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菀航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江四岸重归繁华与喧闹,三镇热土再会烟火与江湖。
凛冬过后,苦难成就的强大韧性将持续嵌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肌理。武汉,砥砺新生。
作为全国疫情的缩影,武汉无疑站在疫后重振最醒目的坐标之上。“武汉胜则全国胜”,出自疫情最艰难的时点,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复苏的当下。
面对百年不遇重大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事实证明, 武汉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在捱过一季度经济停摆之痛后,武汉经济二季度实现强势反弹。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与一季度相比,武汉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在19个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0、上升2位。有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武汉为疫情后的经济如何复苏提供了经典范例。”
与此同时,武汉市服务贸易发展逆势回稳,正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亮点。据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数据,1—6月武汉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26%。另据服务外包统计数据,1—6月武汉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同比增长4.24%;其中,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业务占比提升,新兴服务领域发展快速,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在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攀升,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日趋提升。今年疫情以来,服务贸易在稳外贸稳外资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为全球经济恢复发展、抵御衰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在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8月11日,国务院批复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武汉第三次入围。而在疫后重振背景下开启的新一轮“武汉试验”,势必承载着更为突出的示范意义。
从深化到全面深化:先行先试创新发展
国家启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既是基于此前两轮试点政策的延续,又是对新形势新问题作出的新部署。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首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共计15个, 武汉成为中部唯一入选城市。在随后8月发布的实施方案中,武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当年底,武汉实现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服务出口额和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三提升”。且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对于中西部地区服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2018年5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 商务部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果展区公布了29条可复制经验,其中“建立服务贸易跨部门协调机制”“建设‘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平台,推动语言服务贸易发展”等与武汉相关的7条改革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试点期满后的2018年6月,国家将深化试点范围扩大至17个,武汉再次作为中部唯一城市入选。在此轮创新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中指出,武汉要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巩固发展服务外包、建筑服务、运输服务等三大优势领域,培育技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四大新兴领域,协同发展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教育服务、体育服务、旅行服务、中医药服务等五大潜力领域,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与贸易联动发展,打造武汉服务贸易“升级版”。
同时,服务外包凭借较高的科技含量,以及强大的出口能力,日益成为服务全球化持续深化的强劲动力与鲜明特征。自2009年入选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武汉积极顺应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致力打造全球知名服务外包目的地,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从成本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开展试点以来,武汉聚力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服务贸易扩规模、优结构、促出口,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据统计,武汉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湖北省比重超过70%,在引领带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方面作用明显。
武汉市以亚、欧、北美等地区为重心,2019年与163个国家和地区展开服务贸易往来,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多元化趋势明显。
为推动试点开展,武汉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服务贸易发展基础;通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坚定不移地优化服务贸易营商环境,致力推动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领域双向开放发展。
试点期间,武汉市积极落实财政资金、税收优惠、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等各项国家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扶持服务外包、文化贸易、技术贸易等重点领域企业成长。开展市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认定和支持一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大力培育服务贸易发展集聚区和服务出口基地。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 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实现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从无到有的突破。
此外,武汉市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创新,总结提炼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制度性成果,多项实践案例和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持续输出“武汉经验”,为全国服务贸易发展贡献“武汉力量”。
据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数据地方统计,2016-2019年武汉市服务进出口额从107亿美元增长至13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9.14%。
今年以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推出了两批40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最佳实践案例,其中武汉“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服务贸易国际化人才服务机制”“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5项案例入围。
从“开展试点”到“深化试点”,再到“全面深化试点”,服务贸易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服务贸易改革创新的步伐日渐加快。作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国家队”中的一员,历经疫情洗礼的武汉,将以更加强大的底气与魄力, 全力推动服务贸易领域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从疫中到疫后:数字化催生新增长点
疫情如放大镜,放大了数字化逻辑、放大了用户需求、放大了以人为本。这是一场由疫情倒逼的数字化深度实践,参与者有服务贸易的传统领域,更有新兴入局者。
曾站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 产业数字化融合趋势更为明显。
武汉发生疫情以来,“非接触服务”“直播带货”“云端剧场”等新兴消费模式升温,不少传统产业抢抓机遇“触电(商)”“触网”, “互联网+商业”模式走向深入。
记者了解到,在汉正街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商城,“上云”商户已超过九成,通过“直播+短视频+ 电商”模式,网络销售新渠道被进一步打开。传统商贸企业如武商集团、欧亚达家居、武汉爱帝、良品铺子、黄鹤楼酒业等也在争相“云接轨”,通过“直播带货”方式拓展消费新场景,将传统商业柜台搬到线上。
与此同时,“云应用”在武汉制造业领域加速渗透。作为首批5G 规模试验网试点城市,武汉启动了5G“万站工程”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网络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在武汉虹信打造的“5G智慧工厂”,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线,可实现车间设备互联实时交互。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 公司的1700余台设备、11家供应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控。烽火技服开发的物联网平台、信息化工具,已帮助200多家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等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云生产”“无人生产”将持续为更多在汉制造业企业缓解用工压力提供解决方案。
