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著名的“两康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明确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等一系列战略目标。
2017年以来,安徽省旌德县在全国率先引进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赋能村医,积极探索“健康扶贫+智慧医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成为践行“两康理论” 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典型,得到村医、村民和专家的好评,还引起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为了解旌德县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探索,发掘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于8月13日-15日赴旌德展开了深入调研。
开发者的“知音”与村民的“福音”:智能机器人破解乡村“缺医”难题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禀赋独特,素有“ 中国灵芝之乡”“ 中国宣砚之乡”“国际慢城”等称号。全县面积904.8平方公里,人口15.2万, 辖10个镇、68个村(社区)。
作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山区县之一,全县15.2万人中,常住人口不到11万,而且人口分布零散。其中约有5万人居住在县城,2.5 万人在集镇,2.5万人在中心村, 其余5万人在自然村。那些留守的“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常年享受旌德干净得几乎“一尘不染”的空气时,住在“健康之城”却遇到“健康难题”——就医看病成为他们的一大困扰,也成为当地主政官员心头的大事。宣城市委常委、旌德县委书记周密说,与过去“缺医少药” 相比,现在农村关键不是“缺药” 而是“少医”。据介绍,近年来旌德县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室医技人员十分匮乏,全县63 个一体化村卫生室有6个村没有村医,在岗村医60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一,其中70岁以上的7人。“村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2016年,全县新农合外出住院患者比例高达40%,县外基金使用达到59%。
“基层缺医已成为旌德县健康脱贫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短腿’和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痛点’。”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随行的旌德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振宇对《中国发展观察》调研组说。
如何缓解基层缺医问题?在周密看来,根据旌德的实际情况,大规模补充村医的做法并不现实。但保障农民健康福祉,是重要的民生事项,不能怠慢。而几十年为守护农民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村医(赤脚医生),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又有限,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农民看病需求。怎么办? 周密说,他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恰好有一个机缘,曾经和他一起参加培训的安徽省卫计委吴振宇处长来旌德挂职担任副县长,两人一碰头,周密就决心让吴振宇利用两年挂职时间,结合自己的专长做成一件事,就是把农村医疗改革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新路。
2017年7月,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兼中国卫生信息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与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带领专家团队参加了安徽省健康大数据联盟启动仪式。专家团的两位海归博士——许静静博士和余中博士是中国卫生信息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的常委,也是获得中关村领军人才奖等诸多荣誉的国家高新企业经纶世纪医疗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经纶世纪”)的联合创始人。他们在安徽省健康大数据联盟启动会上演示了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天使机器人”),反响热烈。周密对此非常感兴趣,经过缜密调研,决定将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引进旌德。两位海归博士潜心研究8年的智慧医疗赋能村医的理念在这里找到了“知音”。2017年9月,旌德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决心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实现智能分级诊疗,以此解决基层缺医之“痛”。
周密表示,2017年以来,旌德县以建立“医共体+医联体+健康网”为框架,以运用“互联网+ ” 和人工智能为手段, 以探索“ 健康扶贫+ 智慧医疗” 为新路径, 先后在全县8 个贫困村、17 个非贫困村、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所有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共投放了40台助手机器人进行试点。在试点运行一年的基础上, 计划在未进行试点的34个村卫生室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再投放40 台,以实现全县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来到旌德县蔡家桥镇,调研组在庆丰村卫生室见到了这个天使机器人,当地人称为“助手机器人” 的真容。它高、宽各约30厘米, 由一个小型触摸屏、一个摄像头、一台便于远程操控视频摄像和通话的旋转底座组成,重量约1公斤。
“别看它小,功能可不少。” 村医江繁荣为调研组做了演示。机器人内存储有居民健康档案,点开一个用户,便会出现智能监测、基本诊疗、慢病管理、健康评估、签约服务等多个菜单。其中,基本诊疗菜单下又包含中医诊疗、西医诊疗、远程视频和双向转诊四项子功能菜单。“有了这个机器人,就像是给我们村里送来了一个会看病的大学生,它就是顶级专家。”江繁荣转述村民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家对村医助手机器人的欢迎。
