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
  • 社交媒体对政治选举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教育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可能。
  • 电子商务的增长正在改变全球零售业的格局。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政策的重点。
  •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转型压力。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5G技术的推广将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0

     

    杨良敏

    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板块划分清晰,层次同样分明。无论是人口分布、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都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板块、不同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道必答题,其中推动中部加快崛起是道关键题,具有全局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华东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这六个省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在区位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而且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建设样板,注入了改革基因,涵养了党的事业。中部地区可谓厥功至伟。

    历史会留下记忆,也会观照现实。

    从发展演进规律看,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区域的发展呈现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倾斜,使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中部地区一度形成“不东不西”的落后局面,一时间警惕“中部坍塌”的呼声响亮起来。

    新世纪之初,中部发展滞后引起决策层的重视。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受区域政策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基本跟上了时代。到2020年,中部六省以26%左右的人口,在10.7%的土地上,创造了超过22%的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上,六省均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其中四个省的三产增加值超过50%,五个省的一产比重低于10%。值得欣慰的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中部相连的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6个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进展,而且是对曾经点燃革命火种和孕育伟大革命精神的老区、苏区人民的回馈与反哺。值得高兴的是,在23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中部有武汉、长沙、郑州和合肥4个省会城市上榜,其中合肥是新晋成员,武汉是在克服重大疫情冲击、封城76天后加速复苏而仍留在其中的;在全国经济百强城市中,中部有25个入围,为加快崛起奠定重要基础。

    进入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之际,区域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既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目标。而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时代同进步,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首先,要把握大势。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比以往更难平衡。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不断转化为软硬实力的提升,各种猜疑、遏制、打压、围堵等问题不断冒出来,给我们和平发展形成战略挤压。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部作为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其次,要找准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这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和优势所在,新时代需要围绕这一定位,把这几个“基地”的优势发挥好,同时着眼高质量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第三,借力发展,“左右逢源”。无论是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还是接受市场最活跃、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带的辐射,中部地区都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合肥,是连接东中部的桥梁,其自身不仅获益于主动融入长三角,成为全国城市发展的一匹“黑马”,而且作为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创新地位凸显。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好合肥的优势地位,做好协调,相互借力,抱团发展。同时,中部地区要用好作为黄河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带,以及成渝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辐射区地位,学习合肥主动融入和对接国家战略,做到“左右逢源”。

    第四,大力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中部崛起提供新动能。中部地区要聚力促进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努力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发挥其引领功能,做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太原都市圈等。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具有相当大的人口吸纳能力,消费潜力巨大,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动能。同时,与周边的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分工协作,深度互动,内外合力互促,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一定能答好。

    Visits: 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