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乡,他们的诗和远方

0

唐海林

绝壁搭“ 天桥” , 深谷架“ 飞虹” 。有这么一个地方, 它地处合肥南端,却远离繁华喧嚣;它承载着责任和使命,“建” 证了成长与奇迹;它或许离家很远,却从不缺少家的温暖。这桃花源般的地方,就是——中交二航局引江济淮驻庐江段项目部。

受罗埠大桥项目部史主任、刘书记再三邀请,那一日,我与广电中心新闻部张主任一道,匆匆赶赴合铜路东侧2 . 5 公里的罗埠河上。此时正值盛夏,第一次来到工地的老张,被高耸的龙门架、林立的桥墩与效果图上“杆拱桥”所吸引。我们看到,自动喷雾的雾炮机、“搭积木”式的70 吨钢箱梁,一节节经过运输、吊装上桥,最后被技术工人现场焊接成型。我们的采访节目“引江济淮驻庐江段首节钢箱梁成功架设”经过《庐江融媒》、安徽卫视《新闻第一线》播出,先后被《人民交通》杂志与《安徽工人日报》等媒体刊载,那种强烈的视觉震撼,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你来我往。此后,那一道宛如飞虹横跨在罗埠河上的桥,以及徽派建筑集装箱式的办公用房,便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线建桥修闸人“ 放歌” 庐江, 让天堑变通途。为弘扬新时代“二航人”精神,彰显新一代建设者风采, 我们受邀赴熊闯书记那儿采访。

蒙蒙细雨中,驱车来到庐江县万山镇永桥村,在中交二航局庐江船闸项目部,见到孙雪原等几名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沿着硬化水泥路,站在“千里眼”监控范围内,BIM智能建造的现代化船闸生产一线,“高颜值”的工地…… 此刻,这里正在举办“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质量月”专题活动。项目党工部的年轻人在展板周围讲解,技术负责人拎着大喇叭、冒雨为观摩领导和嘉宾们对施工过程、关键节点以及闸室止水带进行介绍。职工“演员”认真投入,“演技”到位,项目部安全演练“触电急救”,让人耳目一新。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和年轻人交谈,与新鲜血液进行不间断的“青春对话”,年轻的熊书记总是勉励自己麾下的青年人:奋斗一线、听从指挥、岗位练兵、早日成才。刚刚脱离校园生活的青涩,面对“诗和远方”这个高大上的话题,我知道,刚刚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建设者小陈和他的同事们, 走进工地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些东西,比如,失去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失去一些陪伴亲人和朋友的时间。天南地北辗转到庐江,甘做工地上的“中交辽宁号”一员,面对我们的提问,年轻人的神回复,以及他们朋友圈展示的点点滴滴,皆真实到可爱。

作为中国建桥修闸“梦之队” 的一员,熊书记自豪地告诉我们: “修建船闸是二航局传统优势项目,国内一半以上千米级大桥均为我们造!” 

他们在工作中抵达人生的诗和远方。

2020年受到疫情和特大暴雨的影响,这群引江济淮的建设者们在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排涝、抢抓工期的同时,不忘积极拓展自己的幸福空间。

神奇的工地,明亮的办公室, 宾馆标间一样的职工宿舍,再配上绿地与花花草草,步入庐江船闸项目部,远望青山隐隐,近闻鸟语花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身处美好乡村的感觉。为使青年员工安心, 作为公司团支部书记兼项目书记, 熊闯一到庐江便和当地工会联系, 与县医院、庐江中医院、安德利工贸有限公司对接,组织开展“单身青年联谊会”。以“建家连线”为载体,中交二航局引江济淮驻庐江段每个项目部,都配备有职工书屋、健身房、探亲房、洗衣房、独立卫生间,每个淋浴点皆配备恒温热水器……空旷的地段,还建有标准化篮球场。闲暇之余和县直单位联合举办篮球联谊赛, 定期给职工过生日,“中”字号项目部既透着“烟火气”,更透着“家”的气息。

2020年国庆期间,在熊书记陪同下,我们拍摄的升国旗、国庆赶工、中秋慰问的电视新闻被《合肥新闻联播》《安徽新闻联播》等省内外媒体推送。金秋十月,当中秋遇上国庆,那一天在工地食堂,我们不仅像普通工友一样,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项目大餐,还有幸见证了项目部为全体职工举办的“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看到农民工和项目部管理者领到中秋月饼以及米油等慰问品,职工“舌尖上的幸福”得到保障后,那种暖胃又暖心的喜悦场景感动着我们。这幅“丰收”画卷的每一帧都让“二航造”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惊艳到千家万户的观众和读者。

引江济淮是安徽省一号水利工程,是一项集航运、调水、农田灌溉、城市供水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号称安徽版的“南水北调” 。作为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受邀采访这个让庐江“爆发”的特大工程,亲眼目睹来自武汉以及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者们日夜鏖战,我们能做的只有通过文字和画面,真实地展示他们的风采,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把庐江当成心灵栖息之地。

正是这种担当,我们的故乡, 遂成为他们的诗和远方。

作者系安徽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