江繁荣还给调研组讲了一个案例:村里一名年轻人拉肚子很长时间,到处看都没看好,听说村里有个助手机器人很神奇,便从省城合肥回来,在助手机器人帮助下,按照系统推荐的中医治疗方子,吃了个把月就真的痊愈了。这让村民开了眼界,开始信任这个机器人。
一年多来,一台台小小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帮了村医的大忙,也给广大农村群众送去了福音。更重要的是,经过积极努力探索,旌德县在健康扶贫与智慧医疗相互融合、共促双赢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套模式与机制。旌德县卫计委主任汪海明介绍,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助手机器人探索了一条健康扶贫新路径。汪海明表示,助手机器人首用在贫困村,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凭借助手机器人强大的服务功能实施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健康扶贫各项措施的具体化、现代化,使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如:贫困人口普通门诊当日报销费用由18元提高到20元,新农合报销70%,慢病门诊新农合报销75%后,剩余25%再进入“180” 报销,慢病门诊实际可报销95%, 且慢病门诊报销单日不封顶,年度封顶6000元,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负担,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二是助手机器人构建了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原先基层医疗服务是医生与患者面对面问症拿药的模式,小病直接诊治,大病转至县城。助手机器人远程会诊功能突破了患者与县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免去了患者来回跑县城的辛劳,实现了双方、三方甚至多方同时在线询诊和会诊,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县级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
三是助手机器人提供了村医诊疗治病新技术。过去镇村群众只有患头痛脑热等小病时才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稍有大病就直接前往县级医院甚至外地就医。助手机器人中、西医专家辅助诊疗系统,拓展了村医的视野,提高了村医的诊疗技术,初步改变了村民的就医模式,“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得到有效落实。远程诊疗所开的药品,乡村卫生室没有的,由医共体中心药房直接配送到村,对贫困人口8元配送费由医共体支付。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层缺医少药的情况,而且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开通新农合9种慢病门诊报销一站式结算,方便了群众就医报销。
四是助手机器人实现了慢病管理服务新突破。过去村医做慢病管理和签约服务,都得上门填写纸质健康管理档案和记录病案。助手机器人实现了对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管理和服务,有助于收集基层群众疾病、就诊、用药和费用等信息,并提供精细化的诊疗方案,检查结果直接导入,极大地提高了村医的服务效率。
五是助手机器人树立了旌德创新发展新形象。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30多个省市卫计委的领导和专家到旌德县考察了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的“旌德模式”,数十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5月,世界银行促进中国医疗卫生改革项目组织“2018年度督导团”,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约50位国内外专家和领导专程赴旌德考察调研, 评价该试点工程是“世界银行与中国卫健委合作提倡‘以人为本一体化卫生服务’的优秀案例,可在全球推广和示范”。世界银行已把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纳入其在南太平洋国家萨摩亚的全国医疗信息化项目,而其在非洲多国的项目也对合作表达了浓厚兴趣。今年10月9-10 日,在世界银行的推荐安排下,余中博士受邀赴华盛顿参加了泛美开发银行年度政策对话(Regional Policy Dialogue),并访问了世行总部,专门介绍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和“旌德模式”。同时,在10月27日发布的《柳叶刀》“中国基层医疗专题报告”(L a n c e t Commission Report)中,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的“旌德模式”作为创新案例纳入其中。
“五管齐下”推动改革试点:让离不开的村医“助手”持续赋能
在采访中,村医江繁荣颇为感慨地对调研组说,如今天使机器人已成为他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助手。“一年来,我带着它走村串户,用它进行了中西医诊疗400余次,远程会诊48次。”
江繁荣表示,机器人提供的中、西医诊疗功能,可以有效辅助村医们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中医诊疗,以前我不太懂中医,不会开方子,现在有了机器人的辅助,还有县里组织的知识培训,我也能为一些慢病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了。”学西医出身的江繁荣敢开中药方子,底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助手机器人的中医专家诊疗系统汇集了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后台知识库运营管理系统,对内、外、妇、儿等200多个临床病种进行辨证施治,“经过多位国医大师的验证, 开出的方子科学、可靠。”二是他还可以通过助手机器人随时与县医院的中医科医生杨后长视频连线, 在其实时指导下开展中医诊疗。杨后长说,所有配备机器人的村医每天都可以随时和他视频连线,进行远程咨询会诊。
据旌德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朝富介绍,该医院共有3台助手机器人,分别放在内科、中医科和医共体办公室,下联全县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往上还可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连接省立医院和省儿童医院。“我们每天都会接到2到3次远程会诊请求,都是基层把握不准、难度较大的病症,有的现场指导解决,有的疑难病症会预约转诊到县里来看。”
