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促全球经济复苏

0

本刊记者 高妍蕊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风险挑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如何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2023325 –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聚焦“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这一主题,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代表和知名中外学者等百余位嘉宾共话全球经济热点议题, 凝聚共识,为疫后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2023年全球经济展望”“ 推进经济复苏的全球合作”“宏观政策与经济稳健复苏”等议题,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经济复苏动力、潜在风险以及全球合作等展开深入探讨。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面临挑战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 0 23年年会的境外代表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困难时期。应对风险挑战,首先还是要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特别是要把视野放开阔些,把眼光放长远些。他还强调,各方应当增进共识、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与会嘉宾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与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分析研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指出,2023年依然充满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会低于3%,疫情、俄乌冲突、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都在影响经济发展。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意味着中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依然是疲弱的,而且金融稳定的风险正在增加。

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首席投资官导师、董事会成员瑞·达利欧认为,世界正面临三个巨变的危机:一是巨额债务的货币化;二是由于财富和价值观差异所引发的大规模内部冲突;三是全球大国之间的冲突。

达利欧表示,全球正处于短期债务周期的一段,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收紧货币和信贷以抗击通胀,经济呈现走弱态势。我们正处在国际地缘政治周期中,大国之间存在分歧。在这个周期中,一个国家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紧张局势,使整体环境更加危险。

新加坡国务资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G30理事会主席尚达曼在提到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时表示,要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一是过去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退出或转型过程中带来了不稳定的迹象;二是危机和破坏成为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特征, 例如疫情大流行、经济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在全球某些地区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三重“大山” 凸显了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减弱。此外,人口结构快速变化等也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更加集约的发展模式。

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宏观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鲁里埃尔·鲁比尼看来,当前全球市场的动荡前所未有,或将从大缓和时代进入一个金融不稳定的新时期。经济金融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从低通胀甚至通缩转向高通胀,从超全球化转向去全球化和碎片化, 从泡沫出现转向泡沫破裂,因此,经济金融风险与三四年前完全不同。除了经济金融危机外,世界还面临多重危机,包括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升温, 全球产业链进一步转移,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老龄化加剧,移民导致劳动力工资上行,大国博弈下全球经济碎片化,对新能源等替代能源投资不足,疫情对潜在产出和中短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生产损失严重、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社会动荡,劳动工资提高进一步催生通胀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同样强调,当今世界的金融风险正在上升,而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并且地缘政治充满了不确定性。以硅谷银行事件为例,其倒闭的性质是系统性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将给美国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金立群认为,新冠疫情后,由于全球面临持续高通胀、劳动力市场紧张、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溢出效应等挑战,多个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且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此外,新冠疫情期间,各国的支持政策带来了更高的政府债务,目前全球债券收益率上升,债券价格却在下降。这种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将面临不小的挑战,给高负债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引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担忧,发达国家的银行系统也将面临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对于全球面临的债务危机,仍需找寻再平衡之路。他分析,当前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进入新阶段,与之前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2021年之前,美国积累了大量债务,但由于利息支出占GDP 的比重没有提高,且发债对美国经济具有正面影响,经济金融风险并不大。但自2021年开始,全球利率定价体系开始变革,美国为应对通胀上升选择了加息,导致硅谷银行倒闭, 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经济呈现强大韧性

复杂严峻的环境中,中国经济呈现出强大韧性。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全年将实现整体好转。置身动荡变化的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是难得的“ 一抹亮色”,将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宝贵的确定性。具体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经济运行加快循环,人流、物流和商务出行已快速转向正常化,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二是内生动力加快成长,国内需求明显恢复,消费增速由降转升,投资增速加快,服务需求加快释放;三是政策措施加快落地,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进一步提升;四是社会信心加快提振, 地方政府鼓励消费、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很高。

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在强劲复苏,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家庭部门消费在恢复,经济活动也在恢复。这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全球也同样重要,2023 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或将达到甚至超过1/3

