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召开,多位专家建言献策

0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 高妍蕊

4月18日,由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及高校的多位经济学者、业界领袖围绕中国原创经济学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世界经济学何时迎来“中国时代”等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在演讲中介绍了域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他说,进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案例,突破了微观、宏观经济学理论,产生了许多用这些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金碚由此提出了“域观”的概念,即世界不是微观经济学假定的同质化的牛顿世界,它是一个异质化的、由各种各样的行为人、行为主题、行为规则所形成的不同的域观范围。” 他认为,经济学家要研究每个不同的域以及不同的域之间如何共存。世界上有很多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刻划了不同的域观特征,但是不同的经济学也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不同的域观特征的经济体和经济行为在同一个世界如何融合共存、如何衔接以及如何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在发表题为“时代发展呼唤经济学创新”的演讲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非常快,通过国际交流把国外的先进知识引进来,使得我国的经济学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次贷危机的发生,对西方的发达经济冲击非常大,也暴露了所谓的自由主义内在的缺陷。

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以及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张俊伟认为,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国情不一样,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政治社会框架也不一样,我国的经济运行规律、机制也和其他经济体不一样,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的经验在哪里。在构建话语体系中,一方面能够对自己的经验有所总结,指导自身下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经济提供了自己的解释,给世界启发,贡献中国智慧。

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科技自立自强,建立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建立高效的创新体系,则需要改变政府主导创新的局面,适应科技发展的规律,建立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科技体制。他还表示,经济学的创新要着眼于现实的挑战。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充分了解全球范围内现有的经济学成果、分析框架、流派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对经济学的发展、对问题的解决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合理的发展路径。

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国务院应用学科学位委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就价值链金融理论展开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价值链金融解决了市场参与和激励相融问题,这里是用定量化的方式来解决。否则我们大量的基建做得很好,但每一次基建过后,都会发现财务出现了夹层的问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缺失、地方政府的债务缺失,因为它只强调价值,而所谓的价值,不一定是使用价值。因此,百姓不一定因此而感到幸福,他们会发现虽然货币今天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完成了,但货币本身的信用不是固定资产,而是流动的。每一次经济的投资创造价值的背后是存量货币的增加,这依然没有解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价值创造之间存在的不充分、不匹配的社会矛盾。因此,市场参与和激励相容的模式在经济学体系中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数字化金融也给我们提供了市场纪律和普惠的生态。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中国首个以聚焦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创新主题的学术活动。会上还举行了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北京海归协会会长于斌、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高连奎、金融家代表路跃兵先后致辞。会议还发布了首个《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报告》。

Visits: 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