一直以来,由于家庭贫困、交通不便等因素,山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看病格外难,很多时候往往是“小病扛、大病挨,临终才往医院抬”。家住三溪镇双河村的贫困户李水根过去就深受看病之苦, “从家到县医院有30多公里的山路,坐车来回要半天时间,车费也要几十块。”最近他头疼,失眠多梦,到村卫生室就诊后,村医洪小钟用机器人给他量了血压、问了病情,并联系了县医院医生为他远程诊疗。这让李水根十分高兴,“有了这小小机器人,的确帮我省了不少钱。”
短短一年多时间,旌德县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为何会如此迅速地普及开来并广受好评? 在汪海明和王朝富看来,这得益于旌德县委、县政府“五管齐下”的规划部署。
一是地方领导高度重视,持续高位推进。汪海明介绍,旌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助手机器人项目,主要领导全程高位推进,分管副县长每周开会调度,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牵头,卫计、扶贫、财政、人社、物价等多部门参加的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统筹协调健康扶贫和机器人项目实施工作。2017 年县委深化改革领导组将建立完善助手机器人运行管理机制纳入“非标”改革项目。2018年试点项目又被列为县委、县政府“深化改革、精准扶贫”六个“一号工程” 强力推进。
二是多部门联动,建立协同机制。汪海明表示,旌德县按要求实施好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医保优惠政策。卫计、扶贫、财政、民政等多部门协作,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发了《旌德县健康脱贫工程实施方案》《旌德县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方案》《旌德县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目录》《旌德县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实施方案》《旌德县健康脱贫工作考核方案》《旌德县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保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旌德县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意见》和《旌德县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住院补充医疗保障“5090”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在全市创新制定了《旌德县巩固提升扶贫成果防范返贫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试行)》,为县健康脱贫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资金保障。2018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补偿8810人次,补偿348.7万元;健康脱贫“351”兜底累计保障330人次、慢性病门诊“180”补充医保2459人次,分别补偿41.35万元、17.88万元;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81.3%。同时, 县卫计委牵头与经纶世纪、网际易商、晶奇科技和好医生等4家公司协作,整合服务平台,协同推进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
三是多形式培训,掌握使用技能。王朝富介绍,这些培训包括: 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中西医理论知识培训,特别是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开展试点单位使用人员慢病管理系统操作培训;开展试点单位使用人员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脱贫、中医健康体质评估等功能模块操作培训;试点单位使用人员每天常态化地学习使用助手机器人。截至10月中旬,共开展集中培训12次,累计参加培训588 人次。
四是多要求使用,提高诊疗效果。王朝富表示,第一,要求使用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助手机器人远程会诊功能,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开具中医、西医诊疗处方或进行预约及转诊。第二,要求使用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和适应症,相应选择使用助手机器人中医或西医诊疗系统。第三,要求使用人员对贫困村慢病患者尤其是贫困人口,均要使用助手机器人中医诊疗系统,帮助提供穴位指压、食疗药膳及康复指导,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要求通过助手机器人慢病管理系统内重点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照标准化诊疗指南开出健康处方,管理率要求100%。第四,重点在8个贫困村遴选了22名长期受疾病困扰的贫困患者,通过助手机器人优化治疗方案,进行精细化健康管理,随访跟踪诊疗效果。
五是多举措保障,规范试点运行。王朝富介绍,第一,县医院组建医共体中心药房,提供助手机器人诊疗需要但基层医疗机构不能采购的目录外药品,保障患者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用药。第二,在县医院医共体设立助手机器人专项资金管理账户,用于保障助手机器人的培训管理。第三,探索建立服务居民家庭的开放式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努力为群众提供一体化健康服务。第四,为村医配置了专用手机,购买流量套餐,保障村医可以携带助手机器人通过连接手机热点,上门为群众服务。第五,县卫计委、县医院和镇卫生院定期对助手机器人使用情况进行督导,其中县级督导每月不少于2次,镇级督导每周不少于1次。
截至10月中旬,旌德县通过助手机器人中西医诊疗服务合计6781人次,其中贫困人口737人次;远程会诊合计1442人次,其中贫困人口334人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江宇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评价指出,旌德县“健康扶贫+智慧医疗”改革作为我国深化医改的一个突出案例, 有着许多亮点:
一是抓住了问题导向,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医疗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痛点都在贫困人口。旌德县通过智慧医疗降低了基层群众看病的成本,实际上最受惠的是贫困人口,增进了医疗的公平性。
