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办公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思考。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减排承诺。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旅行限制逐步放宽,旅游业开始复苏。
  • 数字健康应用在健康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正在加强应对措施。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在线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但也引发了公平性问题。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0

    本刊记者 赵 磊

    内容提要: 

    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发展的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优化、态势将持续向好。

    3 月24—25日, 以“ 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界嘉宾围绕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全球经济增长趋势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发展的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 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优化、态势将持续向好。

    向“新”而行 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继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振世界经济。与会嘉宾普遍表示,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提到,过去一年,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总体回升向好,体现了三个“新”特点:经济恢复回升取得新成效,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动能培育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 主要经济指标和先行指标显示,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底气实现全年经济预期的主要指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强劲反弹,从中期来看, 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通过全面的、有利于市场的一揽子改革措施,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大大高于现状。

    “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 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中国一揽子政策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外界信心和预期。

    我国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巨大。郑栅洁强调,中国人口众多,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将释放巨大发展动能,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也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蕴藏着强劲的创新力量。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正在不断创造新的生产供给、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郑栅洁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创新将创造巨大商机。中国正在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和全方位创新,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投资机会、新的合作项目将大量涌现, 为各类企业在中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多措并举 培育壮大持续发展新动能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关键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强化政策集成,加大支持创新发展力度,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据郑栅洁介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重点推进“ 四个加快”:加快创新能力建设,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第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第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三个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合作,加强投资经贸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金立群强调, 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策略需要转变发展范式,把钱花在刀刃上,关注投资回报更高的项目,支持高端制造和高科技行业,动员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战略性和新兴领域的重大项目。

    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继续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扩大更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多夫 • 皮萨里德斯提出,发展服务业需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促进服务消费。例如,要在旅游、餐饮、医疗美容等领域, 拉动国内需求,创造服务领域的就业。在增强服务供给方面,要吸引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的劳动力更多进入服务业,进一步增加就业;同时,劳动力要进行技能升级, 尤其是低技能的产业和农业劳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认为,中国应重点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1998—2022年,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亚开行的研究表明,居民在为养老做准备,同期消费需求下降。因此,面对老龄化问题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医疗和养老支出,同时提高公共养老金水平以扩大消费需求。同时, 数字工具能够为老龄人口赋能,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国际财经交流合作,强化主要经济体在宏观政策方面的沟通协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深化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务实合作。

    金立群表示,目前亚投行已经有109个成员, 只有加强成员间的系统合作,构建起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减贫、气候变化,为人民谋福祉。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下一步,财政政策将突出几个着力点: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强度。二是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支持不断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地方财力保障。四是提升财政政策的效能。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策协同配合,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着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打通一切阻碍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堵点卡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金壮龙表示,中国将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征程上,中国要锚定奋斗目标,用好自身优势条件,化压力为动力, 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砥砺奋进,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Visits: 5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