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社区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改革经验做法

0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组

内容提要: 

自2 0 21年以来,贵阳贵安围绕“老幼食住行、教业文卫体”,以“十有十优”为主线构建“10 +10 +N”的指标体系,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实践。贵阳贵安聚焦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社区打造,建设14 0个便民生活圈,谋划实施一批惠民项目,有力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发展吸引力,为大中城市社区治理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示范意义显著。

2 0 21年5月2 8日,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开展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2023年7月11日,商务部等13 部门办公厅(室)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 0 2 3 — 2 0 2 5)》,提出要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自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以来,贵阳贵安围绕“老幼食住行、教业文卫体”,聚焦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社区打造,建设14 0 个便民生活圈, 谋划实施一批惠民项目,有力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发展吸引力,为大中城市社区治理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示范意义显著。

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主要改革举措

(一)制定建设指南,引领生活圈建设发展

1 . 制定建设指南。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形成《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 建设技术指南》,该指南结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以“ 十有十优”为主线构建“10+10+N”的指标体系推动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建设。“十有”涵盖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学校教育、文化活动、便民商业、行政服务、卫生整洁、住房保障、交通出行、急救防灾等基本服务;“ 十优” 选配花园社区、城市书屋、托育无忧、生活服务、文化传承、创客空间、老年颐养、智慧社区、体育健身、无废社区等特色内容;“ N ”融入了体制机制、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内容。

2 .制定四张清单。在建设指南指导下,按照基础保障型(成长型生活圈)、品质提升型(成熟型生活圈)、特色引导型(特色文化生活圈)三大类型,将贵阳贵安划分为14 0 个生活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意见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资金清单四张清单,着力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2021—2022年共建设2219 个项目,建成99个生活圈;2023 年开工建设478个项目,开工率10 0%,完工40 4个项目,完工率84.52%。

(二)形成体制机制,筑牢生活圈建设底座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主体作用,聚焦生活圈规划、建设、投运、管理等环节,形成贵阳贵安生活圈建设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1.共商方面。围绕生活圈配置要素,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盲点、痛点和堵点,通过网络、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需求清单。共发动191.1万人参与问卷调查,收集汇总各类需求意见14604条。

2 .共建方面。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各区(市、县)“一图一表”联评联审,并组织专家和志愿者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同时,联合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及市12345热线,共抽取1.6 万余份居民调查样本,并结合群众需求动态完善一图一表, 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

3 .共治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鼓励探索“ 党支部+群众参与”“党支部+群众管理”等模式开展圈内基础设施管护。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和企业参与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如贵阳市云岩区万江社区养老服务站采取“政府建、企业管”的模式, 由贵阳云泽康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公司利用“红石榴”为老服务公益组织,吸纳上百名有特长、有意愿的居民担当志愿者,以“ 积分制”的形式推动老年群体参与养老服务站运营。

4 .共享方面。聚焦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公园、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公共空间,建立公共场馆资源开放名录,推进公共场馆资源向公众开放,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配套场馆服务设施。共整合“15分钟生活圈”12大类公共服务内容,实现8 52所学校、8 7个文化场馆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13个体育场地开放预约, 14 8 处、174 2 3 个车位及12个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三)强化商居融合,丰富生活圈消费业态

1.改造老旧街区。结合贵阳贵安城市发展实际,选取承载城市特色的老旧街区进行改造,让居民在“ 家门口”享受到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文化、娱乐、休闲等服务,同时融入历史文化、方言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元素, 既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又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如贵阳市云岩区太平路街区结合时尚消费、都市潮流、文创非遗等,推动太平路街区升级与I P打造,完善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业态,增强居民消费体验。

2 .建设社区食堂。聚焦社区居民需求,征求社区居民意见,谋划、建设、运营社区食堂,并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生活便利。如贵阳市南明区兰花都街道花园社区的阳光花园社区食堂,探索“养老+食堂”运营方式,不断推出细致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解决了社区内上千名老年人的就餐问题。

3 . 强化商铺管理。聚焦“人、车、铺”,围绕流动人员管理难、交通拥堵停车难、商铺油烟噪音污染监管难等痛点难点问题,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打造数字化治理平台并开展社区智能感知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社区服务,在提升社区管理能力的同时推动社区商业发展。如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针对大型社区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打造智慧化的数据治理中心,统筹管理大型社区商户、居民、车辆,提升商业街区运营管理水平。

(四)注入文化内涵,深挖生活圈品牌特色

1.挖掘特色文化。注重将特色文化资源融入生活圈规划建设,以留住文化记忆和历史文脉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如贵阳市白云区将生活圈文化塑魂与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结合起来,打造“铝城记忆”文化街道,将老宿舍、生产车间、机床、粮票等往昔岁月复刻于街道文化墙,重现白云发展历程,历史文化韵味浓厚。

2 .以“一县一特色”的思路建圈。鼓励各区县结合各自发展实际和地方特色创新探索生活圈建设,每个区县至少打造一个特色生活圈。如贵阳市观山湖区商贸城特色生活圈根据商贸城商户多、人流复杂等特点,设置爱心托管班,专为商户和从业人员免费提供专业托护与特色教培辅导,开展主题绘画、书法培训、经典诵读等成长体验活动。

