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运动式”思维

0

车海刚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指“运动式”做法并要求纠偏,这在以往还是比较罕见的。

自从我国宣布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以来,各地政府及企业纷纷表态、积极响应,掀起了一轮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热潮。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乱象——有的地方空喊口号,抢风口、蹭热度、做虚功;有的地方急于求成,指标层层加码,措施不切实际;有的地方简单粗暴,搞“一刀切”治理、“一窝端”关停……这些都是“运动式‘减碳’”的典型表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战略决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国家层面的总体框架内统筹谋划、有序推进,而不能急功近利、过度行动,更不能一哄而起、各自为战。早在今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就曾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地对运动式“减碳”说不,则是更加掷地有声的批评和警示。

运动式“减碳”无视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区域发展差异等实际情况,罔顾经济社会是个复杂、动态的运行体系,以冒进或者盲动的姿态推进,会引发结构性失衡,给企业经营、产业发展、能源布局以及民生保障等带来不良影响,衍生和叠加各种问题,进而干扰“双碳”战略全局和高质量发展大局。专家指出,近期一些地方的运动式“减碳”,已经造成大宗资源类商品、高耗能产品量少价高供不应求,国内电力安全压力指数不断增高,火电、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兜底保障功能遭到弱化等后果。

纠正运动式“减碳”,就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并且“先立后破”,从政策、制度、产业等多个层面推动完善相关的顶层设计与路径规划。近日启动上线交易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加紧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安排。

毋庸讳言,运动式的做法不只存在于“减碳”工作中,在诸多其他领域也不鲜见。前些年的“环保风暴”等治理行动,媒体和公众即对一些地方的运动式执法多有议论。应当说,运动式思维及行为方式其来有自——历史上,我们曾经吃过很多“运动”的苦头,但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并未完全消除。

“运动式”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四个“化”:简单化、表面化、短期化、极端化。运动式治理总是与形式主义如影随形,重面子,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重“手段”,轻规律。在实践中,要么用力过猛、激进冲锋,要么花里胡哨、投机取巧。运动式思维及行为方式是政绩观错位的产物,它同我们所追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相容。

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空前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树立和强化“常态、长效”的治理理念,在各项工作中摈弃运动式思维,遏制运动式冲动,警惕运动式行为方式。实现“常态、长效”的要义是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重点在于“三个尊重”——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也陆续推出。“双减”政策旨在更好地体现教育公益性原则,制止教育逐利性倾向,促进教育公平。而“两办”联合发文这样的高规格,更是彰显了党和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意志与决心。这一政策受到公众特别是学生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不过,我们也看到,个别地方在执行政策时又有“运动式”操作的现象或苗头,一些过激和不当行为经由网络传播后成了舆情热点,对此不可不慎察。同时,部分教培机构关停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和就业问题,也应予以重点关注,务须防止其演化扩大而影响社会稳定。据媒体报道,北京已有区级人力社保部门出台文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劳动风险监控指导,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值得肯定。

运动式思维及行为方式,就其本质而言,实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征。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曾指出,要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人民日报》在2018年8月的一篇评论中,批评那些不顾实际、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的行为,“看似执行政策雷厉风行,实则只顾自己方便,不顾群众方便不方便”。评论倡导“下更多‘绣花’功夫,克服急功近利的思维、拒绝只图省事的懒政”。

这些中肯之言,为政者当慎思笃行。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