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绍华
2016年,我国内贸流通领域总体运行较为平稳,消费品供应充足,价格稳中微升,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6%,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内贸流通产业来看,“互联网+”对内贸流通领域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不仅对传统流通企业产生巨大冲击,推动其运用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而且涌现出各种新型流通业态和消费模式,包括线上线下融合、个性化、定制化消费等,创新流通方式,重构传统流通模式,使内贸流通业向现代化、信息化提升。
内贸流通领域发展状况
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3.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较上年放缓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较上年亦有所放缓。总体上与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但11、12月份连续反弹,后市波动上扬,显示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步显现,“三去一降一补”在内贸流通领域取得进展,企业积极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消费市场总量稳步扩大。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整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现小幅波动,全年同比上涨2.0%,较上年扩大0.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对CPI的传导效应已初步显现。自2016年11月份开始,PPI与CPI出现“剪刀差”,并呈现逐渐扩大态势,这是2011年9月份以来,PPI首次超过CPI。未来PPI对CPI的传导压力将继续扩大,CPI有可能突破3%。
(一)内贸流通领域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消费增速差距减小,着力挖掘农村消费成为重点。从城乡消费发展来看,2016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814亿元,同比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03亿元,同比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城镇,二者差距超过1个百分点以上,但自2016年以来,这一差距不断收窄,目前已缩小到0.3个百分点。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鼓励大型流通企业“渠道下沉”,加强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以下地区进行布局,促进农村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继续上升。2016年网上零售额为51556亿元,较上年增长26.2%,同比下降7.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同比下跌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继续上升,达到12.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9612亿元,增长51.4%,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远高于实物商品销售增速,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城市试点的稳步推进、电商下乡深入拓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支付场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生活”已渗透到居民消费的所有场景,大大提高了消费便利度。
三是服务和体验类消费需求上升,品质化、升级类商品成为热点。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消费由温饱型进入发展型阶段,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服务消费需求快速增加,文化和娱乐等体验类消费规模不断提高,服务消费占比提高。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16年国内旅游达到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进入升级阶段,对个性化、智能化商品需求不断提升。据商务部重点监测5000家零售企业数据,2016年超高清4K电视销量同比增长37%,4G手机增长18.5%;汽车类商品市场持续火爆,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四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对未来经济发展较为乐观。2016年消费者信心指数呈先低后高、波动上升态势,上半年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下半年持续上升,12月份虽略有下降,但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在经济中基础性作用的政策引导下,消费市场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消费者消费意愿提升,对宏观经济发展、收入预期、就业状况等都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二)主要流通产业运行情况
1.实体零售业增速放缓,面临严峻考验
2016年商品零售额为296518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同期扩大0.3个百分点,表明大型实体零售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仍然面临严峻考验。一是受网络零售、跨境消费对实体零售企业销售形成挤压,导致销售额增速逐年下滑,目前专业店销售额增速在5%以下,百货店为2%左右,超市、购物中心相对较好,增速达到7%左右。二是受新增劳动力人口下降、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据联商网数据,全国122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仅为2.4%。三是电商资本强势介入对实体零售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大举进入实体零售企业,为电商企业与实体零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带来发展契机,但是二者在发展战略、营销方案以及客户关系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性,而且大型电商企业在议价过程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因此对实体零售企业的未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
2.餐饮业收入稳步提升,企业面临结构调整
2016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略有下降,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9213亿元,同比增长6.0%,增幅较上年扩大0.1个百分点,但从总的占比来看,限下大众餐饮仍占主导地位。虽然餐饮总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整体产业仍处于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由“物美价廉”向“物有所值”转变,由“满足温饱”向“个性定制”转变,因此对餐饮企业转型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风险投资机构普遍青睐个性化、且性价较高的单品餐饮品牌,为餐饮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3.批发业表现整体稳中向好,各专业市场运行平稳
