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问题及对策

0

 

马雪娇

精准脱贫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8-2020年是实现“全脱贫”的关键攻坚期。“保险+期货”作为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向贫困地区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等方式推动农业和农民稳定增收,实现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目标。2016年以来,“保险+ 期货”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本文探讨资本市场——主要是“保险+期货”——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作用,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保险+期货”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作用

“保险+期货”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以帮资金、帮方法的“授人以渔”模式,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减轻农户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是以市场手段服务三农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创新。

(一)参照期货市场价格,制定相关品种价格补贴政策,保障农户利益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补贴主要是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监测计算,采用生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确定具体标准。但补贴价格参考采价期内全省()到厂()价格的平均值,难以代表所有农户收益;同时厂()价格能否反映真实市场情况也值得商榷。

“保险+期货”模式下,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险,农户或涉农企业通过购买保险产品确保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相应期权产品规避风险。该模式以期货市场价格为参照标准,能够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切实保障贫困县农户利益,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2017 年上半年期货品种功能评估结果显示,15个参评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中,11个品种到期期现价差率小于1,已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现货市场变化。以玉米产业为例,期、现货价格走势较为一致,在保险合约中将玉米期货价格作为到期理赔结算价,通过连续、可预期的市场价格体系真实、准确地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供求变化,为农户提供了较合理的价格保险。

(二)精准到位,化解政府补贴的有效性难题,减轻财政扶贫负担

我国农业生产国际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发展农业需要符合市场化发展方向的精准财政补贴方式。收储制度改革后,补贴金额与种植面积相关,存在补贴效率较低、面积核算不准确等问题。据测算,中国价格补贴的效率为14%, 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水平。

“保险+期货”实行以基础价格为准的阶梯保价。农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投保价格,以合约方式明确目标价格和量化理赔金额,依据到期期货市场价格进行赔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保险+期货”模式下,补贴效率通常可以达到20% 以上,同时能够有效减轻财政压力(国家投入1元,农民受益0.14元; “保险+期货”模式下,国家投入1元,农民则能受益0.2元,与既有财政补贴模式相比提高42.86%)。以2016年玉米产业为例,生产者补贴需耗资365.72亿元,“保险+期货”与财政补贴共用则可节约财政资金86.12亿元。根据WIND和大商所数据计算,2016年,黑、吉、辽和内蒙古四省区玉米产量9565.84万吨,生产者补贴170/亩(382.32 元/吨),共需财政资金365.72亿元;采用“保险+期货”模式,根据当年平均现货价和大商所平均玉米合约保价计算,参保农户获得90/吨补偿,若达到与直补相同效果则还需财政资金(382.32-90) ×9565.84=292.3亿元,节约财政资金365.72-292.3=86.12亿元。作为一种价格保护政策,财政直补由保费补贴形式实现,是探索国家涉农补贴政策进行市场化转换的有效尝试。

(三)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分散农产品价格风险,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多年来政府对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托市收购”加“顺价销售”造成企业收购成本较高,产业链价格信号扭曲, 价格处于窄幅波动区间,难以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临时收储政策改革虽然增加了农户收入,却无法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

期货价格更贴近市场,可将分散在不同时期的市场风险进行调和。尤其是在“保险+期货”的新模式下,能够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和专业价值,实现期货业、保险业以及相关涉农产业之间的多方参与和共赢。如中粮期货和中国人保在内蒙古兴安盟试点的玉米“保险+期货”扶贫项目,将期货、保险及农业贷款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期货市场承接和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防范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稳定农户收入;同时,浙商期货等公司在实践扶贫项目时,进一步培训贫困地区涉农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等业务,“输血”与“造血”持续推进,既达到扶贫、脱贫的目的, 也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保险+期货”模式存在的问题

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首创“保险+期货”模式,截至2017年, 大商所已将试点扩大到32个,其中15个试点涉及贫困地区,支持资金近3200万元,实现了利用市场手段保障农民收入、转移风险的目的。但在目标价格制定模式、成本等方面仍有问题值得探讨。

