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定心丸

0

杨良敏

 

世界经济形势分化明显,整体走势依然让人揪心。无论是市场参与主体,还是政府决策者;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讨论,都无法回避这个主题——关心世界经济的下一步,以及如何助力世界经济保持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作为取代G8峰会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平台的G20峰会,自成立以来就以讨论和解决上述问题为核心任务。并且,峰会的职能逐步实现了从“消防员”向“工程师”的转型,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今年,中国作为G20主席国将首次承担峰会举办工作,备受外界关注。2月26-27日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开宗明义,“两长”们在上海会晤,回顾并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推进政策议程,为G20杭州峰会作准备。随着会议公报出炉,此前的各种揣测及忧虑归于平静,舆论普遍给予较高评价。尽管也有媒体对会议未能在一些涉及中国的议题上给以压力表示“失望”,认为“会开得很平淡”,但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财长雅各布·卢时所回应的,“用中国的一个词说,这叫‘波澜不惊’”。会议公报显示,表面虽然平淡,实际上是给市场派发了“定心丸”。
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相对积极。会议认识到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依然不均衡,且未达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水平。尤其是在资本流动出现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英国可能脱离欧盟,以及一些地区存在大量难民且人数仍在增加将对经济造成冲击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加大。与此同时,会议认为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预期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当然,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以实现提振全球增长的共同目标。这一判断,对于全球应对挑战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是很糟糕,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刺激“放水”不会发生,但各国会密切监测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来实现目标。而且,不会单靠货币政策,而是要采取更加灵活的财政政策以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提振市场信心,并增强经济韧性,确保债务占GDP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续水平。
加快结构性改革,不打货币战。会议提出加快结构性改革以提升中期潜在增长,使经济更具创新性、灵活性和韧性,并重申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承诺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这是会议的一个重大成果,打消了市场的疑虑。同时,将仔细制定、清晰沟通在宏观经济和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政策行为,以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并增加透明度。
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一个重要依托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大量无效的过剩产能占用资源,是降低生产率、加剧困境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是一把管用的钥匙,其进程决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但是,这一改革涉及既得利益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惯性的打破,必然会比较艰难。而这一主张是经过中国的努力推动后出笼,彰显东道主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还承诺将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更好地评估和监测各成员的改革进展、成效和不足。有评论认为这相当于有了“仪表盘”,如果方案最终获G20峰会通过,对全球经济中长期发展将有重大意义。实际上,在全球需求相对固定的情形下,试图通过货币扩张或汇率贬值的手段,以邻为壑地争夺需求将是一场零和博弈,其负面溢出效应将对国际市场带来持续冲击,加剧彼此冲突。此时,加强国际社会的沟通协调十分必要,对于覆盖全球人口的2/3、国土面积的60%、国内生产总值的90%、贸易额的80%的G20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其内部平衡被打破,各自为政,在全球化背景下带给市场的将是灾难,谁也无法自我保全。
重申对推进投资议程的承诺,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期提振需求、长期改善供给的务实选择,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扩大有效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加强互联互通,对于最大限度发挥国别基础设施的正面溢出效应并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存在基础设施投资的较大缺口,需求旺盛。这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五通”,以及亚投行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战略机遇。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