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

0

 

本刊记者 张 倪

16

近期,我国在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
继春节前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之后,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法定数字货币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央行数字货币正渐行渐近。

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有什么区别?

说到数字货币,人们会想到微信、支付宝、网上银行个人账户上的余额。但事实上这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数字货币就是数字化的货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和流通属性。数字货币本身就是钱,是财富的表现形式,可以换成钞票,但并不是钞票的电子记账形式。

而微信、支付宝等是电子支付方式的两种途径,只是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方式,其本质上只是对现金的电子化过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

“打个比方来说,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的关系,好比汽车与公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吴庆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这样阐释该两者的关系,“汽车需要在公路上运行,数字货币同样依赖于一个庞大而相互连通的支付体系。微信、支付宝是支付体系的一部分,好比是一段公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进一步解释了数字货币的定义与范畴。赵鹞指出,数字货币包括私人数字货币(private money)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两个分支。而微信、支付宝等则属于电子支付概念下的第三方支付。故而两者没有可比性。“如果要类比,应将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进行区分。”赵鹞表示,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记录,电子货币的交易全部是法定货币。但数字货币的交易却不一定都是法定货币。“截至目前,还没有法定货币是运用数字货币的形式进行交易的。”

而作为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产物,最早的数字货币应当属已有近9年历史的比特币了。赵鹞认为,比特币属于数字货币中的private money分支下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案例。但由于价格波动过大、适用范围有限以及安全性层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决定了比特币无法成为一种理想的主流货币。

发行数字货币仅仅是为了代替纸币?

如今,大众早已习惯了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央行为什么还要发行数字货币呢?

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相应的时代必须要有相应的货币形式来匹配。开发数字货币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与过去的金本位制和现有的纸币本位制一样。其次,开发数字货币顺应当前国际发展趋势。如今,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异常关注新货币形式的开发。对我国而言,理应抓住此机遇,努力在数字货币开发领域走向世界前端。此外,中国已有充足条件进行数字货币的开发。我国已有约7.3亿网民,第三方支付和网银体系的发展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开发数字货币领域我们已经具备了非常充足的条件,通过对数字货币的开发,我们可以较早地对其展开探讨,以确保能够在此领域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以及规则、标准的话语权。”

对于开发数字货币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们重点概括了六个方面:

从国内角度看,今后国家可通过数字货币更精确地控制货币供给和流通,从而优化货币政策的执行。

从国际角度看,中国希望能借此在全球范围内,在数字货币领域占有一定地位。人民币的地位在全球范围来看仍然较弱,当前人民币的全球交易使用量排名仅第六。“未来,如果我国能够在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监管等领域的技术层面抢占第一,那么我们将在全球货币数字化大潮中拥有不容忽视的发言权。”中国民生银行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表示,不仅如此,数字货币的开发也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从社会角度看,数字货币的普及将有力地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将整体提升金融市场的覆盖度,使社会各阶层更容易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

从监管角度看,基于区块链技术运作的数字货币,将通过该技术使监管层更加便捷地追踪发行和资金流向,从而减少洗钱、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更加便于监管和调控,有力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与透明度。“数字货币有着非对称加密的方法,而非对称加密中的时间戳技术,会使得货币在账户实名制的条件下,对交易进行全程跟踪。所以,未来一旦非对称加密的方法用于法定货币的发行、交易、管理、流通和回收,无疑将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提供极大的帮助。”赵鹞说。

从央行角度看,基于数字交易的成本非常低,因此可大大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货币的流通效率。赵鹞坦言,现有的纸币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纸币的印制、流通、管理、回收的成本过高,而这种成本主要体现为铸币税,每印制一张100元纸币,铸币税高达2%。“而数字货币的成本非常低,对于降低金融领域的交易成本有极大的好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进一步强调,“开发数字货币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角度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数字货币将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了解客户以及洗钱犯罪等的成本,同时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创新环境。

为何选择票据市场作为第一个试点应用场景?

在专家看来,央行之所以率先选择票据市场作为我国数字货币的第一个试点应用场景,最主要是基于票据市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而且区块链技术目前商用规模并不大。赵鹞指出,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在P2P对等网络下存有一定安全隐患。而票据市场相对封闭,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是仅限于银行与大型商业企业使用的融资工具。因此,不会对零售支付市场产生影响,且风险可控。

王文强调,央行首选票据市场作为试点,不仅有现实需要,更有实现的技术支撑。“数字货币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安全系数较高的区块链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每一笔钱都可以追溯,每一次交易行为都可以溯源。那么,票据作为一个集交易、支付、清算、信用等诸多金融属性于一身的非标金融资产,市场规模大、参与方众多、业务复杂,自然成为了是区块链的一个极佳应用场景。”

