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霖
疫情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2020年3月12日,第42个植树节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与大名县、双台村“ 两委” 的干部沟通, 向中国发展出版社领导汇报并征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扶贫办同意后,中国发展出版社、《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国研文化传媒集团郑重决定,在双台村和村民携手共建一片“国研发展林”,绿化美丽家园,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国研发展林”拟种植梨树、楸树等树木约2000棵,购买树苗所需资金采取机构出资与个人捐赠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发展出版社党总支将这次活动命名为“国研发展育林工程”。在党总支的倡议下,全社党员干部带头,同事们积极响应,踊跃为国研发展林捐款。
春分前后,莺飞草长,正是果苗栽种的好时候。以前从没干过农活的我,一边翻书研究学习,一边向有经验的村民请教栽培方法,力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栽种下的树苗挺立在春风中,期待着疫情过后,捐种这片林子的同事们能来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这些天,随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逐日降低,我感到些许宽慰,却仍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看到世界各国感染人数急速攀升,我跟村干部和村民们交流时说,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警惕,继续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谨防疫情输入。
双台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紧张有序地进行。我组织全村党员干部,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小范围沟通等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党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多向村民传播科学防疫知识。党员干部个个毫不松懈,梳理近期村内工作情况,找差距、抓落实,并规范重点返村人员排查和居家隔离人员的识别管理,以“排查再深入、管控再落实”的工作作风严控疫情。我还每天组织工作队,配合村“两委” 干部,在村内巡查走访,并就相关情况多次与大名县、大街镇党委政府沟通,确保零风险。
复工复产,不负春光。如何做到抗疫与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是我和村“两委”干部们近来操心最多的问题。目前,双台村春耕备耕采取分时下地、分户劳作、分散干活的方式,藤编加工厂、爱心超市等均已复工。部分村民经过测量体温及密切观察,由村委会开具出村证明,再由镇里、县里批复后,可以前往北京、云南等外省市务工。截至当前,全村已有500余人外出打工,包括贫困户15人。
贫困户孙九焕的爱人去世早, 她本人平时打点零工。大儿子杨洋阳在天津的电动车厂工作,很少回来;二儿子杨帅帅在北京的餐馆务工,今年没能赶回来过年;儿媳在县城一服装厂上班,现在都已复工。孙九焕家享有藤编入股、养羊项目的分红和子女教育补助,每年合计1700元。
贫困户陈海文一家六口,本人在县城从事建筑工作,正准备复工上班。妻子张云芳患有脑血栓后遗症,为二级残疾待遇,每个月有60 元护理补贴。儿子陈艳波常年在沈阳务工,是一名“快递小哥”;儿媳王俊俊在家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上学。通过藤编入股、养羊项目、光伏项目的分红和子女教育补助, 陈海文家每年多出5200元收入。今年陈艳波过年回家,受到疫情影响,前几天刚刚返回沈阳,难得在家多呆了些日子。
孙九焕和陈海文两家作为亿万农民工的缩影,让我感触颇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我国共有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意识也在悄然转变,“乡土情结”逐渐淡化,尤其是年轻的村民们,已经远离了老一辈“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只有在农忙时节会赶回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受到城市文化的深刻影响,眼界、知识面、生活方式等大大改变,这会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但从另一角度看,他们的城市归属感仍然很低,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也没有对于个人未来的长远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在城市里“得过且过”。同时,由于农民工大都是独自在外打拼,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团聚,孤独、迷茫成为他们内心的常态;而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往往形成孤僻、叛逆的性格,留守老人和妇女则容易受到封建迷信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驻村扶贫以来,我经常思考,要想解决农民工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产业引导,增加农村人口本地就业,减少两地分居情况。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以我所在的双台村为例,这里十分注重“扶贫先扶智”,村“两委”发动党员干部走家入户,嘘寒问暖,做好贫困户等重点村民的心理疏导;开展“好家风好家训”等系列活动,进行“爱心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内留守人群提供全方位关怀。
当下,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对农村扶贫事业带来的影响无法准确判断,三农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也还有待解决。但我相信,在这次战“疫”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崇高精神和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将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定也会春暖花开。
作者系河北省大名县双台村第一书记、《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行政部主任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