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远程医疗的普及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增加,数据安全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格局。
  • 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新挑战。
  • 气候变化问题促使全球采取更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 社交媒体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电子竞技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体育的面貌。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远程办公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思考。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电子竞技的崛起为体育娱乐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 培育发展新动能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培育发展新动能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0

     

    汪 杰 马晓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经济形势面临“三个转变”,即增量扩能向优化调整存量转变,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效率型经济增长转变,决定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在于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政府需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发展新产业,开拓新空间,形成新模式,为新动能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容与意义

    当我国的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时,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动力开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的增长动力就在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全面深化改革能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用改革的方法来消除供给侧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从而增强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政策调整,不同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不同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它强调的是改革。

    2015年和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和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央的这些决定,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在产业、调控、财税、资本等领域开展战略性新部署,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出发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它为我们提供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的新视角。而回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相关先行经验,对照中国经济的现状,可以更清晰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内在逻辑和推进领域,加深理解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从形成新动能的角度,建议从以下角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努力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即通过简政放权、深化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公正的宏观政策环境,让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为新动能的产生要素营造合适的环境土壤。

    二是围绕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通过技术革命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战略,加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传统行业和领域的普及应用。从顶层设计上为技术革命作出制度性安排,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市场化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注重尖端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方式,推出一批重大科技战略工程和项目。

    三是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供给侧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国企生产经营中来,通过内外部联动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推动战略方向转型。对于国企中的“僵尸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发挥好破产法的作用,让其按照市场规律出清。

    四是当前推进的“三去一降一补”。其核心是产能过剩问题,而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供给结构老化导致的供需不匹配,进而产生资源配置扭曲和低效。这就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新动能。我国经济风险的根源来自于过剩,包括产能与资本的过剩。因此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避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头重脚轻”。在供给侧,让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重新再造,推动“两高一剩”等落后过剩行业与产能的加速退出,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动能的关系

    从字面理解,“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的各个方面。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这些战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产业流动到有高需求的新兴产业去。

    美、英等国的供给学派思维实践,尽管能为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但无论在内涵上还是路径上都会有很大不同。因为无论哪种经济思维,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所以我们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汲取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作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诠释。

    在新的形势下,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对“新供给”作了明确的定义:新供给是指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管理模式等新财富形态,形成了新商业价值,创造了新需求,形成了新市场的供给。新财富形态、新商业价值,新需求,新市场是支撑新供给形成新动能的基本要素。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就是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是由新常态“三个转变”的特点决定的,即增量扩能向优化调整存量转变,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效率型经济增长转变。“三个转变”的过程不会自主发生,需要有外力撬动转变的支点。这个“外力”,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语境下,就是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新动能的形成。改革的主体是政府,为此,需要政府坚持市场化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新动能”是相对于“旧动能”的概念。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四大动力为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改革开放后,依靠劳动和资金成本低的优势,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这两个动力。但在新常态下,这两个动力对于推动经济再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新动能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有五大新动能:

    (一)“双创”驱动行业发展

    在2014年9月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并多次强调了新动能的重要性。

    “双创”理论是基于对“新常态”的深刻认识,中国目前传统的动能大大减弱,必须有新的动能使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大众创业、草根创新、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是发展新动能的必要的措施,能有效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二)“互联网+”驱动产业创新

    2015年,“互联网+”正式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互联网兴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作为巨大的风口,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

    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巨头,通过建立广泛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极大颠覆了我们对传统行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百度云、微信、淘宝、天猫等产品,缩短了沟通距离,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给软硬件、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移动支付等行业提出了全新的革命思维,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以小米、奇虎360、京东为代表的中坚力量,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为互联网用户解决手机定制、上网安全、购物便捷等最基础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用户的体验、确保用户的安全、节省用户的时间等,践行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精神。滴滴出行、摩拜单车、ofo单车等“创新、共享、绿色”的出行模式的兴起,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业盈利模式,引导着科技发展的方向,也给汽车、自行车等传统制造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动力和就业岗位。

    这一轮新型“互联网+”浪潮,正改变着全世界人类的固有生活方式,也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的火车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显示,腾讯控股成为2016年市值最大的中国公司,市值高达16081亿元一举超越工商银行(2016年15718亿元,2015年16323亿元),对比2015年的12015亿元,增速高达33.85%。阿里巴巴2016年的市值也达到15200亿元,远超2015年的13075亿元,整个互联网科技公司上榜企业超过60家,市值超过10万亿元,加上未上市的蚂蚁金服、小米科技、滴滴出行等互联网“独角兽”2016年底估值5000亿美元(折合约3.5万亿元),预计整个“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占到2016年GDP74.4万亿元的20%,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动能来源。

    (三)“中国制造2025”战略孕育成为新动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2015年5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制造2025”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这已是该议题连续第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着重强调。

    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制造强国战略十年的行动纲领指引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变革交融对接的时代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从技术维度的单一创新转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集成创新,并正在孕育成为新的经济动能。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他产业。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尖端技术研发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先进轨道交通的广泛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医疗器械等战略性行业向高端迈进,标志着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016年12月,国资委设立国协、国同、国创、国新4支产业引导基金,分别由航天科技、招商局集团、中国国新和国家开发银行所属的国开金融牵头设立,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器,基金总规模达4300亿元,标志着国家在力推央企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孵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力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军民产业融合两大战略,创造新时代新背景下的新动能。

    (四)“内需”扩大提高内生动力

    我国目前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与高质量城镇化,将带来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投资是马车,而内需是“牛”车,内需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经济需要有国内需求作坚实支撑,避免单纯依靠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万亿元,增长8.1%。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相较于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助推中国经济增长成功实现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转向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同时,消费结构调整态势明显,健康、旅游、娱乐等服务型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五)“特色小镇”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城乡一体化包括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特色小镇建设等,是当下新动能的源泉。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的样板试验田,被视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创新动能转换问题的“钥匙”,而近年来PPP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力军。培育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统筹城乡结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实现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更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

    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模式,建立了一种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在供给侧端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与资金渠道的多元化,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充分化解社会资本过剩问题,引导社会资本重新由“虚”入“实”。截至2016年年底,进入发改委和财政部平台库项目PPP中国累计规模达到13.5万亿元,吸引社会资本落地投资超过1万亿元,成为拉动城乡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的有效引擎。

    继续发力供给侧,不断增强并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然而从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走势看,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新动能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中,将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目前新动能在加快成长,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也在继续增加。要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需要继续从供给侧发力,不断增强并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淘汰过剩产能,培育供给增量,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降低供给效率,使得供给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升级提高的消费需求。新动能是培育增量的重要环节,因而对于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需要有“三新”的全局战略观:即发展新的产业,开拓新的空间,形成新的模式;同时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的成长和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在消费供给方面,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重视“新消费”需求,推动基因工程、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壮大,促进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强化消费端供给。在科技供给方面,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广泛应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强化科技新动能的源头供给。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单位:北京博睿达鑫投资有限公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