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旭
内容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高地之一,欧盟通过单一市场建设、地区特色发展、创新中心培育和创新驿站建设等方式,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未来,中国可考虑通过构建统一大市场、打造特色化一体推进方案、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以下简称“教科人”)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提出教科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系统推进教科人高效协同方面探索了一系列有益做法,很好地支撑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中国深入推进教科人“三位一体”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图为欧洲最大的科技展会之一2024 年法国“科技万岁”展。 图/ 中新社
欧盟教科人一体推进的主要成效
欧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教科人相互支撑,在推进教科人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有效提升了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单一市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欧盟单一市场建设的目的在于消除要素流动的国际壁垒,加强欧盟内部一体化发展。过去30年,单一市场制度在教育和创新等领域不断拓展,为教科人协同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具体而言,建立健全统一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欧盟知识产权局、欧盟商标和注册共同体外观设计等,并于2023年6月启动欧洲单一专利制度体系;2010年发布的《欧洲数字议程》提出建设数字单一市场;2021年通过了首个单一市场促进金融计划;2022年发布《欧盟标准化战略》,推动欧洲标准化体系深刻变革。
二是教科人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欧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探索有助于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欧洲创新与技术学院创建的“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是基于“知识三角”生态逻辑的协同创新模式,涉及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以网络化协同方式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自启动以来共创建6个KIC协同创新平台,涵盖多所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伙伴组织。欧盟创新驿站(IRC)主要设立在高校、商会、政府单位等国家公共机构中,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IRC 平台覆盖了欧盟27个国家和22 个非欧盟国家的600多个合作组织,拥有13000余个合作技术供给方,成为促进教科人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三是欧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全球领先。欧盟通过持续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欧盟科学、研究和创新绩效2022》指出, 欧盟人口只占世界的7%,却贡献了世界20%的科技产出。同时,根据《欧洲创新记分牌2023》中的数据,2016年至今,欧洲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了8.5%;在企业创新方面, 2020年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公司中,有361家总部位于欧盟国家,占R&D总投资的17.6%。值得一提的是, 欧洲在半导体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欧洲芯片制造界的三巨头——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在特色芯片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荷兰的ASML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也是唯一能量产EUV光刻机的制造商。
欧盟教科人一体推进的经验做法
欧盟以单一市场建设为基础,鼓励各成员国探索个性化创新路径,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有效衔接。
(一)推进单一市场建设,谋划教科人一体化
欧洲单一市场致力于在欧盟内部打造没有边界的区域,加强经济合作,有效推动教科人一体化。一是促进教科人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欧盟单一市场框架下,消除要素流动的贸易壁垒,极大降低了要素流动成本。同时,欧盟还提供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扶持和连贯的资助计划,以保障教科人资源在不同地区能够相互匹配、共同推进。二是制定教科人一体推进规划框架。欧盟推出的各类政策,都将教科人纳入统一规划。“欧盟2020 战略”的七大框架计划涵盖创新、教育、就业和技能等内容;“欧洲地平线计划”中支柱领域之一“卓越科学”,致力于支持科研创新和高端人才(贾无志、王艳,2022); “欧洲地平线计划”的另一支柱领域“创新型欧洲”,通过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促进教育、研究和创新的“知识三角”融合,并为企业培训人才。三是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欧盟注重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要素,将科研、教育、商业元素整合起来。围绕创新目标,通过欧洲研究理事会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邀请国际伙伴参与的形式,聚集欧洲优秀的研究人员,实现欧盟与非欧盟科技人力资源的合作、交流与互访,极大扩展了欧盟科技计划和项目获取智力和人力支持的范围。
(二)政策“自下而上”, 鼓励地区特色发展
欧盟通过“自下而上” 的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各地区综合利用教育、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提出相应的政策规划,服务本地发展。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精明专业化” (Smart Specialization), 即拟订富有地方特色、面向研究和创新的详细计划,而后自发申请加入该政策框架,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资助(Rang,2018)。该政策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鼓励区域进行事先的、基于本地优势的创新潜力评估;二是鼓励政府、企业、大学及其他利益群体等多方参与区域政策制定过程;三是欧盟根据地方上报的预先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资助,资助重点在于帮助地区内的知识资源在产业间(内)顺利传播和重组,以此培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推广市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欧盟各成员国通过各界人员的参与实现教科人的一体化推进,培育并建立本地化优势; 同时,集聚整个欧盟的教科人资源,服务当地产业发展, 进而推进欧盟教科人一体化进程。
(三)培育新型创新中心,引导创新要素集聚
从欧盟创新历程看,以科技园为代表的创新集聚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欧盟创新集聚区的分布、形态和功能正发生着改变,以科学城和创新谷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产城融合”的新型创新中心逐渐成为未来创新高地。通过积极部署新型科学中心,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升对全球一流科学家、科技企业的吸引力,进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本、多渠道的创新资金来源、较高的企业研发投资、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推动教科人一体深度融合。例如,瑞典西斯塔科学城通过改造优化、完善功能、兴建学校,逐渐成为现代科技城;挪威奥斯陆科学城计划在挪威知识密集区域开发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市,将原有的奥斯陆科技园、奥斯陆大学等融合为一体。