二是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思想。改革既需要问题导向,但也不能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旌德县从大处着眼,把解决基层医务人员匮乏和实现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结合起来,通过“医共体+医联体+ 健康网”这个总体设计,创造性地丰富和提升了医联体的内涵,把医联体从解决分级诊疗的工具,拓展为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卫生服务的平台,也推动了体制机制转变,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患者愿意留在基层。这比简单地增加投入更有意义。
三是抓住了信息化这个跨越式发展的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旌德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调配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延伸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国际最新趋势是一致的,有示范推广的意义。这就说明,信息化是中国难得的后发优势,发挥好这个优势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四是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进,各部门协调配合, 上下团结一心,是改革成功的政治保障。
“ 算群众利益的大账”:在质疑中厘清方向解决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医疗领域的主要矛盾也已经由过去“缺医少药”变成了如今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平衡,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矛盾。
当前,随着全球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智慧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信息化发展正在对医疗健康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应用,到现在开始探索智能化和物联网应用。“因此,村医机器人助手,不仅是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更是农村基层现实需求推动的结果”。
陈秋霖认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现实困难,使得给村医配备人工智能设备进行辅助,成为当前我国医疗智能化应用的重要场景。旌德县推行村医助手机器人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信息化新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也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空间;不仅通过改善卫生服务提高治理效果,也将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提高治理能力。
周密进一步强调,如今中国的农村医疗需要信息化、需要人工智能。“我们要认识到,医疗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产品,其特殊性在于供给越多,需求就越大。而目前的瓶颈在于缺医、在于诊疗。唯有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基于其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可以打破这一瓶颈。所以必须坚定地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乃至智能化。”
周密坦言,旌德推进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一年以来, 也面临不少质疑的声音。有观点认为,在农村基层开展助手机器人试点的做法会把常见病的诊疗复杂化,而对中医远程诊疗来说,无法将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方法完整应用,可能存在诊疗不确的问题,同时还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有赶时髦、作秀之嫌。
对此,周密也倍感压力。但是,在他的逻辑里面,只要有利于群众尤其是山区困难群众就医,符合群众利益和增进健康福祉的就可以做,“要算群众利益的大账”。他强调,旌德县的医疗助手机器人与广义的人工智能定位有所不同, “从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非常清晰,就是通过赋能村医,让他们在助手机器人的辅助下,提高诊疗水平,为群众做好常见病治疗和慢性病管理,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而不是让他们扮演协和医院里的大专家那样的角色。”
周密认为,旌德县的人口分布结构决定了村医的重要性。而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规定,“村医准入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在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
“将心比心地说,真正能拿到行医资格证的人,有几个会愿意抛开大城市的发展前景,选择到我们小县城的农村来工作呢?”周密直言,这样的规定对于基层村医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相信类似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客观存在,远不仅限于旌德。
正基于此,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的试点探索,契合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实际医疗需求,成为其辅助医疗的重要手段。“也正因为过去我们的欠发达,使得我们更具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周密坦率地说, 目前旌德县村医的整体素质,无论知识储备还是行医经验,都没有助手机器人诊断的准确率高。即便是使用中医治疗,在缺少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完整应用的情况下,助手机器人的判断依然要高于村医,就是在远程诊疗中,没有“切”也大致可以判断病情。从经济成本层面看,于旌德而言,用于助手机器人的财政投入,相比聘请村医和群众远走县城甚至外地就医报销来说要划算得多。“只要群众需要,得到群众认可,大账算得好,哪怕质疑呢?问心无愧就行。”
