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的普及正在改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紧迫问题。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数字货币的波动性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使家庭生活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 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成为医疗服务的新趋势。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数字货币的兴起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变革。
  • 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挑战。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苗接种的推进,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扩展到金融行业之外的新领域。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教育大数据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教育大数据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0

    唐斯斯 刘叶婷

    随着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态及应用,区域协同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数据资源作为信息时代新型生产要素,具有绿色、可再生、再加工的资产特性,其生产、流通和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自由流动,进而推动资源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互补。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区域发展破解资源不足、要素流通不畅等难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教育作为面向服务“人” 的公共服务,在城市及地区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城镇化进程步入加速期、区域融合发展面临进入瓶颈期的特殊时期,以教育为抓手大力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推进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大数据作为大数据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推动区域融合进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特别是在跨界合理配置区域要素资源、推动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构建跨区域创新体系、辅助决策等都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育大数据推动区域融合创新发展的圈层模型

    教育大数据推动区域融合创新是个渐进过程,它对区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随着教育大数据与其他领域数据资源的交叉融合及相互作用,教育大数据将对城市发展形成综合动力,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开始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带、城市群发展成为破解城市发展困境和创新区域发展的新选择、新路径,通过扩大教育大数据在区域融合应用范围,其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从教育、城市和区域三个“圈层”综合分析教育大数据在推动区域融合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建立“教育—基础、城市—联动、区域—辐射”圈层模型。其中,教育层面应用是教育大数据的起点和基础应用;城市层面强调的是教育大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及领域的交叉融合;区域层面是教育大数据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更关注其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和区域发展。

    (一)教育发展层面

    随着教育大数据体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教育大数据通过对学习环境(数字校园、智慧教育、虚拟课堂等)、教学过程、教育决策等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将进一步加速教育领域变革,不断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同时,将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利用教育大数据可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的配置、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布局学校分类、辅助教育决策,从而推动教育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个性化、更加全面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就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主题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对教育变革、教育科研变革、教育管理变革和教育评价变革等方面,认为大数据可促进教与学,能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可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会促进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且能助力智慧教育。

    (二)城市发展层面

    城市发展层面强调的是教育大数据与城市发展其他要素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作用。融合创新是将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要素通过互补互促达到“1+1>2”的效果,进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城市是个大的数据加工厂,教育大数据只是城市大数据的一个子集,特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只有与城市中其他领域大数据(如医疗、交通、经济、社保等)实现融通和关联分析,才能释放更多商用价值、民用价值和政用价值,达到倍增效应。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对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的普及应用,以数字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日益普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丰富, 城市市民在获取知识和开展学习方面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教育的社会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由此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范畴,而是越来越多地发挥着社会教育和改革的功能。教育大数据在与其他数据资源有效融合和协同后,将有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社会发展活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除城市数据资源的融合,引导人力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京津冀的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市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区域发展层面

    区域发展层面强调的是教育大数据对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产业跨区域发展、人才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跨区域调整、跨区域创新能力体系构建等的推动作用。从我国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以教育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是区域发展长期以来被广泛诟病的原因,也是需求最为迫切、受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教育是知识创新重要源头,它在区域发展中承担着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素质提升等基本职能,扮演着区域“创新者”的重要角色。在区域融合创新发展中,要逐步发挥大数据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要重视教育大数据在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逐步探索以教育大数据为基石,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布局“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内容,培育壮大教育大数据产业;以教育大数据为抓手,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助力城市经济转型,改善城市“软实力” 环境,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以教育大数据为主要内容,引领实施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惠普化等新发展模式。

    基于教育大数据着力推动京津冀区域融合创新

    (一)教育层面

    1.基于教育大数据导航京津冀教育资源“迁移之路”。一是基于教育大数据对京津冀教育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基于教育大数据,从学生学习绩效与成长状态、对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环境与资源现状、教育投入与产出等多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科学评价;二是基于教育大数据精准了解公众对京津冀教育资源的需求。通过对互联网上与京津冀教育相关的搜索关键词、点击量等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社会公众最真实的需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 可以针对京津冀教育资源迁移给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三是基于教育大数据提前预判并布局京津冀教育资源供给。事实上,京津冀教育资源迁移不仅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教育大数据恰恰可以发挥其对复杂情况进行梳理和预判的优势,在对京津冀地区人口数量、师生比、人口结构、适龄儿童、交通状况、城市规划等海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有效预测未来某些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同时,在数据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预测模型及系统,对传统教育模式下无法准确把握的中小学招生生源情况、师资培训需求、跨区域教育资源调配实现提前判断。