朱民指出,中国采取的是审慎和稳定的政策,一个稳定和审慎的目标对全球来说都是有益的。中国稳住了房地产市场,绿色转型也在顺利推进, 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增长非常快。在朱民看来,这些积极变化都会支撑中国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等新兴市场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因此,中国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对全球有益。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呈现加快恢复的特征。展望未来,韩文秀表示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一是全年有望呈现增长加快、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 二是中国经济将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稳定锚;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他强调,要着力在人才红利、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个方面培育增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动力。

促进经济复苏需共识与合作

当前,推动和实现经济稳健复苏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期盼。促进复苏需要共识与合作。

“ 面对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和把握机遇,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论坛期间表示。

多位嘉宾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强调了推进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金立群说,在这样的不确定时代,多边体系将决定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持续推进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合作。他提到,大国竞争时代,亟须改革治理体系,让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多边协作框架,促进共识形成。多边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希望不同背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能够共同协作, 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只有所有人都获得更好的生活,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安全。

面对风险挑战,中国的大门依然只会越开越大。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将坚持走开放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重点是共享四方面机遇:一是共享中国大市场的机遇;二是共享投资合作的机遇;三是共享创新发展的机遇;四是共享国际合作的机遇。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同样表示,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首先,增长是繁荣的共同驱动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将释放大量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次, 外商直接投资使中德两国的经济紧密相连,这是对“脱钩论”强有力的回击。最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信念, 将为深化经济合作创造新的空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世界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更为全球规模的创新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国际间架设了友谊的桥梁,释放出多边合作的强烈信号。

阿美总裁、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提出,当前我们急需务实主义和更加明确的未来战略。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会长期并存,要在能源方面推进改革和绿色发展。进一步的产能释放对中国能源安全非常重要,我们正在加速迈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而中国市场为推动技术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表示,脱碳是全球大趋势,将影响每个公司、每个城市、每个国家, 必须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需要提高可再生发电能力、推动效率提升、使用新技术,最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来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脱碳。博乐仁还谈到,要积极主动地与高水平国际规则和规范接轨。同时建议重点关注三个要素:安全的数据交换;公平的竞争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看来,应对气候变化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携手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能力和拥抱变化的能力。在共享经济增长红利的同时,还需要保护驱动经济增长的多种因素,包括环境、自由贸易以及只有合作才能更加强大的理念。

在推动全球繁荣发展进程中,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石道成认为,全球发展不是“ 零和博弈”,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为共同繁荣创造机会。过去40余年,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非凡的经济转型,数以亿计的民众摆脱贫困,重新与全球经济联通起来。作为很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一直驱动着全球经济增长, 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并走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前列。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推动世界经济稳健复苏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稳中求进依然是我们工作的总基调。如何打好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拳”,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稳健复苏,是事关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要携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应对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他提出五点倡议,其中首要的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避免政策激进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深刻总结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基础上提出,要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地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及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下一步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他强调,应在以下三方面持续加力: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进一步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与此同时,还要在以下方面持续提效:一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形成共助高质量发展合力。

对于未来财政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刘昆指出,一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调节作用, 有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是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五是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要深度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化国际财经交流合作,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另外,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 · 托森伯格提出,当前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长期目标,并建议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第一,要提升生产率。中国需要更高效的资源分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市场开放, 鼓励竞争,把更多资源分配给高效行业。第二,中国需要转向资源节约型发展。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紧密结合,可以通过碳定价、能源市场改革、减少农业碳排放等措施转向绿色发展。中国的转型不只要快,还要更加公平。第三,中国的发展要能够促进共同富裕。未来需要应对社会不平等的挑战,包括收入的不平等和机会的不平等,尤其是在沿海和内陆、农村和城市之间,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良好的社会安全网来确保这种差距的缩小。他还谈到,可以采用房地产税的方式来减少收入的不平等, 同时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投资,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系统。此外,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需要有更多的自主性, 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也需要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认为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就进一步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提出建议:一是采取统筹的方法践行减碳发展的理念; 二是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在寻找新的机遇过程中形成新的社会契约,包括利用现有的政策杠杆加速资金流动, 鼓励技术创新;三是针对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关键瓶颈和堵点,设计方案来解决;四是努力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和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更多私营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