依托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等密集优势,武汉在线教育、居家办公、远程医疗、虚拟会展等“新经济”行业应需而生、逆势而上,培育合作吸引了大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集聚。疫情期间,猿辅导和尚德教育的“云教育”业务拓展迅速。创业公司石墨文档主打的“云办公”注册用户激增,现已超2800 万,企业用户数达37万家,月浏览量超3.6亿次。武汉依迅的“北斗+AI”测温“云防疫”产品,实现了无障碍对接智慧社区、平安校园、智慧城管、平安城市等各类监管平台。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医生通过联影“云诊断”技术, 累计完成40余万例医学影像远程“读片”,有效缓解了诊疗压力。
据武汉市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传统服务贸易,上半年武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36.39%,较去年提升32.43个百分点。专业管理与咨询、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与知识产权等,成为武汉服务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近年来,武汉市数字服务迅猛发展,得益于既有的产业积淀、政策导向与数字基因的持续注入。
以武汉创新创业版图上最耀眼的“光谷”区域为例,自2018年以来,武汉东湖高新区陆续出台互联网+、科技金融、新外资十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上市十条等相关政策,从不同产业领域支持企业成长壮大,数字服务贸易借势发展。
根据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的“2020光谷瞪羚企业发展报告”, 2019年光谷瞪羚企业达453家,总营收208.2亿元,同比增长51.3%。其中,21只“瞪羚”近两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5家企业成功上市,创历史之最。截至2019年底, 光谷已聚集第二总部企业86家,成为最早涌现出“第二总部”现象的热土。
在文化服务领域,随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光谷的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新型业态迅速成长,相关从业人员已近6万人,涌现出斗鱼直播、盛天网络、传神语联网、江通传媒、理工数传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吸引了今日头条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据了解,微派网络、语联网两家企业和语联网国际影视文化译制服务平台项目入围了2019—2020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在线上教育服务领域,已吸引110余家企业、超2万从业人员汇聚光谷。疫情以来,在线教育产业发展强劲,好未来(学而思)、流利说、尚德机构、猿辅导、作业帮等30余家“第二总部”相继落户于此。
在软件与信息领域,光谷形成了以烽火科技、软通动力等为龙头的数字服务企业,培育了斗鱼网络、安天信息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
据统计,2019年1—12月,东湖高新区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20.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离岸执行额5亿美元,服务外包总体规模进一步提升。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竞争的主战场。湖北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湖北不仅要巩固提升‘九省通衢’枢纽地位, 更要奋力抢占流量风口,成为主要数据枢纽。”
今年7月,《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公布,“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数字经济取得突破性成果,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成为全国5G先用先试城市,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方案还指出,未来将通过实施5大数字新基建、7大数字新产业、3大数字新融合工程,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 等数字经济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
武汉,再次站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口。
记者了解到,第二总部位于武汉的“猿辅导”公司、尚德教育等在线教育企业,以及字节跳动、达梦公司等互联网企业均在汉启动员工扩招计划,将继续扩大在汉业务规模。这是对武汉经济发展韧性的充分肯定。
神州数码在武汉落地全国首个云基地,将进一步打造神州数码全国云研发中心、信创研发中心,致力为武汉疫后经济复苏和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大数据行业“独角兽”TalkingData 在武汉投资设立华中研发总部及全国交付总部,将进一步巩固武汉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枢纽地位。
近日,武汉市与小米集团签订总部二期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小米(武汉)总部将按照十年万人的规划,建成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基地,并积极参与打造武汉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产业生态。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武汉优势突出,小米坚定不移地看好武汉。”
“看好武汉”,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共识。“产业新茧”,将持续孕育武汉服务贸易发展的数字蝶变。
从重振到跃升: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构建,有望开启服务贸易 “双向生长”的新变革。“其一,传统服务贸易向内生长,激活国内经济循环的需求动力;其二,新兴服务贸易向外生长,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同时,夯实国内、国际两大循环的纽带。”
“双循环”新格局下,武汉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
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公铁空综合成网,是盘活武汉经济产业“向内生长”的城市禀赋;科教融合、人才富集,新经济蓄势跃升, 是支撑武汉经济产业“外向生长” 的创新特质。那么,该如何紧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契机,力促服务贸易提挡升级?
据了解,武汉市将以“一试点、一示范、多领域、多基地”为抓手, 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创新,大力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积极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帮助服贸企业纾难解困,推动服贸发展复苏重振。重点工作包括:
一是全面深化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制订武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科学系统谋划后疫情期服务贸易发展思路,高标准推进全面深化试点启动。
二是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立足产业基础,打造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领域新优势,提升服务外包、软件信息、跨境电商等数字服务新动能,培育金融、会展、技术贸易等新兴领域新增量,促进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特色领域新发展。
三是加强市场主体和载体培育。深化市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区)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四是增进服务贸易国际合作交流。以全球服务外包大会、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武汉峰会为平台,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促进优质国际服务“引进来”,加快中国服务武汉品牌“走出去”。
8 月3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光谷调研时强调,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发挥好各类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提高市场敏锐度;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一批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动能, 全力推动疫后重振发展。
“危中寻机开新局,武汉正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宏强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武汉,“云生产”“智能生产”为制造业企业赋能增力,“直播带货”拓展了消费新场景,在线教育、居家办公、远程医疗、虚拟会展等在线行业应需而生、成绩斐然,新兴服务贸易实现逆势增长。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导致的外向型程度较低的劣势。随着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服务产业为支撑,以通讯、计算机、电信等为依托的服务贸易将成为武汉未来服务贸易增长的新动力引擎。
许宏强表示,武汉在前两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仍需再接再厉、扬长避短,打造竞争新优势,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积极作为,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和服务贸易大发展提供示范引领的经验。
据了解,武汉市将在新一轮试点期内,进一步巩固传统服务领域优势,培育新兴服务领域增量,促进特色服务领域新发展。特别是将紧抓产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加快提升数字贸易新动能,着力打造武汉服务贸易“升级版”,助推武汉经济社会疫后复苏重振。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