,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的供给, 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实现高质量的需求,要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体系升级;实现高质量的配置,要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的投入产出,要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高质量的收入分配,要加快形成更为合理的初次分配和更为公平的再分配;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循环,要着力缓解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突出失衡,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运行。

刘世锦认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判断,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涵义一致。他说, 过去7年间,中国经济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这无法用任何一种周期理论解释,而要由平台转换来解释,平台重于周期,理解新平台很重要。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符合规律,势在必行, 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房地产等终端需求和重要工业品出现历史需求峰值, 人口和劳动力的总量与结构发生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边界临近。

“做实、做优而非人为做高中国经济,对于下一步发展十分重要。”刘世锦认为,应当通过降风险、挤泡沫、增动能、稳效益,提高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中,降风险是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部分企业过高杠杆率; 挤泡沫是挤掉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增动能是增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能;稳效益是推进各个行业形成正常盈利能力。

他还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 需要新的坐标系和政绩观。不再搞GDP挂帅,而是更多重视就业、质量效益、风险防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此需要探索可行的指标体系。还应与时俱进地重塑、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竞争机制,从GDP 优先到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于这样几方面内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营商发展环境的竞争;培育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资源,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性城市的竞争;吸引中高级生产要素,形成合理分工结构的竞争;“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的城市发展模式竞争;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包容性、稳定性内在一致的社会治理方式竞争。

张纲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在这三大变革当中,质量变革具有目标性、导向性作用。“围绕着质量变革,中国正在展开一场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变革。”

对于如何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张纲表示,一是推动以增强质量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念变革, 二是推动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为追求的发展目标变革,三是推动以优化质量制度为基础的治理体系变革,四是推动以质量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升级路径变革,五是推动以“大质量”为取向的管理模式变革。

余斌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谈了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他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从速度型效益转向质量型效益,从而保障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基本稳定;要从行业之间转向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再配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要从以工业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向以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为主,提高服务业领域的效率和竞争能力。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就农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发表了观点。他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提质和增效。“提质”包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两层含义; “增效”同样有两层含义,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农业提质方面,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二要切实加强执法监督,把安全管出来;三要实行品牌化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四要强化现代要素的集成运用, 让产业强起来。在农业增效方面,一要向降低生产成本要效益;二要向适度规模经营要效益;三要向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四要向拓展农业功能要效益。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寅权结合吉林的实际,提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几条路径,诸如: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动能;充分发挥科研、矿产、旅游、农业等各种资源优势,培育新的产业等。

2017年,我国经济结束六年连续下滑,呈现宏观趋稳、微观向好的积极局面,结构发生积极转变,增长动力稳步转换,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李伟据此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已初步具备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具体体现在:经济增速由降到稳的态势更加巩固,增长从投资驱动为主转向消费驱动为主, 风险从不断聚集转向逐步释放,就业由数量压力转向质量压力,世界经济从复苏乏力转向普遍复苏。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目标、也是过程,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与构建高效的经济体制相辅相成

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看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他说,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任务是多方面的,其中在经济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基础和支撑。同时,这也是一个过程,需要长期不懈地艰苦奋斗。

他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基本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在生产力一侧,要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在生产关系一侧,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是释放人的活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需要抓住三个关键少数(即领导干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调动一个绝大多数(即社会上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创新者)。构建高效率的经济体制,则要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醒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应当加快前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轻松能够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能只喊口号而需要脚踏实地,不能只画蓝图而需要实施。

她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营造现代化的商务环境,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尽快弥补制度供给的短板,尤其是要通过政府改革, 转变行政思维方式和管理流程。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孟光认为,进入新时代,我国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尤其是进行系统创新,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产业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必须持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进而引领潮流。

为此,他建议,要重视基础研究进行技术应用开发,结合产业化应用进行创新研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关注前沿性、颠覆性、引领性技术创新,这需要企业进行长期持续投入, 尊重创新的发展规律。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沃特玛重视基础研究, 在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建创新联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

玖富集团总裁杨晓军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之一是普惠经济, 信息科技可以促进普惠经济发展,但是如果把控不好,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可能会加剧垄断,走向它的反面。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改革和开放作为缺一不可的两翼,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王受文、隆国强等在发言中认为,必须以纪念这一重要事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及一系列制度变革,着力创造更好的国内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进一步扩大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开放,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贸易强国;通过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进自由投资和贸易,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大更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关于对外贸易,王受文表示, 去年以来我国外贸回稳向好,增长超出预期,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贸的内生增长动力增强,新动能加快形成。但是,我国外贸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全球产业布局面临调整,新的价值链还没有形成,使得全球产业布局的步伐较慢;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某些经济体出现逆全球化思潮;我国的传统竞争优势弱化,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转移, 或者产业虽未转移,但是新增订单在转移。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要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外贸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关于利用外资,王受文表示, 中国吸引外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但从规模上看,我们吸引外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应当高度关注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外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更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带来市场,带来高素质人才,带来创业的经验,带来我们进入国际价值链、生产链、创新链的入门证。”他强调,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更应肯定和重视外资的“引技”“引智”作用。

