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数字健康应用在健康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成为医疗服务的新趋势。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学习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零售业格局。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
  •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刺激计划。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成为医疗服务的新趋势。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对美国税改的初步分析与对策建议

    对美国税改的初步分析与对策建议

    0

    霍建国

    最近美国税改案在国会参众两院获得通过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种评论蜂拥而至,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其到底影响几何,我们应如何看待,在此谈点粗浅想法。

    对美国税改的基本评论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签署发布了一系列的行政指令与文件,可以说,其在竞选期间的大多数主张都已基本有了交待。但实际情况是, 至今一条也没有落实,有的需要转成法律,有的在操作中遇到问题, 无法落实。所以,此次税改法案能够在国会得以通过,对特朗普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成就,他自己也认为是一项重大的胜利。从这一点看还是符合美国国情的。

    目前关于美国税改效果的评论较多,众说不一。美国国内基本上持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整个税改增加了财政负担,考虑到美国外债总量已经上升到近20万亿美元水平, 再继续增加的话,美国担心将来可能难以承受。其实这一观点担心的是税改的红利没有那么大,难以抵消减税所产生的赤字,共和党内部个别议员也持有这一观点。另一种质疑是针对税改的公平性问题。税改的结果显示1%的富人受益最大, 底层社会虽也受益,但相比之下富人受益更大,这种观点认为税改没有体现缓解收入差距的理念,留下了潜在的社会矛盾。税改方案要想100%公平和令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从有效的角度分析,尽管存在不公平,但只要是普遍受益的方案就是可行的。所以从目前判断,美国税改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还是有的。

    真正的问题是减税之后怎么消化新产生的约1万多亿美元赤字,美国的如意算盘包括:一是通过鼓励制造业回流,或者通过减税激活制造业以扩大税基。但现实情况是, 美国制造业的比例仅占国民经济的10%,贡献度微乎其微。二是个税减低后,有利于刺激民间消费,通过民间消费的扩大支撑经济增长, 以扩大税基,估计可产生一半的效果。此外,通过刺激资本回流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海外的高额利润。据报道,美国前30 家大公司在国外约有2万多亿的利润规模,是比较可观的一笔财富。但这一领域的波动,涉及整个国际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流动,恐怕要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与抵制。

    总体来看,以上这几方面的如意算盘都是要打折的,不可能100% 实现,就像奥巴马过去实行的鼓励制造业回归、振兴制造业也没见什么明显效果一样。仔细观察,美国经济今年增长已十分令人满意,前三季度已达到2.5%的水平,估计全年不会低于这一水平。但现在美国就业的上升并没有明显带动消费的上升,特别是通胀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美国消费的拉动作用并不能在短期内奏效,就算个税减了之后可能会带动消费从而弥补一部分赤字,这方面的作用也显然是有限的。

    关于制造业的回流问题,制造业的布局与调整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长期竞争的结果,即使有调整的迹象,也是需要时间的。此外, 公司的投资决策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不完全由税差来决定,企业会有更多考虑,如资源配置、产销地距离、生产环境及当地的工人素质等等,企业不会因为有14%的税率优惠就迁回美国国内,特别是在华的美资企业短期内还看不到撤离的迹象。

    另外,降税对资本的回流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资本的流动更多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所以,减税案的成功与否还要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配合程度。我们看到,在美联储加息前两年,美元指数基本处于100左右的高位。而年初美联储连续两个季度加息之后, 美元指数却出现了回落,最低落到了92,现在仍在9495徘徊。很显然,美国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并不希望美元处于高位,而是乐见其处于低位,以此才能平衡进出口,并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如果美元指数过高,肯定是出口困难、进口增加。在目前的美元价格之下,美国贸易赤字10月份已超过400亿美元,今年全年贸易逆差可能会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这对美国经济还是有压力的。

    总体来看,美国减税会有一定效果,但关键要在一年后才可见效,就算特朗普想在今年圣诞节送给美国人一个“大礼物”,也只不过是只“梦中的火鸡”,至少要到明年圣诞节才会见到端倪。难怪美国人对减税并不兴奋,明白人都知道真正见效至少要23年之后。

    在美国历史上,里根执政期间的减税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当时除了减税之外,还同时推出星球大战计划,那个配套计划让美国完成了IT产业的创新,实现了IT产业的突破、互联网的普及,后者才是真正支撑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而今天的美国能否在制造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如果减税能使利润回流,给美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新增投资的聚焦点能够集中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有可能真的能够让美国经济再次实现增长。但是却解决不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根本问题。就像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也是有帮助的,但是并未解决什么根本问题。量化宽松之后又进入加息、缩表,仍未取得很好的成效。这些政策效果有多少值得我们跟踪研究?包括奥巴马时期倡导的的制造业回归、创新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单项政策出台的同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比较好的宏观政策是要通过两三个政策的组合、配套,来弥补负面因素。

    国际上对这次美国税改的看法,首先是认为美国对全球经济持不负责任的态度,由于其大幅度降税很可能导致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很多国家有可能被迫跟随减税。最近欧洲五大国家就对美国的减税政策提出了质疑,认为美国的减税方案破坏了现有的国际税收体系,并将对跨国公司的异地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分析,我们应更理性地看待美国的减税法案。刚开始会有点紧张,很多人都吃惊地认为,那么难的事美国都干成了,而且降税幅度如此大。现在冷静下来看,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其操作起来会有一个过程,甚至有的效果可能还难以到位,其间还可能会出现新的变数。总之,它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关于我国的应对措施

    对于我国来讲,任何应对举措都不如把自己的事干好。刚刚闭幕的十九大已对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从理念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有自信, 保持政策定力是关键。我们要继续按照稳中有进的总基调,推动现有各项政策的落实。过去五年,我们的经济工作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要坚持做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工作,坚决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通过“放管服”发挥体制机制活力,减轻企业的社会成本,切实做到关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而言,要着力解决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全面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的有关政策要求。同时,要抓紧落实全面构建开放新格局的有关工作, 构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防范和应对外来冲击和挑战的根本之策。努力做好以下工作,将使我们在发展和竞争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一是要稳定外贸出口,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全面落实支持扩大外贸出口的有关政策。明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活跃,我们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通过加快发展新的贸易方式和新的贸易模式,努力扩大出口,在扩大出口中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逐步实现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继续发挥好出口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二是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稳妥地扩大利用外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涉及五个方面:“一带一路”、贸易强国建设、扩大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内容, 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就中国现有的经济状况,如果能够把营商环境改善了,通过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基本不需要降税就可以抵消掉这次美国降税的影响。

    三是要努力开创高水平开放的新局面,加快中高端制造业的开放。实现在高端制造业合资合作的新局面,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而且可以助力中国经济增长。下一步要加快及深化自贸区建设,切实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为加快高水平开放探索新的路径和发展模式,全面带动并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四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关系到我们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和表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我们必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防范工作,要注意研究持续推进的力度,力争率先打造出一批成功的示范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主体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保持“一带一路”的持久蓬勃发展, 展示中国魅力和影响力。

    总之,保持政策定力,按照我们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已经明确的新举措,认认真真办好我们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应对,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最积极的应对,加快构建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就是最主动的应对。

    作者系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