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数字动力

0

本刊记者 刘长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给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 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数字化服务被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恢复、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也给国家治理、全球合作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数字治理规则制定、数字技术标准对接、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数字鸿沟等问题业已成为当前政商学界热议的话题。时不我待,我们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创新合作,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927日,在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数字技术与新工业革命”环节,来自政、商、学界的与会嘉宾就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平台)、数字社会与包容普惠发展、数字时代的风险与挑战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强化基础研究,让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数字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 网络。截至今年8月,5G基站建成超过100万座,5G终端的连接数接近4.2亿,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80%。二是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超过7300万台套,工业App 突破50万个。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热情持续高涨,数字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平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许科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数字经济更好赋能实体经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数字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以及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重点围绕基础科学研究与新工业革命阐述他的想法。在他看来,新工业革命是以人、机器和资源间实现智能互联为特征,由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并推动,正在日益模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产业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这为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更加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无限机遇。

“展望未来,为适应新工业革命阶段基础科学研究的新特征、新需求,抢抓全球基础科学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全面系统地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为此,高鸿钧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以战略性眼光切实推进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二是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促进第四范式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实践;四是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贯通发展;五是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科学伦理制度的建设。

牛津大学创新与管理中心主任、教授傅晓兰通过视频分享了她的观点:科技创新、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在其中不仅是让蛋糕做大,而是从底层、从根本上赋能老百姓走上积极的、有尊严的共同富裕之路。”傅晓兰说,科技让民众获得技术和能力, 建立自信,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在生活中争取更好的机会。

她进一步指出,在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直接作用体现在一些技术可以直接为大众所用,如数字技术;间接作用则是通过其他因素,比如教育、医疗、健康服务、公共服务的改善,让民众在公共服务获取机会上更加平等、有效、低成本,还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发挥技术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数字动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此前给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的致函中强调,当我们致力于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时候,也就是实现世界关于美好未来繁荣和健康地球蓝图的时候,每一个目标都需要基于科技和工程的解决方案。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有100多个成员,我们的使命就是鼓励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当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在论坛发言时表示,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工具。只有开展全球合作,才能取得更多突破,引导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人类造福,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造福。

龚克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3个目标实现过程为例,来解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些实例,让我们认识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潜力。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社会关切和技术上的挑战。”龚克发现,由于复杂的利益纠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国与国之间缺乏信任以及反全球化浪潮、民粹主义、民族主义,让数字化的发展潜力未能得以充分发挥,甚至成为新的对抗工具。

“数字技术是撬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实现的重要杠杆。一个数字的柏林墙只会分化世界,破坏团结,危及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龚克说,我们期待和各国携手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我们将可以作出更加个性化的、更加快速的决定。通信技术会为我们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提供很多解决方案。”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通过在线发言指出,物联网所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成本,并在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我们的社会将越来越数字化,这将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斯科尔斯认为,在数字技术革命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它能够帮助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人工智能也将利用这些数据,来让我们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动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卫平认为,“新动力” 这一提法基于三个理由,其一,数字经济已成为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和格局;其二,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其三,数字经济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重构产业体系,重塑生产方式,创新生产关系,重组经济结构,改变生活方式。

吕卫平说:“数据要素赋能作用潜力巨大,想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新动能,在政府牵引的基础上, 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公众积极参与。”他因此发出三点倡议,一是共同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共同打造数字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三是共同健全数字经济发展规范和标准。

企业发展有三重底线——经济底线、环境底线、社会底线,意即企业发展必须履行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郭平在论坛上发言表示:“华为希望通过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让商业更智能,让社会更包容,让生活更美好!” 

郭平以企业服务的具体项目为例,向与会嘉宾阐释了数字技术可以为森林防火、促进就业、精准扶贫、移动支付、普惠金融乃至生态安全等社会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 人类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自然灾害、环境挑战也将长期存在,今天的数字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为社区繁荣、国家安定、人类宜居贡献数字技术的力量。” 郭平说。

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能源是当今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处于几乎每一个主要挑战和机遇的核心。无论任何职业、安全、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或增加收支,对所有人来说获得能源是必不可少的。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7项,就是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然而,能源的供应、转换、传递和使用,又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因,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约占60%。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承诺,各行各业也随之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践。

以“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为使命的国家电网公司,为超过11亿中国人提供电力服务,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之一。借助论坛,该公司副总经理庞骁刚分享了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首先,国家电网认为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也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实施路径包括:能源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能源业务的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的打造,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其次,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体包括打造能源数字基础设施,推动能源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网上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构建新能源平台等。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国家电网公司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速度与质量、成本与效益之间关系,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更好地服务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时代。”庞骁刚说。

在后疫情时代和气候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行动势在必行,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也蕴含着绿色发展的广阔机遇。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相互促进。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表示,“数字化可实现对碳排放的衡量与分析,并不断优化效果, 持续提高效率,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有效且易于部署的解决方案之一。” 

凭借多年来不遗余力的深耕, 施耐德已经将可持续发展打造成为公司的一张新名片。赵国华透露, 施耐德已成功启动供应商“零碳计划”,将帮助全球前1000家主要供应商到2025年将其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减少一半。

他还表示,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进一步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3060” 的双碳承诺,都释放出积极进取的信号和雄心。“这对施耐德电气来说, 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除了为用户提供绿色、数字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施耐德还通过“碧播职业教育计划”,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在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看来,4G平台为世界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创新,高性能、稳定性强的4G网络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5G是一个更强有力的创新平台,我们可以借机实现全社会的数字化。

对于“双碳”目标,爱立信的研究及其与气候意见领袖的合作都说明,应用无线网络或是其他数字技术,到2030年可以减碳15%,占2030年减排目标的1/3。这意味着, 无线技术或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实现它们既定的“双碳”目标。

鲍毅康认为,未来的5G网络或将助力更多的碳减排,爱立信预测其幅度是50%。作为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5G将直接影响一系列产业,包括智能制造、公共交通、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智慧物流以及可再生能源等。

鲍毅康表示,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因为技术的进步,爱立信的碳排放已经减少了70%,整个集团有望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

“现在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要加速提升移动行业的影响力,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在发言中强调,为了如期实现目标,移动行业应坚持推动数字技术的包容性,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全球80亿人口中,已经有一半开始使用互联网,但仍有38亿人未使用过互联网,这其中包括未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33亿人。GSMA希望并鼓励其他行业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来弥合长期存在的使用差距。而对于气候发展目标,GSMA代表移动行业宣布,最晚在2050年实现全行业净零碳排放。

斯寒说:“GSMA的愿景是释放、链接全部的力量,促进人类、行业和社会繁荣发展。移动行业将矢志不渝,继续前行,推进对重大有韧性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而更多的全球企业或国际组织则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深耕,携手政府、用户、供应商等生态伙伴,共同在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工业智造、生态环境等领域探索和释放绿色发展的巨大潜能,为打造一个更绿色、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