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商居融合让城市烟火味越来越浓

各生活圈依托辖区内商业综合体,积极整合职能部门、联建单位等资源,完善“ 社区+ 商圈”融合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社区经济圈、商业圈、服务圈,让居民在“ 家门口”享受到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夜间消费需求,居民生活越来越便捷,城市烟火味越来越浓。目前,共涌现出青云市集、太平路街区、时光贵州生活圈、大学城片区生活圈等一批融入潮流文化、美食文化等网红打卡美食夜市街区,以及贵阳合力幸福大食堂、贵阳云岩区民生路社区食堂、贵阳山水黔城邻里中心社区食堂等融合就餐、学习、娱乐等多重功能的全年龄段居民打卡地。

(二)文化注入让城市文化味越来越浓

贵阳拥有阳明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各区县在生活圈建设中注重发挥优势,突出文化特色,把贵阳贵安丰富的文化融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到2023年底, 将建设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展示中心等390个文化设施类项目。此外,各生活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城市书屋、主题书房、文化步道等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文化体验需求,如贵阳市修文县打造玩易窝生活圈重点项目阳明书院,2 0 2 3 年1月对外开放,书院收藏有明清典籍110 0 0本、阳明学及阳明后学典籍8600本、其他近现代出版的各类国学书籍1790 0 本。依托书院,修文县组织开展了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城市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三)以人为本让城市人情味越来越浓

贵阳贵安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生活圈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聚焦居民最关心的养老问题,引进专业康养机构建设养老服务站,并将“一老”“一小”联系起来一体化发展养老托育,让老人和小孩彼此互动、生活帮助和情感交流,做到养老托育共同发展。聚焦居民关心的托育问题,积极发展社区托育,打造托幼融合幼儿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类型,满足居民托育需求。聚焦司机、环卫工人、外卖员等高强度体力劳动群体,整合现有社会资源,针对性打造休息室、临时停车场、矿泉水投放点等社会公益设施,增强居民归属感,提升城市人情味。

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 贵阳指南”为大中城市提供参考

据住建部《2 0 2 2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名单,贵阳在全国74个Ⅱ型大城市中位居第一名,是一个准Ⅰ型大城市。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贵阳根据自身城市人口基数、城市发展的特点开展大量调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十有十优”建设指南,为大中城市推动生活圈建设以及改造提升提供了建议,为大中城市推动打造生活圈以及改造提升生活圈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特别是针对山地特色设定的创新标准,可为其他山地特色大中城市提供参考,如指南中提出受限于地形特征,可以小型消防工作站(现行的国家消防队站最小面积为6 5 0 m 2,贵阳为3 5 0 m 2) 的思路开展消防救援站建设, 以发挥小型消防工作站“小、快、灵”优势,更加高效、科学开展灭火救援。

(二)“共治共享”成为有效建设生活圈的关键环节

生活圈建设涉及要素多、主体广,离不开政府主体、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贵阳贵安在生活圈建设中,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模式,在生活圈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中充分吸纳基层组织、社会机构、志愿者等多个主体主动参与,有力调动了社区治理各个主体, 让生活圈建设形成合力,既保证了生活圈的使用效率,也使得生活圈能够长效持续运营, 提升了生活圈的活力,避免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而不用”的问题,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三)“差异化思维”让生活圈特色更加凸显

贵阳贵安在开展生活圈建设初期,就秉持差异化、特色化的建设思维,这样的差异化一方面体现在生活圈建设上,每个区县须结合实际开展特色生活圈建设,并在考核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便民生活圈建设强调弹性考核,各地可结合人口发展、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建设,老旧小区和新建成小区、主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可根据各自情况建设重点有所不同,贯穿规划、建设、考核的差异化思维让贵阳贵安生活圈更具特色。

贵阳贵安“15分钟生活圈”建设的推广价值

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打造15 分钟生活圈的好经验好做法(如上海、浙江等), 为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参考。对于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生活圈打造, 同样需要探索一条路径或一批经验作为参考。自《贵阳贵安“ 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 0 2 1 年—2 0 2 3 年)》提出以来,闯出了一条大城市打造“15 分钟生活圈”的新路径,对于解决大中城市人民最为关心的“老小旧远”等“急难愁盼” 问题,以及补齐大中城市发展短板、塑造大中城市发展特色具有重要推广价值。此外,贵阳贵安推动“ 1 5 分钟生活圈”改革试点工作,始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尤其是在生活圈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中,各圈根据自身实际和项目建设性质,创新了“ 政府建、企业管”“政企共建共管”等多种模式,以中医药进社区、家政服务进社区等举措丰富了生活圈的特色功能,实现民生服务优质共享,打造“一县一特色”“ 一圈一特点”,探索构建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机制,对大中城市解决社区治理问题,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组成员:何谋军、刘海、赵丽琴、杨璐、吴江、欧阳大丽、王亚杰、徐德胜、陈甚男、刘丹丹、郝晓东、程远肖、王霞、李晶、王强、赵俊杰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