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校园”建设助推教育现代化 —湖北神农架林区“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及启示

0

杨园争 邓婷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 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强调,“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方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新动能新优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疑包含了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近十年来, 我国致力于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智慧教育”为抓手, 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不断促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智慧校园” 建设,助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智慧校园”的内涵及意义

根据国家标准GB/T 36342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智慧校园”的定义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的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分别是以传感器网络及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校园基础设施和部署在数据中心内云端服务器上的智慧化软件系统,包括了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四大板块。

在这一构想下,“智慧校园”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水平,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提升校园安全程度,并能在特殊情况下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实现信息传播和政策制定的“智慧化”。通过智慧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门户,教育部门可以向公众发布各个学校的现状信息,便于其了解教育现状和教育资源分布,优化求学规划。同时, 公众也可通过智慧教育的平台与门户,阐发自身教育需求, 平台通过收集公众反馈形成大数据,并为教育部门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提供支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二是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智慧化”。“智慧校园”通过信息化教育数据中心,将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可以有效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育水平和知识的传播效率,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数据中心还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构建起信息化教育支撑保障体系, 确保智慧教育各信息系统、业务平台的标准化和兼容性,便于教育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实现更广范围和更长时间的资源共享。

三是有助于实现校园安全的“智慧化”。“智慧校园”建设不仅包括构建教学物联网体系,还包括构建监控和报警物联网体系,并通过智慧教育网络体系与“平安城市”进行对接, 提升校园环境的安全指数。当学校出现治安事件时, 监控和报警物联网体系会快速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局提供报警信号和现场监控画面, 便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公安系统的响应、应急指挥和处理。

四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智慧校园”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教育部门内和部门间的信息资源, 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运行速度和教育服务质量,从而缓解教育管理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促进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节约教育管理费用。

神农架林区“智慧校园”的实践探索及成效

神农架林区在日常教育中, 坚持数字化、智慧化升级,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8月,神农架林区成为湖北省信息化县级试点之一;20165月,林区的8所农村点校进入湖北省百所网校试点建设项目;2016 9 月, 林区实验初中进入首批32所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名单;20195月,林区实验小学进入湖北省第三批27 所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名单。截至2021年,神农架林区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项目惠及学生已达3000余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六成以上。具体来讲, 神农架林区“ 智慧校园” 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实施校园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升级校园一卡通, 使校园卡陆续涵盖学生食堂就餐、洗浴、图书借阅、进出校园记录、请假申报与撤销、未按时到校提醒、投票、答题等功能。提升校园WiFi建设,校园WiFi实行AC(接入控制器) 对AP(无线接入点)统一配置和管理,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及操场陆续实现无线WiFi 全覆盖及无缝连接。陆续对学校模拟监控进行升级和改造, 对监控盲区、死角进行加装和调整,在化学实验室的有毒物品、危险物品存储处加装监控。202010月,林区已实现了中小学光纤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林区直属学校500兆宽带进校园,学校网络提档升级目标基本完成。

二是实施教学设施智慧化改造。神农架林区投入3000 余万元, 建设大小项目50余个,教育装备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发展迅速, 已建成高标准功能室4个,高标准图书阅览室1个,理化生实验室18 个, 高标准理化生科学实验室3个,计算机教室12个,语音室6个,电脑生机比上升至10:1,师机比1:1。同时,林区还运用体育信息化设备,实现了中考体育成绩的自动化客观性评分。智慧化改造后,林区已建成基于“互联网+智慧黑板” 的新一代多媒体教室135间,占“班班通”教室的60%,“电脑+触屏显示终端”的多媒体教室90间;同步课堂高清录播教室(4机位)15个,同步终端(2机位)13个。林区教育信息化设备已基本实现了“三覆盖”,即高清录播教室学校全覆盖、交互式“班班通”教室学校全覆盖、办公电脑教师全覆盖,逐步实现了城乡优质资源的共享,助推了教学方式变革,提升了教育公平。

三是实施教学工作智慧化运行。林区利用湖北教育云平台全面推开线上备授课工作, 教师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在教室里进行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实现了线上、线下双重模式,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步入常态化。截至2021 10月,林区在线教师560人, 占一线教师九成以上;空间已激活学生4279人,占三至九年级学生的九成以上。截至202111 月,教师共借助平台授课22513 节,实现平台备课4100节,上传资源19642个,备课课件达12979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生态框架已基本成型。

四是稳步推进网校试点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林区以城区直属学校为重点,同步课堂内容,不断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现了同步(专递)课堂网络设施全覆盖。截至202111月,林区已有网络教研、网络联校专递课堂230余节,1000 余人次参加了同步会议、同步培训等活动。这既实现了城乡优质资源共享, 又解决了艺术、英语教师不足的问题,保障了林区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程、开好课程,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五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扎实开展线上教学。自2021210日开展“云端第一课” 以来,神农架林区师生网络连线,扎实推进“云”授课。林区以“自主参与,多点尝试, 实效为准”为原则,从数十种网络平台中选定适宜载体。疫情期间,林区618名教师全部成为“播客”,在阿里钉钉、腾讯教育、天喻平台上构筑“线上”教学阵地;在线学生5979 人,占比超过95%。在湖北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中,神农架林区获得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神农架林区“智慧校园”建设的启示

神农架林区在“ 智慧校园”建设中,坚持教育资源从封闭不断走向共享,使学习从线下不断拓展到线上线下融合,使校园管理从分割不断走向融合,其积累的有益经验对提升教学水平、拓宽教育边界有着建设意义。

一是“ 智慧校园” 建设要强调数据的高效利用、深度融合。要鼓励师生在学习利用“智慧校园”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深挖精研,并结合自身创新上传平台,不断丰富“智慧校园”学习内容,使教育不再拘泥于“线下”,“线上”也能高效开展、稳定运行。

二是“智慧校园”建设要强调整合性。教育智慧化的相关项目建设要能够整合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系统,合理分工, 分步实施,使学校各方面能够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学校可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储备和检索统一, 实现资源与信息纵向和横向的贯通。

三是“智慧校园”建设要强调共建共享、全面应用。要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公安系统、网络运行平台等各方力量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享激励机制,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持续、高效地向前发展。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创新项目“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22NFSB01)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