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娟
“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当年11月,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一份指导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诠释了“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体现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改革之路的关键节点,面对更难蹚的深水区、更难啃的硬骨头、更难走的险滩,如何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在改革之路上行稳致远,要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提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再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决定》中提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这些举措的落实见效,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之路上,一定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把改革推向前进。
在改革之路上行稳致远,要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决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并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我国重点改革任务——“七个聚焦”之首,且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由此可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各项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引发外媒广泛关注,认为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提升世界对中国整体发展的信心。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破,将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在改革之路上行稳致远,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要想发挥实效,关键还要靠真抓实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在《决定》中压台出场,分量之重可见一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首先,要吃透改革要求,细化分类重大改革举措,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其次,狠抓改革协同推进,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确保上下贯通、条块协同、左右联动,形成合力。再次,抓好责任落实和督察问效。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最后,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推动成功经验及时复制推广、巩固提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但只要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开拓进取,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啃下硬骨头、穿过激流险滩,行稳致远,胜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Visits: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