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0

李家琳 王秀梅 裴 宇 王玮东

内容提要: 

经过我国长期系统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群体持续壮大,但仍存在供应链不稳定、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国际创新交流障碍等问题,建议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和国产化替代支持力度、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主体纾困解难,助力我国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制造业优质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主要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制造业优质企业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供应链不稳定、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国际创新交流障碍等问题,应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和国产化替代支持力度、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主体纾困解难,助力我国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制造业优质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我国长期系统培育, 制造业优质企业群体持续壮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认定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纺织、钢铁、建材与新材料、医药与医疗器械、船舶等行业领域,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中坚力量。

一是注重创新研发,引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6%,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3倍以上(敖立, 2024);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远高于同规模企业。制造业优质企业长期扎根产业链某一环节,坚持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甚至拥有“杀手锏”技术,对于补齐产业链短板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中科科仪依托在分子泵领域近50年的核心技术积累和产业化应用经验,成功开发出半导体刻蚀和离子注入专用全口径、全系列磁悬浮分子泵,破解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埃夫特与上游关键零部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 攻克了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结构的机器人关节设计研发难题, 破解国内生产高性能焊接机器人面临的技术瓶颈,综合性能比传统传动方式提升超20%, 现已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产线中投入使用。株洲中车时代专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半导体的研发, 成功实现了IGBT芯片的自主可控,为中国高铁和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仅提升了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能让新能源汽车有更强的动力响应和更长的续航里程。

二是深耕专业领域,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事主营产品领域生产年限达25.7年,是我国大企业平均寿命的近3倍(敖立, 2024),超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制造业优质企业专注产业链细分领域,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配套合作关系,帮助其提升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主体。例如,歌尔股份生产的MEMS声学传感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与苹果、华为等多家头部消费电子厂商保持着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部分汽车厂商要求电池供应商提供降价或返利,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凭借其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财务支持,帮助其应对市场波动压力,并且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利润空间,确保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行。舜宇光学一直实施“名配角”战略,坚守光学镜头领域,据媒体报道,其手机镜头和车载镜头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30%,位居全球第一, 是华为、苹果、OPPO等手机品牌、相机模组和镜片的供应商,以及奔驰、奥迪、宝马、雷克萨斯等豪华车车载光学镜头供应商,常年保持稳定生产供应。

三是引领带动性强,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制造业优质企业发挥牵引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联合开展创新,推动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例如,中国中车构建“ 扶管服”合作机制,帮助链上企业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链上企业能力定期评估,为合作方提供工程技能培训,助力全产业链的企业能力提升。制造业优质企业积极应用“5G+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技术,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整体效能。例如,TCL华星通过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对供应链实行统一化管理、集成化运营,提炼出“极致、领先、协同”的质量管理模式,此举推动新型显示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济南二机床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 实现设计、工艺、生产、制造的一体化协同,建成面向离散型高端数控机床的数字化车间。华润三九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建立医药制造业首个工业设计中心,优化产品剂型设计和结构设计,满足细分人群差异化需求。

四是国际化程度高,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话语权。制造业优质企业通常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六成以上单项冠军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位(敖立,2024)。通过向全球市场持续提供优质产品,全面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例如, 烽火通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与全球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全球企业提供信息通信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升了中国通信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济南二机床发力国际高端市场,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总承包“交钥匙”工程, 累计为福特汽车全球工厂提供了27条大型冲压线,又相继赢得美国日产、日本日产、法国PSA高速冲压生产线订单, 实现美日欧市场全面突破。上工申贝并购DA、百福、KSL 等国外品牌,掌握了完整的自动工业缝制设备技术,目前为欧洲几乎所有奢侈品公司提供自动化缝制设备。

制造业优质企业强链补链面临的挑战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制造业优质企业打压限制形势愈发严峻,企业供应链断链、海外市场受阻、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交流受限等风险突出,强链补链面临更大挑战。

一是外部风险冲击企业供应链安全稳定。制造业优质企业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 是美“掐尖”战略瞄准重点, 供应链断链、客户流失等风险攀高。部分企业被美制裁后, 市场业务受到冲击,断供风险较大。

二是新技术新产品国内替代仍存在阻碍。制造业优质企业往往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生产,但在进入新领域时,由于用户黏性问题,创新产品在满足招投标采购要求、推广应用等方面存在阻碍,进入大企业供应链难度高。同时,部分优质企业所属行业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也会影响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三是国际合作交流受限影响企业创新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是融入国际创新体系的排头兵,近年来国际技术交流合作频繁受限,影响了我国自主技术创新发展进程。近期,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国际会议、学术交流、标准制定等方面对我国的限制趋严,意图遏制先进技术流入我国,延缓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有关对策建议

当前,制造业优质企业应抓供应链、抓创新、抓合作,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是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精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制造业优质企业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图谱,找准长板优势、短板“卡脖子”环节。针对突发事件,建立分级分类的风险管理体系,“一对一”精准帮扶重点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引导企业开展供应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组织上下游开放资源,开展协同攻关、促进国产化应用,打造自主产业生态。

二是加大政府采购和国产化替代支持力度,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鼓励制造业优质企业参与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用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政策,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纳入金融、基础设施等政府采购目录,推动优质产品广泛应用和检测评定。完善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考核机制,通过税收优惠、金融定向支持、保险补偿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大企业选择使用制造业优质企业创新产品,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是支持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加强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支持在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构建成果共有、利益共享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国家外交、社会团体交流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向外输出推介产品,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开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企业精准化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畅通信息渠道、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王蔚、徐西峰对本文撰写亦有贡献。

Visits: 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