十九大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抓手。旌德县率先探索建立的人工智能“强基层”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开创了“健康扶贫+智慧医疗”新模式。近年来,国家卫生系统在“强基层”领域的投入逐渐加大,但目前大量投入的更多还是房屋和医疗设备层面,对于人的投入仍是短板。而人的投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培养一名医生至少需要8到10 年时间。
“中国经济的基础就是县域经济,如果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基层医疗模式无法实现,中国当前医疗体系格局的矛盾将难以改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海涛认为,旌德县携手经纶世纪公司启动的“经纶天使机器人”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助力健康扶贫,是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看得起病”。
“何为看得上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便是看得上病。何为看得好病?首先,诊断水准要保证;其次,慢病得有管理;再有,要做家庭签约,把公共卫生和家庭诊疗相结合;最后,要用好中医系统,与互联网平台充分结合。”王海涛进而建议,“现在系统有了,平台有了,接下来, 将轮到我们发挥自身作为国家医疗领域‘领头羊’应有作用的时候了。今后,可以将与基层互动的、需要继续教育的产品,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知识和教育资源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再沉淀到基层, 针对村医、乡医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协和的教授专家为其进行讲解与科学识别和教育。”
改革大都始于基层。在王海涛看来,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旌德县完全有能力形成并复制推广一种“村医模式”。但要明确的是,这种模式的基本诉求与功能定位是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手段,并不旨在替代医院专家教授的职能,而应始终致力于解决农村群众的基本就医问题。
陈秋霖强调,今后如果要推广这些探索,安全是底线,效果是关键。要鼓励先行先试,也要及时科学评估,特别是对长期效果和影响评估设计。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但创新也有风险,需要在创新和规范之间寻找发展的平衡。这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远见,能够发现创新的切入点;也要有担当,在创新中遇到挫折时有定力;更要有相应的能力,科学理性评估创新的成效,推动创新工作可持续地发展。
“五个强化”补短板: 让“智慧医疗+健康扶贫” 落地生根
试点中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一直在接受村医和群众的“检阅”。离不开它,也希望它能更好地提供帮助。
在采访中,多位乡村医生向调研组介绍,在使用机器人过程中, 他们发现诸如有时系统反应不够迅速、语音识别不准、触摸屏不够灵敏等问题。同时,与机器人一起配备的蓝牙血压计深受村医喜爱,大家希望能配发更多与机器人对接的可穿戴设备,如蓝牙体温计、蓝牙血糖仪等。
此外,汪海明也表示,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例如助手机器人政策的执行力、机制的完善、群众的知晓、村医的操作熟练度等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助手机器人的语音输入、人脸识别等智能交互功能准确率还需提高, 虽然机器人可与200多款外接设备连接,但配置给村医的设备还很少。同时,目前机器人还不能网络离线保存数据,有的地方受网络信号的局限,如果不能网络连线,助手机器人就无法工作。
余中博士说:“为了让机器人更好用,我们将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了解问题所在,有的问题是因为农村山区的移动通信信号弱造成的,有的问题是因为机器人对村医的方言无法识别造成的,我们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对机器人进行相应的系统优化。从2017年9月试点至今,旌德县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已经升级优化12次。人工智能技术必须根据具体实际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才能真正做到落地。”
为了保障机器人的运行管理, 旌德县政府制定了《旌德县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县卫计委与县财政局、人社局、物价局、扶贫办密切配合,相继出台了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收付费方案等6个配套文件,确保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加强督导和绩效考核,激发村医使用机器人的积极性。
余中坦言,任何一个创新的技术产品投入应用,都有一个根据应用场景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他们会根据反馈意见对助手机器人持续优化升级。另外,目前助手机器人在技术准入与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管理等方面还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医疗责任、信息安全等风险管控仍有待规范,相关配套政策也需不断健全完善,还需要提高村医使用率和群众信任度。他建议, 在下一步的推广中,要进一步强化村医培训,为基层全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渐进式引导群众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改变一些就医习惯,从而逐步补齐短板,让助手机器人真正成为扎根于基层的“不走的医生”。
尽管村医助手机器人项目还需不断完善,但在周密看来,其取得的效果已经足够令人振奋。谈及下一步对该试点项目的规划完善,周密概括为五个“强化”。