王受文还谈及中国参与多边和区域合作的情况。他说,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两个主要领域, 一个是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个是区域贸易安排,包括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这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我们在多边和区域合作两个方面都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隆国强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加快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他说,要高度重视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提升产业竞争力是适应中国比较优势变化的内在要求,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隆国强认为,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牢牢抓住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一是用新技术革命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把握好新技术革命,争取实现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换道超车”。三是用新技术革命增强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始终是要靠自身干出来的。”隆国强强调,必须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着力营造“两个环境”——在国内,营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 在国际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商业环境。其中,应特别关注中美间的经贸关系。他提醒,要防范出现外部冲击与内部风险叠加震荡的局面。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强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他认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 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高品质产品;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他介绍了福建省通过建设“三个福建”(陆上福建、海上福建、海外福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思路。

创新引领发展势头看好,中国表现令人期待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进入密集突破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涌现,创新活动异常活跃, 创新资本深度融合,出现很多新兴产业,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型。”科技部调研室巡视员胥和平说,世界经济处在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增长动力出现衰竭,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增长动力还没有形成势头,而中国的表现令人期待。

他表示,中国正从以往的跟随式、模仿式创新,走向今天的前沿性、探索性创新。对于创新型经济发展,中国构建了宏大而完整的政策架构,从中央的顶层设计,到各行业各领域的一系列推进政策,再到创新主体的普遍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型经济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形成强大的发展动能。尽管困难很多、差距很大, 但成长态势非常好,中国或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里的一道亮丽光彩。特别是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引领未来的关键行业,世界普遍看好中国。建议中国企业把握这种发展态势,构造未来发展战略。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主任于川信则希望企业家们不要错过军民融合这片“蓝海”。他预计,未来510年,在这个领域将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诞生。

于川信说,十八大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典型的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快速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

但他也指出,军民融合还要解决好三大难点问题: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科技产出比例偏低,产业核心技术、源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硬骨头”尚未取得根本突破,创新政策和体制还不健全。三是科技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结构亟待优化,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能改变领域国际格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人才缺乏。

北京高博智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克红说,作为企业在发展实践中体会到,科技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造的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在全球调动资源,国际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是重要手段。

2018年经济运行有望延续 “多稳”局面,但也要注意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展望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呈现何种走势?李伟认为,我国经济有条件继续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一是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二是消费贡献有望继续提升,三是出口增长总体平稳。综合判断,2018年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效益稳的“多稳”局面,实现十九大之后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但与此同时, 也要注意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有序排除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为高质量发展积累更多有利条件。

刘世锦认为,2017年经济增长初步触底,开始进入中速稳定增长的“新平台”,触底之后不会大幅反弹,不会出现大的V型或U型反转,更不会重回高增长轨道。他分析,2018年上半年总需求可能出现季节性回升,如果去杠杆、防风险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难以为继,下半年将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出口、存货、生产性投资可能有不同程度回升,形成对冲。

“中国经济逐步进入终端需求趋稳,存货、生产性投资等成为波动主因,即大L型下边加小W型波动的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动能转换、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的增长阶段。”刘世锦说。

尹中卿的看法与刘世锦类似, 他表示,中国经济在L型底部不是平缓的,而是在触底过程中呈现W 型波动,这种波动在短期内既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压力,也不具备明显走高的条件,要谨慎看待2018年经济运行。

尹中卿称,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五个苗头性变化,经过2017年的努力,五个变化中有三个已经调转了势头,没有成为趋势性变化,但仍存在其他困难和问题;还有两个苗头性变化继续处在演进当中,需要高度警惕。具体而言,这五个苗头性变化:一是2016年出现了粮食生产连续12 年增长之后的第一次减产,2017 年粮食恢复增产,但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没有改变;二是民间投资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这一趋势在2017年并未改变;三是在流动性连续20年急剧增长的条件下,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在2016年出现了剪刀差,2017 年这一趋势仍未扭转,使2018年面临着控制宏观杠杆率的艰巨任务;四是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国内利用外资少于对外直接投资, 2017年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更趋理性;五是在经济增速连续7年下行的同时, 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第一次低于GDP增长,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恢复到高于GDP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2018年各项工作应该更好地落实十九大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要求,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准确地分析研判国内外形势,不断创新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 更多采取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尹中卿说。

“国研智库论坛”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由其直属机构中国发展出版社发起并主办的一个高层次交流平台。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先后举办了四次年会、四次新年论坛,以及多次专题论坛, 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美誉度。每年年初举办的国研智库新年论坛,主要聚焦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取向,成为人们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次新年论坛由国研智库(国研文化传媒)和《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承办。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中国发展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副总编辑车海刚,国研智库总经理、《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副社长张诗雨分别主持了三个单元的主题讨论。论坛得到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北京高博智融科技有限公司、华润怡宝饮料(中国) 有限公司、广汽丰田( 中国)汽车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各级各类智库、企业和媒体代表共约 300 人参加论坛。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