(四)深化创新驿站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欧盟创新驿站网络致力于服务开展国际范围内的技术转移服务,形成“技术需求到解决方案”的技术转移路径, 通过技术经纪人主动性发挥和IRC“工具箱”应用(李纪珍、闫立罡,2006),促进教科人合作良性发展。一是构建以网络秘书处为核心的多方参与机构。创新驿站由网络秘书负责协调,在各国设立协调机构负责国内创新驿站项目实施。各协调机构分布于教科人领域的各类公共机构中, 比如大学技术中心、商会、区域发展机构和国家创新机构等,并通过电子公告栏连接系统,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信息互通。二是促进技术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创新驿站在工作中依托覆盖范围广、深入当地产业的技术信息网络,收集企业技术需求,进而通过IRC网络平台寻找适宜的技术信息,并发布需求信息, 有效实现了教育、科技与人才之间的深度链接。三是实行以政府资助和有偿服务为主的经费来源模式。创新驿站由欧盟政府与当地机构共同资助建立,通过提供有偿专业化增值服务和协助技术项目的合作,获得一定分享收益, 成为创新驿站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
欧盟教科人一体推进对中国的启示
欧盟不断推动教科人一体化发展,在统一市场建设、创新中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有益经验,为中国教科人一体化推进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教科人统一大市场
将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纳入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国家层面进行深度谋划、系统部署。一是改革教科人要素流动机制。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流动制度规则,破除影响教育、科技和人才等要素跨地区流动的关键堵点。深化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教科人一体推进提供有利环境。二是统一谋划教科人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在配置教科人资源中的作用,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 明确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 统筹规划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布局,把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打造教科人协同创新生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模式,构建服务产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参与的创新联合体, 面向市场重大需求,建立常态化多元协同创新机制。
(二)鼓励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一体推进方案
在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打造“自下而上”的教科人一体化推进方案。充分发挥地区自主能动性,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科人一体化推进方案。一是健全鼓励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国家层面出台激励办法和容错纠错办法,构建科学的容错免责认定流程和纠错机制,建立教科人一体化试点支持机制,鼓励地方探索教科人一体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二是以产业发展推进教科人一体化。以产业为核心推进教科人发展,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改革教育培养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对当地产业的服务作用。三是构建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模式。在地方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既要对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主体进行充分调研,又要畅通政策建言渠道,鼓励教科人相关主体参与地方政策制定,掌握教科人一体推进的特殊需求和地方特色。
(三)完善创新中心,强化要素集聚和多元协同
创新中心建设是发挥创新要素规模优势,推动跨主体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科技创新功能定位,统筹科技创新布局,全面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一是打造和完善创新中心立体格局。打造涵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多层次科技创新中心,集聚教科人要素资源,促进协同发展。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中心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围绕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生态系统,打造错位发展的城市群,扩大创新中心辐射半径,带动周边城市融入教科人一体化推进中。三是推动科学城、创新谷建设。借鉴欧洲“产城融合”经验,将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主体纳入科学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多主体协同和产学研合作。
(四)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多措并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发挥科创平台的引才育才作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让科创平台成为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是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健全协同攻关、收益分配激励、知识产权共享等机制, 着力破解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科技成果赋权路径等难题,构建有利于教科人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二是丰富供需合作网络。借鉴欧盟创新驿站网络, 鼓励高校、企业等主体参与创新成果转化网络,畅通科技成果供需渠道;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供需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平台供需匹配能力。三是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 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扶持具有桥梁作用的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化;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出台技术入股管理办法,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业。
(部分参考文献略)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合作网络中多重制度逻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编号:7230427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编号:2024SYZH004)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Visit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