此外,区块链技术刚好满足票据市场的低频交易。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导致其无法进行高频发的交易,更无法如微信、支付宝一样,满足人们日常的小额支付。数据显示,如今微信红包交易频率已达20万笔/秒,而比特币的交易频率仅为7笔/秒。“但票据本身就是一种低频交易,区块链恰好可以满足这种低频的要求。”吴庆说。

最后,将区块链用于票据交易,能有效解决票据市场的固有问题,如票据伪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唯一性和不可撤销性,可使其有效避免票据伪造等犯罪。”吴庆表示。

数字货币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

诚然,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形势发展,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权,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而不仅仅是为了取代纸币现金流通。

尽管如此,专家们指出,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区块链规模应用于数字货币的可行性仍有待验证。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数字货币不大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纸币,二者将并存流通。诚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所预测的,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兼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介绍,目前中国的数字货币在设计时的初步考虑是: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还会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以实现实物现金与数字货币的并存。

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的专家们看来,数字货币在未来发展流通过程中将会面临安全、技术、法律三个层面的风险:

在安全层面,王文与赵鹞同时强调,由于数字货币以纯数字化形式存储,以身份信息代码和私钥作为确定所有权归属的重要依据,并主要以信息传输方式实现所有权转移的特征,使得数字货币比传统货币面临更为严峻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一旦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还可能导致个人丧失对数字货币本身的控制,进而侵犯其财产权益。

在技术层面,吴庆指出,由于区块链技术占用资源较多,无论是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都恐难应付当前的交易规模,使得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高于纸币。如果继续将区块链应用于数字货币,未来应拓展和提升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业务处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能力,以使整个交易数据更加安全可靠。

在法律层面,宗良表示,目前已有的相关法律都是基于现有的货币体系而制定,数字货币在理念上与现有货币存在差异,故今后必须要通过相关法律的修订,来保证该应用的实施。

赵鹞还强调,一个国家要发行数字货币,前提必须是要保证自身政治、经济、社会已经具有区块链的多中心化特征。“货币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其不可能领先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而产生。只有在这种土壤之上,才能够使用区块链的理念来发行数字货币。否则将出现南橘北枳的结果。”

数字货币发展前景如何?

对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未来发展前景究竟如何,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移动支付场景越来越多,世界各国都在研发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因此我们应积极拥抱无现金化时代。”王文认为,从货币发展趋势来看,货币本身所表现的具体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货币越来越向一种符号的方向去发展,货币本身不一定非得要有价值。“货币由实物货币逐渐向信用货币转型。这是数字货币未来能够实现应用的关键。”

郭田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指出,货币市场的演变和进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现有的货币体系以及其技术支撑和运行逻辑,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对监管、效率、便捷、网络化交易等需求。数字货币实际上是货币形态从实物、纸质,再到数字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就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其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可期。

宗良对于数字货币的前景则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尽管数字货币未来前景可期,但不要寄希望于在短期内就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突破。而要在认真研究试点的过程中逐步取得突破。在试点进程中,可以将某些领域的成果率先进行推广和展开,待成熟之后再全面推广。

赵鹞对宗良的观点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区块链技术仅仅是数字货币可选择的实现技术之一,未来是否应用于数字货币目前仍未可知,取决于区块链技术今后在网络安全、业务处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数字货币在未来的10年至20年间的发展前景将比较明朗与迅速。尤其在针对其现有支付系统的改进方面将有巨大提升。”赵鹞预计,今后数字货币的理念将在跨境支付领域有更多作为,或将替代现有的银行卡组织。“这也就是VISA、MASTER,包括我国的银联对于区块链技术给予如此高的关注的原因。”他介绍,VISA甚至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数字货币公司,研究如何通过数字货币来替代现在VISA 的转接清算系统。

赵鹞强调,国家政府部门做规划研究一定要有前瞻性,关键是在于跨境转接清算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区块链、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否则如果让VISA、MASTER率先于中国银联,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研发成功,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将是受制于人的。

“美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金融霸主,不仅仅是因为美元的强势,更重要的是在跨境支付方面,各国都走的是美国的基础设施,诸如SWIFT、CRS、VISA、MASTER等。美国已然垄断了跨境的货币金融交易,自然有霸权。我国如果想实现金融的赶超,应在跨境转接清算方面做更多研究和努力。”赵鹞最后强调,今后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监管部门需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多地宣扬数字货币,更不要语焉不详地去宣传数字货币。“普通民众对于数字货币没有太多认识,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所有人也都尚不明数字货币今后会发展究竟会如何。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这种创新技术,可以做前瞻性的研究,但在宣传方面一定要严谨和保守。否则将会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