    2.基于教育大数据实现京津冀教育资源布局合理化。教育大数据在重构教育产业链的过程中,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等新型学习方式获取海量的、实时的教育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挖掘可以对决策者、教育、学生、从业者等不同受众提供精准画像,通过受众画像可以为需求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并可以根据受众画像进一步绘制教育行业资源分布、资源需求等图像,从而实现资源布局的合理化。教育布局要与城市人口总量、结构变化、城市功能定位布局相适应, 不同层次学校的布局规划要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教育需求,使各个层级的教育保持合理比例,形成可持续协调发展和多元开放的教育布局。这样政府教育公共服务也就更加完善,使得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教育开放度、教育活力和教育效益不断增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可基于京津冀三地教育数据、城市规划数据、人口流动数据等的比对分析进行预测分析,如学校设点设在什么地方,设多少,是什么样的学校, 师资的配备是什么样的,从而对三地学校布局、教育资源分配、学校迁移等进行科学规划。

    (二)城市层面

    1.构建京津冀人才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人才精准供给。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在于人才驱动, 人才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天津拥有人才优势,但河北在发展中却面临着人才“洼地”困境,制约了河北的发展。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创新创业人才承载能力薄弱、人才成长环境不完善、科技创新原动力不足等难题。为推动京津冀人才的有效流动,实现按需培养、按需供给,可基于京津冀教育数据资源、人才数据资源等,打造京津冀人才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全面整合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源,基于教育数据、劳动力数据等,建立专门的人才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建立起京津冀人才数据档案,实现对京津冀人才专业优势、人才分布情况、人才需求情况等的全面了解。京津冀三地政府、各类学校及科研机构等通过共享这些人才数据, 可逐步实现对本地所需人才的“精准”供给,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人才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 为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2.基于教育大数据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劳动力是城市创新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并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构成部分,2016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达到807.5万,占常住人口的37.2%。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受教育情况及其子女受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城市劳动力结构,进而影响城市综合实力。如何有效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及满足其子女受教育,已经成为北京市教育服务供给的重要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各类学校分布情况、流动人口情况、生育情况、学生升学的情况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适当增加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更精准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和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并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动。同时,可利用教育大数据探索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将职业教育数据与公安、人力社保等所掌握的流动人口数据、劳动力就业数据等进行对接和比对分析,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京津冀三地的用工需求,对职业教育整体布局和劳动力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三)区域层面

    1.全面掌握市民受教育情况提升人口综合素质。 教育大数据在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中,应该从思维、从战略、从应用等各个环节对传统教育领域进行突破、带来冲击,同时也要给城市发展中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创造力和变革力。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 承载着平衡人口合理流动、为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区域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的重任。教育大数据的特点在于可以实时动态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和市民受教育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市民受教育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实现从学生成长的“点滴”到市民成长的“点滴”, 找出学生学习过程和市民受教育过程中的“短板”,进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精准的学习资源,最终实现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到提升城市人口的综合素质。

    2.基于教育大数据引导优势资源有序流动,构建区域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完整的教育大数据产业链涉及教育、科研、产业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京津冀三地教育、科研、产业等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可全面了解京津冀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以及价值“洼地”,进而有针对性地增强产业节点的功能特点,延伸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产业链的配套建设,为区域产业链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如相关教育及互联网企业可根据用户购买行为、学生学习轨迹(学习习惯)以及教育消费偏好等行为数据的叠加关联分析,为市场提供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教育产品,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产业链,释放教育产业价值。同时,可围绕产学研用价值链形成基于教育大数据分析的集企业、学校、产业等于一体综合性人才供给方式,例如可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多年海量人才招聘用工需求信息,产业分布及发展情况数据,以及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信息等多维多元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区域发展提供“订单”式个性化教育,提供定向培养人才。

    结束语

    对教育大数据的认识不应仅停留在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而是要立足城市和区域发展,以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大数据对教育体系、经济社会及人口素质等的全面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在教育领域中发现其价值, 对教育大数据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互动作用以及与城市整体发展影响研究并不多。事实上,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不仅仅只体现在教育行业中应用大数据变革教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驱动教育科学决策、实时追踪学习过程等“内循环”,同时也体现在利用教育大数据推动教育领域资源与其他领域资源形成互动、实现良好“外运转”,只有“一内一外”有效运转、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动城市及区域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天津市信息中心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