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样一个强国目标,既是振奋人心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作为智库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更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深刻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意义
作为智库人,首先要深入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十九大精神,要充分地认识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意义,特别是要深刻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战略意义。智库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特别是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对于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战略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提出,是引领全国奋勇前进的蓝图和方向。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往前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有目标引领。人类历史上,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走在人类文明前沿的。近代以后,由于闭关锁国,我们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从近代史以来,几代知识人都在探究救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体制优势。我曾接触过不少国际友人,在很多国家,执政党忙于当前的短期事务。很多国际友人表示,他们对中国的长期规划很羡慕。如今,中国更加可以做长达三十年的远景设计。这正是我国重要的体制优势,我们应珍惜它。有了这个目标,就给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这个目标,就有利于我们克服那些小富即安、盲目乐观、浮躁懈怠的负面心态。
第二,新的目标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
中共八大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十九大重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要更加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都有日益增长的新要求。这种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作为引领,有利于推动我国未来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新的目标是国家长远发展的科学谋划,具有坚实的实现基础。
一个好的目标,既要鼓舞人心,又要切实可行。为什么说是切实可行的?制定这个目标是经过深入研究的,是党中央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总结了大国兴盛的规律,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分步走的安排也是合理的。无论是从机遇还是能力的角度来讲,新的目标都是切实可行的。
实现这个强国目标,从外部环境看,我们处在仍然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流,特别是全人类都面临着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这对我国实现强国目标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回顾历史,每一个后起国家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抓住了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可以与人类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媲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完全有可能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从能力角度来看,我们也完全具备实现新目标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化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世界各国现在都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各国人才、高端制造,都在加速向我国汇聚。因此,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新目标。特别要指出的是,过去五年,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我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围绕十九大重要题目贡献智慧
作为智库人,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围绕十九大所列出的重要题目开展政策研究,贡献智慧。
十九大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对新时代的提出、对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对新的历史征程提出的新目标等,列出了很多重大题目。这些题目都是智库人需要深入研究的。深入研究好这些题目,智库才能够起到为科学决策提供咨询的作用。
需要研究的题目有很多,不同的智库有着不同的优势,围绕这一目标,各智库应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课题加以深入研究。
举例说,比如在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干部体制改革方面就有很多重要题目需要智库去研究。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推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更好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使之成为全党自觉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的征程需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这其中,调动党政干部、企业家以及社会专业人士这三类关键群体的积极性尤其重要。而这三类关键群体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党政干部的积极性。毛主席曾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的目标已经确立了,大家现在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这就要求全党特别是广大党政干部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一方面,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各级干部,振奋精神;另一方面,要进行深入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不断深化干部体制改革,为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提供一个充分发挥才干的更大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党员干部愿意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解除不必要的后顾之忧。这其中,特别是改革,有很多问题需要智库人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说,十九大为智库同仁们给出了很多重大题目。下一步,智库人要围绕这些题目,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贡献我们的智慧。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作为智库人,要落实十九大的要求,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批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党的多个重要文件都将其作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也再次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要出高水平的成果,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人才,要能够汇聚有荣誉感、责任感、奉献精神的专家,为国家出谋划策。人才怎么来?怎么用?这就需要深化智库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真正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引得进、用得好、出得去”的机制,时刻按照中央要求,围绕最前沿的政策课题开展研究。
过去几年,我国的智库建设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就。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期待相比,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大目标的期待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此,智库人要从自己的智库建设扎扎实实做起,真正能够在体制机制方面、管理方面不断提升,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把一大批有着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的英才汇集在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出谋划策,履行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贡献出我们的智慧。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本文是作者11月25日在国研智库论坛·2017年会上的主旨发言,本刊记者张倪整理,刊发前经作者本人审阅
Visits: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