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赵 磊
内容提要:
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发展的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优化、态势将持续向好。
3 月24—25日, 以“ 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界嘉宾围绕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全球经济增长趋势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发展的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 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优化、态势将持续向好。
向“新”而行 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继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振世界经济。与会嘉宾普遍表示,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提到,过去一年,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总体回升向好,体现了三个“新”特点:经济恢复回升取得新成效,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动能培育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 主要经济指标和先行指标显示,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底气实现全年经济预期的主要指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强劲反弹,从中期来看, 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通过全面的、有利于市场的一揽子改革措施,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大大高于现状。
“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 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中国一揽子政策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外界信心和预期。
我国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巨大。郑栅洁强调,中国人口众多,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将释放巨大发展动能,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也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蕴藏着强劲的创新力量。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正在不断创造新的生产供给、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郑栅洁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创新将创造巨大商机。中国正在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和全方位创新,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投资机会、新的合作项目将大量涌现, 为各类企业在中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多措并举 培育壮大持续发展新动能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关键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强化政策集成,加大支持创新发展力度,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据郑栅洁介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重点推进“ 四个加快”:加快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第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第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三个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合作,加强投资经贸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金立群强调, 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策略需要转变发展范式,把钱花在刀刃上,关注投资回报更高的项目,支持高端制造和高科技行业,动员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战略性和新兴领域的重大项目。
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继续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扩大更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多夫 • 皮萨里德斯提出,发展服务业需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促进服务消费。例如,要在旅游、餐饮、医疗美容等领域, 拉动国内需求,创造服务领域的就业。在增强服务供给方面,要吸引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的劳动力更多进入服务业,进一步增加就业;同时,劳动力要进行技能升级, 尤其是低技能的产业和农业劳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认为,中国应重点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1998—2022年,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亚开行的研究表明,居民在为养老做准备,同期消费需求下降。因此,面对老龄化问题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医疗和养老支出,同时提高公共养老金水平以扩大消费需求。同时, 数字工具能够为老龄人口赋能,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国际财经交流合作,强化主要经济体在宏观政策方面的沟通协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深化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务实合作。
金立群表示,目前亚投行已经有109个成员, 只有加强成员间的系统合作,构建起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减贫、气候变化,为人民谋福祉。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下一步,财政政策将突出几个着力点: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强度。二是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支持不断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地方财力保障。四是提升财政政策的效能。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策协同配合,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着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打通一切阻碍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堵点卡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金壮龙表示,中国将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征程上,中国要锚定奋斗目标,用好自身优势条件,化压力为动力, 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砥砺奋进,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Visits: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