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职责分明、合力共为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以分管副县长牵头,卫计、扶贫、财政、人社、物价等多部门参与的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作用,加强督导调度。二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成员单位及镇、村两级职责, 及时将健康扶贫和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担”的工作机制。三是严格考核管理。县与镇、镇与村签订健康扶贫和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责任书,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镇、村两级党政班子政绩考核挂钩。四是构建合力格局。推进县直有关部门、各镇村把落实健康扶贫和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全力构建合力共为的工作格局。
第二,强化运行保障,着力健全规范长效、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及助手机器人实施方案、运行保障等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具体规定。尽快建立完善助手机器人实用技术准入、医疗质量、医疗责任、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政策。三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共体中心药房药品供应,县级医疗机构远程接诊等运管机制。四是推动出台医疗规范。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是大势所趋,也是新生事物,要积极协助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使用标准和诊疗规范,以及科学的评价认定标准。
第三,强化政策宣传,着力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一是开展立体化宣传。包括拍摄制作助手机器人电视专题片、动漫宣传片和PPT,宣传好机器人功能、政策及“健康扶贫+助手机器人”故事。二是做好机器人医保报销、个人付费、药品配送等相关政策宣传。三是开展多形式宣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橱窗、板报、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就诊患者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开展面对面宣传。镇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在了解健康扶贫及助手机器人功能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主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宣传。
第四,强化培训辅导,着力掌握理论全面、操作娴熟的工作技能。一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县卫计委要根据项目培训办法定期组织好培训,重点加强助手机器人使用人员的中西医理论知识、慢病管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二是进一步严格督导尺度。要明确责任,由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试点村卫生室进行重点督导。要统筹协调,安排先期试点单位对新增助手机器人使用人员开展一对一的辅导。三是进一步提高使用强度。要求使用人员务必熟练掌握助手机器人各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想使用、能使用、会使用,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四是进一步推进管理深度。县卫计委要根据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方案的要求,加强管理,要求所有助手机器人使用人员均要规范使用好远程会诊、临床诊疗、健康管理等功能。
第五,强化系统升级,着力成为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得力助手。一是收集意见建议。要求助手机器人研发公司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助手机器人使用发现的问题和各方意见建议。二是举行项目讨论。助手机器人研发公司召开项目讨论会,对助手机器人使用中的好做法、典型病案进行总结,对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三是进行功能升级。助手机器人研发公司要争取每月为助手机器人系统升级一次, 并安排工程师深入现场辅导调试, 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四是开展效果评价。县健康扶贫办公室每季度对全县助手机器人使用运行情况进行效果评价,以督促助手机器人研发公司不断优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项目,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周密强调,健康扶贫是当前精准扶贫系列工程中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工程,全县将扎扎实实地把智慧医疗和健康扶贫结合起来, 走出一条健康扶贫的特色之路,真真切切地造福山区贫困群众。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在这里, “最慢的船只”就是社会之中那些“困难群体”。如何让这些困难群体赶上现代化的步伐?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的话说关键靠“两力”,一靠体力,二靠智力。其中,“体力”也就是健康,没有健康一切无从谈起。而旌德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村医,探索一条“健康扶贫+智慧医疗”相结合的路子, 找到了问题的“结”,也抓到困难群体的“心”,其做法值得肯定和关注。
周密说,旌德的探索就是基于对困难群体的迫切需求作出积极回应,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实事求是最重要。在他看来,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必须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历史潮流、符合群众期盼;改革不是堆大户、垒风景,要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经得住老百姓的检验。要时刻保持清醒,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像旌德这样的小县,特别具有标本意义。我们能做到的,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同样都可能做到。” 他希望旌德的探索能趟出一条路, 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成员:杨良敏 孙 超 马健瑞
张 倪 张逸君
执笔:张 倪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