(一)保险目标价格制定模式仍有待完善

目前,美国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核心在于预期价格和收获期价格的设置上,农产品价格补贴在参照期货价格的同时,会将种植成本考虑在内,并由美国风险管理局(RMA)专门出台了“商品交易所价格条款”(C E P P )来规范两个价格的选取。但我国并非所有“保险+期货”项目均将上述因素纳入定价体系。如2016年“浙商期货大豆”到期时大豆质量欠佳, 期货价格高位徘徊,农户未获得补偿,部分农户存在退保心理,帮扶效果被弱化。期货价格波动与保险定价如何动、静匹配,以及如何判定保险事先约定的目标价格是否合理仍需探讨。

(二)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交易所与期货公司负担较重

2016年棉花、大豆等试点保费除农户承担的10%-30%外,其余主要来自农业部、交易所及地方政府。截至20177月,各期货交易所对试点项目的支持总额达到1.23亿元,压力较大。

由于缺乏场内期权产品,期货公司在复制期权的过程中存在追加保证金的问题。从玉米产业来看, 选择期货复制期权进行对冲,成本调高了30%。加之试点项目多采用亚式期权,限定价格保险协议必须到期行权,当出现有利于农户的价格时,农户无法提前行权,增加了期货公司对冲成本和风险,降低了期货公司参与扶贫项目的意愿。

(三)合约覆盖面过窄,合约设计有待完善

收入保险已成为美国农业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而我国农产品收入险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涵盖范围有限,受益农户较少。同时,一些品种的合约期限较短,不能覆盖整个种植周期。如从决策是否购买种子到如何种植、再到玉米收获季, 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我国玉米期货合约最多只能覆盖一年。

(四)期货价格的权威性和适用性有待提升

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总体认识水平较低,实体企业与农户参与度远低于发达国家,限制了试点规模扩大。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159活跃合约不连续问题仍未改善,部分产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长期倒挂或收敛性较差,使现货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难以做到无缝连接,有效性降低。具体表现在, 农户实际生产的价格与期货价格较易产生偏差,而保险理赔也往往与实际价值存在差异,不能将合作社中所有农户利益囊括其中。

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产品“保险+期货”风险管理对策

(一)农产品价格补贴中参考期货市场相应指标

未来应适度增加反映市场走势的预期指标,完善目标价格制定模式。一是做精做细相应期货品种, 推动期货价格成为农产品市场的基准价格。完善期货市场建设,促进活跃合约向近月合约转移,增强市场流动性和适用性,推动小麦、稻谷等农产品收储制度和目标价格改革。二是将期货市场价格作为相关部门农业补贴的标准,提高补贴效率,降低补贴成本;同时,相对于目价格补贴的“黄箱政策”,价格保险和期货更符合国际贸易规则, 是践行“绿箱政策”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场内期权建设,夯实“保险+期货”发展基础

为降低期货公司对冲成本,建议在白糖、豆粕期权上市的基础上, 加快完善场内期权建设,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保费负担。鼓励期货公司选择适当期权进行风险对冲,保障农户及时获利。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价格保险的精算定价奠定基础。进一步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试点,丰富交易工具,并通过市场运作与交割制度的完善提高“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的试点项目效率,发挥期货市场扶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同时, 建立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之间的动态利益调整机制来消除定价风险, 保障农户增收、获益。

(三)适时扩大贫困地区价格保险涉及范围,优化参保方式

一是扩大收入险试点范围,并参考“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定价模式,确保农户理赔收益。探索“保险+期权”试点模式,在已有案例基础上形成易于操作的模式范本,更好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保险期限设计上,将农业种植周期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主力合约的运行情况考虑在内。二是优先支持贫困、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期货和期权上市,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鼓励农户通过公开、透明的期货市场价格信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传统农业生产与金融市场的有机对接;同时, 制定和完善配套的结算、交割制度,便于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农民群体进行交易。

(四)提高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和帮扶针对性

将“保险+期货”定位为国家粮食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增强农户对“保险+期货”的认识。为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农户、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建议给予试点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或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将现有财政补贴转化为按一定比例补贴农产品价格保费,同时将收储成本的财政软预算转变为保费补贴的硬约束,增加政策透明度。此外, 切实摸清贫困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建议由贫困县、乡政府牵头,成立由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为一体的扶贫组织,切实履行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帮扶地区持续提供智力保障,提高农户参与“保险+期货”的积极性,最终通过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实现脱贫,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单位:中证金融研究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