2016年,我国批发业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主要批发专业市场景气指数走势各有不同。具体来看,义乌小商品景气指数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春夏、秋冬换季时节,指数明显上扬,随后保持平稳走势。柯桥纺织品景气指数呈现“前稳后高“态势,主要受内需市场扩大,外需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市场销量迎来小高峰,带动景气指数环比上升。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景气指数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尤其是在开学季、毕业季以及以“双11”“双12”等电商节日期间,景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攀升。永康五金交易市场景气指数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影响,呈现出巨幅振荡趋势,随着原材料市场回暖,后势将持续上涨。
农产品方面,寿光蔬菜市场月价格综合指数全年呈现波动走势。年初受恶劣天气及各地蔬菜市场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价格指数迅速攀升,随着天气好转逐渐下跌,进入秋冬季节,由于节日期间蔬菜需求较大以及冬季气候原因,蔬菜价格上涨较快。
4.物流业整体发展形势向好,市场活跃度较高
2016年物流景气指数低开高走,震荡攀升,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民生物流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40%,行业运行效率不断提升,运行成本增速持续回落,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总体上,2016年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趋稳提质。随着生产建设旺季的到来,以及稳增长、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物流业运行将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物流景气指数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景气区间。
快递业方面,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2016年快递业务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业务量达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业务收入3974.4亿元,同比增长43.5%。从国内各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1.1%、10.7%和8.2%,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9%、11.9%和7.2%,东部地区在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还比较明显。未来随着互联网应用向西部地区普及,快递企业进一步渠道下沉,加之农村电商双向发展,这种结构性问题将得到缓解。
2017年内贸流通发展展望
1.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2011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6年同比名义增长仍达到10.4%,尤其是年底11、12月持续升高,进入2017年以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0.5%。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并且上年三季度以来工业产品及工业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扬,PPI对CPI的传导效应显现,预计2017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到10.6%左右,全年增速仍将维持在10%以上。
2.政策利好助力流通产业,内贸流通领域全面进入整合提升阶段
2016年,尤其是下半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扶持内贸流通业发展,包括《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关于开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的意见》和《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文件,大力支持实体零售发展,进一步规范电商运营,促进消费增长;同时还出台《十三五内贸流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对内贸流通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供指导。随着上述政策措施陆续落地,2017年内贸流通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
一是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进入“深水区”,实体零售业通过不断调整发展方式逐渐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逐步向线上拓展,电商企业在高速发展之后也着手向线下实体店延伸,O2O成为线上、线下企业发展的共识,但是传统实体零售企业与电商如何实现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包括经营方式、营销手段、分销渠道等,2017年线上线下融合将通过实践不断衍生出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实现突破和创新。
二是餐饮业面临深度转型。近年来,餐饮业通过向大众餐饮转型和积极介入互联网平台,逐渐走出低谷,但由于房租、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困难,2016年4月以来餐饮收入增速放缓,餐饮企业面临进一步转型,通过优化整合供应链内容,完善生产过程和高效率的程序化管理,实现价值再造,提供价值增值服务,打造性价比高又能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的用餐场所,获得竞争优势,“外婆家”是其中典型代表,通过流程重塑,将一部分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实现年营业额增长率达到30-40%,为餐饮企业转型提供了借鉴样本。
三是流通方式创新,引领新型消费模式发展。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培育零售企业在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引领链上不同企业资源按需整合,打通上下游供应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商业智能向消费智能转化,实现定制化生产,提升服务性消费、个性化消费的供给能力,实现流通方式重构,进而提高零售企业的供给水平。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升级引导经济平稳增长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进入升级阶段,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供给结构调整滞后,消费品质量、款式、性价比等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导致消费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医疗、养老、健康等服务类消费品供给严重不足,供给质量良莠不齐,抑制了消费意愿。因此,2017年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要素、结构、产品和区域四个角度入手,推动产品生产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重点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从技术创新、环境营造、资本市场支持等多个层面打造创新主体,为传统企业技术改进提供支持,重点培育服务消费品市场和新兴消费市场,推动流通方式和经营模式创新,提高供给水平和供给能力,满足消费需求;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新型管理模式,降低体制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创新监管政策和监管方式,优化市场环境,加大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新兴消费市场、创造安全消费环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